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执行监督权赋予检察机关。但由于没有办理执行监督案件的专门程序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实践中检察机关监督民事执行案件多是比照抗诉案件办理。由于执行监督案件自身的特点,很多时候这种监督方式无法满足办案和监督的需要。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如何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鹏霖 《法制博览》2023,(17):96-98
本文结合我国近些年《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执行制裁措施的规定和“执行难”问题的呼吁、当前执行案件的司法现状,通过对民事案件强制执行阶段相关制裁措施的研究,认为民事执行制裁措施是促使被执行人能够按生效法律文书履行义务的保障手段,能够推进民事案件有效执行,使执行案件申请人合法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法律权威得以树立,司法机关的公信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进而有效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3.
聂签  黄桃 《法制博览》2021,(3):40-41
近些年来,随着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案件呈增长趋势,公益诉讼渐渐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在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不负众望地把环境公益诉讼纳入公益诉讼制度中,在诉讼主体的规定上也有了改善:包括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机关.《民事诉讼法》第55条的规定只是原则性规定,对于适格主体的规定过于模糊、没有那么明确.公益诉...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经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依据。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涉及内容广泛,尤其对于对民行检察工作来讲影响重大。如何尽快适应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准确把握民事检察工作新的切入点,进一步加强民事诉讼监督,充分发挥法律赋予的职能,是当前民行检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莫荣春 《法制博览》2015,(2):198-199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作为检察院一项比较新的业务,其在产生、适用及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从一开始的质疑,到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拥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可谓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那么,我们为何要开展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其理论依据在哪里?本文将尝试从理论方面阐述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开展民事执行监督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昊  刘伯建 《法制博览》2013,(11):41-42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将再审检察建议程序化、法典化,成为与抗诉并列的民事检察监督权行使的核心路径。再审检察建议在性质、具体适用程序、法律效果等方面与抗诉制度存在差异,在效率、成本和实体性收益、价值冲突的协调能力等方面比抗诉更具有优越性。应当通过建立递进式双轨监督机制、检法沟通协商机制等方式推动二元型、协调型民事检察监督体系的构建,努力实现两种制度的协调运行及监督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证据保全是一项保护特定案件当事人证据收集权和证据提出权的核心诉讼制度,关系到当事人程序权利和实体权益的实现。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保全制度作了很大的修改。下面笔者就此次新《民事诉讼法》浅谈对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阶段的民事执行程序属于民事私权的救济终端环节,由于追求民事行为执行的效率,因此采用了强制性手段,其中有可能出现瑕疵问题,进而对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当事人造成侵害。因此,需要通过执行异议制度来弥补这一漏洞。我国在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修正后确立了执行异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漏洞,但仍有一定问题。所以,本文对我国现行执行异议制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法律完善的相关建议,对我国现行执行异议制度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董旭峰 《法制博览》2023,(24):94-96
我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解释》均未明确规定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案件中各类人员回避决定权的归属,也未明确规定同时多位不同类型人员回避决定权的归属。本文从解释论及立法论的角度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进一步法完善了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制度,扩大了检察机关监督范围,增加了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手段,优化了监督结构。未来民事检察制度发展,执行监督将是民行法律监督的工作重点,而完善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对开创民行检察工作新局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