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在认识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基本理论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等方面都有理论发展,并创造性地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时俱进的新成果,是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电务段安智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干什么,在什么岗位上和环境下,都要学会“先做人,后做官”,做到思想和表现一样,说的和做的一样,在人前和人后一样,没有监督和有监督一样,时时刻刻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一是做一个有理想信念的人。人生的价值在于努  相似文献   

3.
树柔  平丽 《瞭望》1998,(48)
蜀山客(StuartSchonberger)(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直接投资部副总经理):80年代初,美国人说去中国就像去月亮上一样。小孩子在地上挖地玩,你问他挖什么?他会告诉你:“我挖到中国去的洞。”这些在今天听起来像天方夜谭,都确实发生过。我来中国...  相似文献   

4.
以安老助孤、济贫解困为宗旨的慈善事业,如今在我国悄然兴起,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来自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慈善组织共募集到捐款3亿元。“慈善”义举与“安老助孤”任何国家都有不幸的人和不幸的社会群体,这些人和群体都需要社会帮助。提供这种帮助,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慈善事业在中国早已有之。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在一种财富  相似文献   

5.
王青汉 《学理论》2012,(18):140-141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传教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科学的传播,文章对他们这么做的动机进行了探究,一是为了打破当时中国人盲目自大的心态;二是为了打破当时中国盛行的迷信;三是为了推动中国文明进步;四是希望通过科学让中国人认识和接受基督教,去和和他们一样信仰上帝。  相似文献   

6.
美国慈善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鹏 《学理论》2010,(17):106-107
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同基督教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慈善思想主要来源于欧洲,除了古代希腊罗马的传统思想外,《圣经》中的慈善思想影响了整个西方社会,而且中世纪基督教的慈善行为更给西方后世的慈善活动树立了典范。第一批移民就是抱着一种崇高的宗教信念来到北美大陆的,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欧洲的慈善思想。而且后世从事慈善事业的大多数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严格遵循《圣经》的原则,乐于捐赠。  相似文献   

7.
施平 《瞭望》2000,(27)
怀有偏见的人,往往看不见最浅 近的事实。遗憾的是这个世界 上总有一些为偏见所左右的人。 中国的西藏很引起西方一些人的兴趣。这不奇怪。西藏地处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引人遐思。那里的人民怎样生活,他们的风习如何,他们的宗教怎样,他们的文学、艺术、医药、教育以至服饰、饮食等等,一句话,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一切有求知欲望的人都会关注。不要说外国人,就是中国其他省区的人,也都很想亲眼看看。这几年,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就是这种好奇与求知的表现。 但是,在西方,有一些人对西藏的关注却似乎另有目的。他们一不去…  相似文献   

8.
小事一桩     
我们中国人关心大事,动不动就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大事其实是不能也不许七嘴八舌的,何况十几亿人口中有能力议大事的本就不多。所以,与其昏昏然地去议大事,不如切切实实做一些小事。这倒未见得就是胡适之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的翻版,因为问题也一样关系到主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有利于抵制邪教。使宗教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深入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陈伟  王峰 《学理论》2010,(16):66-67
人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就会追问宇宙和人生的意义,艺术、宗教和哲学是人类追索这类问题的途径。所以,艺术和宗教与哲学一样,是真理的负载者。一旦艺术开始拒绝思想和真理,它就开始在拒绝自己了。即使不把艺术视为赚钱的生意,但完全不知道艺术需要哲学和思想,而以为艺术就是技巧操练的问题,艺术还是一样会衰退和死亡。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慈善事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社会捐赠、互助基金、义演义卖、社区互助、团体互助和慈善事业等为主体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已成为扶助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重要补充力量。其中 ,“慈善事业”这一不容忽视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 ,对慈善事业进行特殊研究 ,也是探讨体制转换时期社会支持系统的必然要求。一、慈善事业的定位曾几何时 ,“慈善事业”这个词 ,在中国大陆总是与资产阶级的伪善联系在一起 ,一度不敢让人正视。其实 ,慈善事业不仅仅存在于西方 ,在我国的古代书籍上就多有记载。《礼记》上早有“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  相似文献   

12.
正我来中国已经9个多月了,是通过交换生交流来的。记得刚来中国时我很担心,我在大学里学的不是汉语专业,而且对中国不太熟悉,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之所以选择来中国,是看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为了接触心目中神秘的中华文明,为了了解钟爱的中国文化,为学习像画一样的中国文字,因为这是我的中国梦。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都需要通过刻苦努力才能实现梦想,曾经有个  相似文献   

13.
人都是有思想的,都无时无刻不在想问题。但时代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思考的问题也不一样。当前,企业如何深化改革,是主旋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如何再解放一点,围绕主旋律来做工作,是一个大课题。在改革的大潮面前,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这个加强,并非在于机构设置多少,人员增加多少;也不是在“党的一元化”上兜圈子。正如鲁  相似文献   

14.
赵林祥 《慈善》2021,(1):24-25
在一般人眼里,残疾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身体上残障,学习就业面临诸多困难,本身生存都不容易。对于需要付出时间、精力,甚至捐献钱物的慈善事业,残疾人能参与吗?答案是肯定的。我是一个生长在西北偏远农村的残疾人,幼时一场大病导致双耳彻底失聪。因为残疾早早中断了学业,种地之余在建筑工地辗转打工,拉砖推灰做苦力,走上自食其力之路...  相似文献   

15.
哲思睿语     
《求知》2013,(5):1-1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李大钊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德谟克利特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卡莱尔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做到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泰伦底乌斯  相似文献   

16.
娄岩 《侨园》2011,(9):24-25
(接上期)男孩15岁以后逆反心理像魔咒俯身一样变得不可理喻.睿也不例外,排斥他人,又渴望被人理解和承认,真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生阶段.我们都是从那个年龄走过来的,所以耐心、包容、理解和赞美才是我们这些做家长在面对那些“越来越不听话”的孩子们时应当持有的正确态度.当然这对一直以来都认为代表正确和道理的家长而言,自然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但遵从自然规律是不可逆的进化法则,我们有不服从它的理由吗?  相似文献   

17.
岳崇 《民主》2006,(11):42-42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几年来,西部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西部发展与形势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我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西部人思想解放不够。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那么,西部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突破性发展,西部人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开发思维方式。关于西部人解放思想、开发思维方式问题,我想从“红绿灯”这一老话题说开去。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经常议论,东部人同西部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东部人考虑问题是,中央明确可以做的积极去做,中央未…  相似文献   

18.
姜俊杰 《学理论》2013,(8):39-40
慈善事业是道德事业和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基础上,不但需要人们有着善良的本质,而且还需要人们之间有互帮互助的责任心和爱心。当代慈善的观念告诉我们,一个人做慈善不是简单地出于他个人的同情心,而应该是作为社会当中的一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如何发展?我认为,内容、方式、手段、载体的改进,都包含在运作模式的创新之中。  一、纠正三个误区  误区一:把思想领先等同于思想工作地位的第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第一位的是经济工作,在企业里,发展与效益是第一位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服务于生产、服从于经济工作的。怎么理解思想领先呢?应当说,思想领先是指解决思想认识的工作要做在前面。任何事情都有思想认识问题,认识正确了,工作也就做得顺利了。这项工作重要不重要,是地位问题;什…  相似文献   

20.
莫方华 《党政论坛》2014,(18):14-15
“你这么忙,还有时间来画油画?”“你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去进修?”我的答案与我对压力的看法有关。压力会带来焦躁、不安甚至失控的行为。每个人害怕的压力源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