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培岳  江舟 《法治与社会》2013,(10):41-43
2011年3月18日,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接到一封举报信,举报海南关爱脑病康复医院院长张敬泉、关萍涉嫌向海南省残联有关人员行贿问题。很快,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检察院查办此案。经过办案人员艰苦而缜密的侦查取证,不但挖出了张敬泉、关萍行贿案,还查出海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原主任符国晓受贿、贪污案,将符国晓利用下拨残疾人资金的特权收受贿赂、权钱交易的一幕幕丑剧揭露出来。最终,张敬泉被法院以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关萍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2日,沧州市人民检察院控申处将运河区姚庄子涉检访案交沧县人民检察院办理,尽管接受任务时,杨洪星处长对此案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及上访人员的特殊性都进行了反复强调,办案人员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然而以后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阻力和艰辛仍为每个办案人员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3.
涉检上访案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案件来源多,处理起来被动,办理时间长,不仅影响了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从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出发,剖析涉检上访案件产生的原因,预防、减少涉检上访案件,建立完善涉检上访案件办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体制下,由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分阶段主导的刑事审前程序对案件的最终裁判结果和司法办案效果具有实质影响力。以办理重大有影响案件为例,在现有的刑事诉讼程序和办案模式下,公诉权运行机制遇到了诸多制度、实务瓶颈。完善公诉权运行机制,要处理好公诉权与侦查权、办案组织构架与案件、公诉部门与案件当事人以及检察机关与舆论、媒体的关系,具体而言,应建立检察引导侦查制度,优化公诉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审前沟通机制实质化发展并完善涉检舆情预警、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5.
叶飞  周洁 《法制与社会》2013,(36):143-144
当前,涉检网络舆情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带来了全新的考验和挑战。本文阐述了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特点,针对涉检网络舆情危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籍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网络越来越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从“躲猫猫”到“喝开水死”再到“女检察官暴打小学生”.无不展示了网络舆情的复杂态势和巨大影响。针对网络舆情现状和特点如何与时俱进地研判和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及时有效地加以正确引导。妥善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是信息化条件下检察机关亟待深入研究、严肃对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借力网络反腐,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对反贪工作的助推作用,借力主流媒体,加强检媒合作提升检察机关公开公正形象和借力"网络问检"发挥检察宣传导向作用,提高涉检舆情处置能力三个方面,分析探索检察机关借力新闻媒体推动检察工作升级发展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传播个人或群体对各种事件、现象,人物的认知、评价,受世界观、价值取向、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难免带有诸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倾向。提高涉检同络舆情的应对处理能力.是当前检察机关在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检察机关要通过采取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完备的预警系统、实行检务公开等举措.提高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9.
公诉作为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最后一道关口,刑事案件中大量涉检涉诉的矛盾和纠纷集中在公诉环节,公诉部门成为社会矛盾爆发的“集中带”和“突破口”.因此,对公诉办案进行风险评估预警,也就成为当前检察机关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和紧要任务.为此,本文结合温州公诉办案实际,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层层揭开公诉办案风险成因这一神秘面纱,以期今后对公诉办案风险的化解与应对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江舟 《检察风云》2023,(17):22-23
<正>由海南省白沙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李兆名涉嫌受贿罪一案,2023年4月12日在海南省白沙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2023年6月30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李兆名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0万元。李兆名退缴的违法所得114.27万元、符某玲退缴的违法所得59.51万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2023年7月11日,该案一审判决生效。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媒体成为社会监督的强势力量,涉检舆情处置不当,必然给检察工作造成极大被动,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应对措施,维护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2.
当前.检察机关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和高检院“十二检”会议精神。邢检在十五检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全面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的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认真研究如何提高办案质量的问题十分重要。按照会议的安排.我结合近年来我区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办案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办案质量谈些意见,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媒体和大众通过网络反映社情民意正愈演愈烈。检察机关要审时度势,敏锐地发现到各种涉检网情的发展态势,客观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迅速找到正确应对问题的策略并对媒体和舆情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4.
涉检网络舆情,一般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检察机关的事件、行为、问题等发表言论,可能或已经对检察工作或检察形象产生重大影响,并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意见的汇总。通常情况下,检察机关受到网络舆论的极大关注,是由负面新闻或不利言论引起,诸如云南躲猫猫事件、广西赵作海案件、内蒙女检察长豪车事件等涉检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因应对与引导不力,一度使检察机关陷入被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相似文献   

15.
何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1,(34):207-208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6月30日,我国共有网民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5.2%。网络以其开放、互动和无限扩展空间使其不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商务应用的平台,也成为反映和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网络既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又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人们通过这个平台发表言论,交换观点,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和广泛的民意表达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方式,涉检网络舆情同其它网络舆论一样,同样存在法律缺失、正面引导不力、信息失控失真等问题,这样势必会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及形象产生严重的影响,并涉及到检察机关工作开展和检察队伍建设。因此,如何应对和引导涉检网络舆情,进一步增强检察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建立起有利于应对和处理涉检网络舆情的工作制度,已成为检察机关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处置涉检网络舆情工作中,丰县检察院从强化自身建设入手,提高认识,完善机制,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念,克服“瞒、慢、蛮”的工作弊端,做好涉检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发现和引导处置工作,成功疏导了3起可能引发的越级上访事件,进一步提高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舆情群体事件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在社会热点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在研究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论述检察机关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郗琳  李斌 《中国检察官》2010,(21):56-58
近年来,检察机关因为各种事件、案件而卷入网络舆论之中,涉检网络舆情备受关注,所谓涉检网络舆情,是指众多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检察机关的事件、行为、问题等发表言论,可能或已经对检察工作或检察形象产生重大影响,并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意见的汇总。  相似文献   

19.
冯燕萍 《法制与社会》2010,(35):168-169
互联网时代,与检察机关直接关联的“涉检网络舆情”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并冷静面对的课题。涉检网络舆情具有扩散性、放大性、不可控性、影响不确定性等特点。本文指出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必须转变思维,与时俱进,强化从检人员素质,正确面对,充分利用自身和外界的各种条件正面应对,有效消解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夏如 《法制与社会》2011,(19):119-120
涉检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其背后的推动力系网民对涉及检察工作与检察形象相关网络事件所持有的态度、立场、信念和价值观的演变。因而,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出路,关键是正确研判网民个体和集体心理作用网络舆情的趋势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使检察机关主导网络舆情的变化发展,将网络舆情的导向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从而维护好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