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年轻的母亲在公园里指着一丛植物对她蹒跚学步的孩子说:“这是什么?这是花,多好看的花!”孩子咿呀学语:“这是花,多好看的花!”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生活场景。然而,这里面有哲学,严格地说,有一个哲学的提问和回答。说到哲学,一般识字的中国人就会头痛。从中学开始,他们就被哲学的枯燥概念和抽象论证、推理的方式弄得苦恼不堪。什么“唯物”、“唯心”、“辩证法”、“形而上学”,关于这些概念不知背了多少遍的定义,但却难以有真正的体  相似文献   

2.
正从长期来看,人性可能只是机器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人类对机器智能这个大系统的模拟和仿真会逐渐力不从心。现在专家说深度学习和量子计算是"黑盒子",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说大数据是机器智能展示的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也是一个道理。我想,如果有一种选择,人类可以把精神和全部记忆上传给机器,从而在机器网络系统中取得永生与迭代进化机会,可能有些人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人类形体。目前,对于人工智能争议很多,这也是人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世间最美的东西?有人说:"日出最美!"也有人说:"夕阳最美!"另外,天上的云霞,地上的花朵、一望无际的草原、高低起伏的山峦,甚至海市蜃楼、沙漠幻影,都有人觉得很美。在我们的生活周遭,什么才是美呢?1.自然就是美。一个女性不经过化妆,不需要浓妆艳抹,她会显现出自然的美丽。一处风景名胜,本来有大自然原野赋予的美,但经过人工雕琢,开凿建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人们都以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自豪,然而祖先留下的有形文化遗产到底有多少?至今也没有准确统计,只能说一个概数。 埋藏在地下没有探明的先且不论,也不说散布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地上文物,连收藏在全国各类博物馆的各种文物的价值如何,也是至今难以说清的问题。 目前正在加紧进行的全国馆藏一级历史文物确认工作,就是为了弄清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5.
读报看到一个材料,汤显祖在给老朋友岳石帆的信中写道:老兄来信说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常为世人所怀疑、困惑、不能接受。其实,恰恰是"疑处有佳"。如果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为世俗叫好,又有什么意思?正因为平时不能随众从俗,往往受到非议,"世疑何伤?"不求人惑于我,但求无愧我心。  相似文献   

6.
吴亮 《瞭望》2008,(Z1)
互联网是什么?任何一个定义在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面前都会显得苍白。对互联网的认识,未知的远远大于我们的已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网络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改变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人生是什么?回答有各式各样的,但最多的是“我要怎么样,我要办什么事,我将成为什么人”这类回答。这类回答也对,只是回答者换了一个命题: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不能说不重要,目的决定了人  相似文献   

8.
一位基层干部在学习十七大报告时提出疑问,到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二字有什么含义?"特"在哪里?一些干部说,"特色"就是特殊性,但这个"特殊性"是指什么,"特"有何值?深刻意义在哪里?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便不一而足。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字的出现与形成,完全是基于中国当代的实际国情。那就是农民居多小农意识重,历史悠久封建文化影响深,工业落后经济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21世纪最具创新性和爆发力的技术手段。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强烈冲击,非简化问题本质的“价值中立说”所能够涵摄和覆盖。人工智能营造的便捷生活表象遮蔽了人作为主体被技术裹挟的事实和难以“逃逸”的困境。“存在的非存在”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主体性存在的二元悖反,作为行动元的人类现实地存在于人工智能“座架”的经验世界,但却成为“不被需要”的“非存在者”。人工智能的历史性在场与技术化运作愈益显示出超越人类智能的力量,不断僭越人的主体地位代替人选择、判断、思考和行动,人工智能的高度自主性使人的自主性被遮蔽,其对生产生活的全面操控阻碍了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加剧了人被智能技术宰制而失去自由和反思批判精神的主体性危机。数智化背景下,应通过批判审思人工智能技术范式,适时采取自觉的“中辍”行为,以人之理性矫正技术的任性,引导智能技术为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服务,清除智能拜物教意识形态迷思,营造人机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从而推动加快智能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尊严从来都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它和吃喝拉撒睡等直接关乎人类生存的词一样,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或者可以说,尊严是我们的生命之盐.记得不久前,有新闻周刊在讨论什么"国家尊严"、"大国尊严",对此,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尊严首先是个体生命的事,如果千千万万个体缺乏应有的尊严,又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国家尊严呢?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21,(3)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对美国总统说,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然而美国就是"容不下"中国,偏要遏制、打压甚至"折腾"中国。这究竟是为什么?过去人们从政治经济方面谈得比较多,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加以探讨。说到美国文化,首先提醒注意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这是一个宗教意识很强的国家。美国今有84%的人口信仰基督教,考察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有无宗教信仰仍是一个重要标尺。尽管"政教分离",但一个公开的无神论者参选美国总统仍然不可想象。美国宗教精神肇始于移民时代。众所周知,北美最初的殖民者是来自英国的清教徒。他们为什么出走?是因其宗教信仰不见容于本土当局;他们期待什么?  相似文献   

12.
灾害治理正迈向人工智能新时代,人类智能、机器智能与人工智能是灾害信息处理的三个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交媒体与灾害治理研究视角主要有"人工智能有效论""灾害响应新系统论""智能提取信息论""智能检查监控论""辅助决策支持论"等,这一理论模型分为技术、开源、分类、位置与数据等五个基本维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能自动从社交媒体大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同时能有效识别灾民、估计其实际位置及评估灾后讨论主题等。人工智能还可以有效处理偏远地区社交媒体灾害信息,同时具有准确解释离线社区灾害信息能力,为不同群体在偏远虚拟社区提供灾害学习和决策平台。虽然人工智能也可能具有关键字错误搜索、测试与评估等潜在风险,尤其可能忽视弱势群体,但毋庸置疑,它正促使灾害治理经历一系列创新活动,为其变革提供了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一位很有经验的长者说过:"人一定要热爱生活,否则是会被生活抛弃的。"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值得中老年朋友们回味。多少人都在思考:生活到底是什么?自然,也是各有各的看法。有人说,生活就是一种受用:也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星期以前听说有这么一个会。我问什么会?答曰,思想政治工作故事会。我说可不可以听?答曰,欢迎来听。来了之后真是不虚此行。我在底下就在想,到底说什么呢?开了好几个头,最后我觉得还是发自内心说一句话"厉害了,我的书记"。每一次作为普通的党员,听到"书记"这两个字,总觉得很古板,他很严肃,同时他很正确,但正确  相似文献   

15.
张磊 《各界》2022,(2):61-64
明朝末年,有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现象:孙传庭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孙传庭在对农民军作战的过程中,前期无败绩,后期无胜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成功密码 先从孙传庭何以取胜的原因说起. 孙传庭担任陕西巡抚后,很快给明廷献上一个大礼包——活捉闯王高迎祥.这样的战果可以说出道即巅峰,如果纯粹用运气解释,那很难解释后续的功绩.孙传庭...  相似文献   

16.
生活慢半拍     
正因为在《伪装者》中出色演绎剧中内敛睿智、有担当的大哥"明楼",一个月内,靳东的微博粉丝从十几万暴涨过百万。没有压力?"有。特别大。导演(《伪装者》导演李雪)说,涨1万(粉丝)要请他吃一顿饭……"这段时间,靳东被问了很多次"你觉得自己红了吗""你的生活有什么改变"。他曾不客气地说:"什么叫红,什么叫不红?我在自己的领域(话剧)早就红得发紫了好吧。"但看到上了标题,他又检讨自己"性情所致,口无遮拦"。靳东说,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他都提醒自己要慢、慢、慢,反反  相似文献   

17.
正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清华、北大的座谈会上谈及一个现象,他说,有教育部门的同志跟我介绍,说教授一定要有一个职务,只有处级、司局级才能享受某种待遇,否则就不行。这是什么规定?李总理痛斥教授没有行政头衔就不能享受享受相关待遇的现象,其实说的就是大学严重存在的"官本位"问题。在大学,就连一个科长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7,(10)
<正>作为一种带领经济与社会前行的"巨擘",人工智能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密集拥趸;作为一座流金淌银的"富矿",人工智能激起了商业企业的开发激情;作为一个正在敞开的"风口",人工智能引来了资本劲旅的疯狂追逐。但如同镭元素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核武器的担忧、克隆技术的问世导致公众对身份认同的焦虑那样,人工智能可能给生物人类带来的有关摧毁论、反噬论乃至末日论的观点也甚嚣尘上。第四次科技革命关于人工智能(AI)的定义,较为通俗地解  相似文献   

19.
杜兴 《各界》2008,(11):10-13
在上世纪50年代,有一本自传体小说叫<高玉宝>风行一时.里面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叫"半夜鸡叫",但真实的"周扒皮"究竟是仝什么样子?他是好人还是坏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终于弄清了.……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这是当前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议论。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现象?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筐”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筐”在这里是一个贬义词,是说企业文化被搞得太泛了,太滥了,把什么东西都当成了企业文化。那么,这个“筐”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呢?据我们的观察和清点,大概有七大门类的东西:一是企业观念形态的文化,例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等;二是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教育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