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7年至1982年这6年,是我国实现工作重点转移、胜利完成拨乱反正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对高等教育战线的影响和作用,总结1977年至1982年这6年的主要工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了解其后10多年上海高等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当前高校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拨乱反正,整顿和恢复上海高校正常秩序从1977年到1982年,上海高等学校在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一、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倒了林…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曾经说过,拨乱反正实际上是从1975年就开始了. 1975年,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从中科院<汇报提纲>入手,抓科技界的拨乱反正,可惜随着他再次被打倒而受挫.1977年8月8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历史意义深远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引我国科技界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1977年12月,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在胡耀邦的主持下,全国各个领域开始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几十件影响巨大的冤假错案在胡耀邦的亲自过问下得以平反纠正。  相似文献   

4.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北京高等教育事业已经走过了30年改革、发展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初步的考察,以求教于方家。一、拨乱反正与北京高等教育的初步发展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抓教育工作,在他的指示和支持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一直重视、支持教育事业。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党、政、军领导职务。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主动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得到中央同意。复出不久的邓小平通过果断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首先胜利地领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改革开放选拔积累了一大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与科技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聂锦芳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于1977至1979年自告奋勇主管科技教育工作,通过一系列谈话、批示、文章、报告、决策,集中而系统地表达了他对科技教育问题的深层思考,并花大量的精力着重进行了这一方面的拨乱反正工...  相似文献   

7.
一、三中全会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国家仍面临着许多思想理论上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在思想理论战线上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解放人们的思想。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了这一具有决定意义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在全国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以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序幕,直指“两个凡是”,意义十分重大。早在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中就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  相似文献   

8.
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开始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拨乱反正。特别是党的十二大重新修改党章,摒弃从九大以来蒙在党章上的"左"的阴影,从而开启此后党章发展的历史坦途。拨乱反正的党内立法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后,相对而言党的状况虽然有了改变,特别是这次会议修改了党章,但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是非没有得到应有澄清,造成实际工作处于徘  相似文献   

9.
“文革”结束后,我于1977年5月恢复了工作,先是到中医学院主持党政工作,一年后奉调回上海市委统战部,然后再回组织部,回归数十年来这是我主要从事的工作,直到离休。“文革”10年,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党和国家的损失无法计算,教训深刻。当时流行一句箴言:“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我身体力行。我参与的主要工作,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拨乱反正,推进平反冤假错案,正确处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是邓小平酝酿多年的一个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恢复高考的决策,是1977年8月6日邓小平在他主持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根据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建议确定的。在决策过程中,邓小平从尽快培养人才的大局出发,关心和爱护知识青年,亲自过问制定了许多重大政策,诸如:改变录取比例,扩大招生范围,为广大的社会知识青年上大学创造条件;放宽招生年龄婚姻限制,为老三届学生特别是大龄下乡青年上大学制定特殊政策;修改繁琐的政审条件,实行择优录取,等等。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是全面拨乱反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一个突破口,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高素质人才。这批人后来都是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的骨干,如今已成为社会的中坚。  相似文献   

11.
<正>1977年8月召开的科教工作座谈会,是邓小平复出后主持的第一个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对于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是恢复高考的一次重要会议。邓小平自告奋勇分管科教工作1977年3月中旬,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总结粉碎"四人帮"以来5个月的工作和政治形势,部署1977年的工作任务。陈云在向上海代表团提交的书面发言中,率先提出让邓小平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并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王震等人  相似文献   

12.
1977年3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恢复中央党校,由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兼任校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东兴兼任第一副校长,时任中国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兼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的胡耀邦出任副校长并主持党校日常工作。此时的中央党校,已经被康生等人把持了20余年,积压了大批冤假错案,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胡耀邦上任伊始,便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勇气和魄力,坚持实事求是,在中央党校率先拉开了中共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正>自1977年恢复高考,40年来1.08亿人闯过了高考的大门。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杨学为说:1966年6月,北京中学生发表了两封公开信,要求废止高考,这先于《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977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又先于拨乱反正。当时,因为11年没组织过考试,有资格参加考试的人又分散到农村去了,怎么通知他们?怎么出题?出什么水平的题?如果全国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一套考题,怎么运到各地?怎么保证同时开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1977年至1982年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理论家, 胡乔木协助邓小平、陈云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在思想理论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推动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一大,拨乱反正,一些曾被打倒的老将重又进入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大会是在揭批"四人帮"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邓小平为大会致闭幕词,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主席为党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16.
陈瑞华 《党史文苑》2007,(11):49-50
“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已过去30年了,但对那个特定时代的过来人来说,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1977年的冬天,尽管“四人帮”已粉碎一年有余.但极“左”路线仍主宰着神州大地,到处都是逼人的寒气。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就像严冬里的一缕春风拂过大地,使人们,尤其是刚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全国千百万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看到了希望,同时更加体会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的深层含义。恢复高考不但给许多人带来了人生的转机。还成为中国十年浩劫之后拨乱反正,命运大转折的第一声号角。  相似文献   

17.
《党的生活(青海)》2009,(9):F0002-F0002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青海解放后,化隆教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有了新的起点,特别是1978年经过拨乱反正,全县教育事业逐步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20世纪80年代中期,化隆县率先在全省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学体制改革,教学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创造了化隆教育史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引发真理标准讨论在全国展开 历史的车轮进入1978年时,在拨乱反正的形势下,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 早在1977年3月,胡耀邦受命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1977年底,在中央党校学习和工作的1000多名高中级干部为研究"文革"以来的党史问题,提出不少现实和理论中的难题.胡耀邦听取汇报后,让大家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大胆研究.他提出两条原则:"一个是完整、准确地运用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一个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敢俐 《奋斗》2007,(12):34-35
1977年8月6日.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到第三天.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再也坐不住了.举手要求发言。他向在座的邓小平建议.应该尽快恢复高考.这一建议得到与会专家的赞同。邓小平随即拍板:“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发[1977]112号文件《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宣布当年恢复高考。恢复高考这一决策,使关闭了10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重新打开.也激活了整个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取向都为之一变.中国人才的培养也由此走上健康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1977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大门再次打开,570万名考生从山村、渔乡、牧场、工厂、矿山、营房、课堂奔向考场,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两季考生达到了1160万人。可以说,1977年是中国才子们的狂欢年。3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当年恢复高考的重大决策,这在那个年代,不光是改变了千百万中国青年的人生,也是中国对"文革"拨乱反正的一个开端,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起点。回忆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人们不仅会由衷地敬佩邓小平的魄力,同时也不会忘记倡导恢复高考的第一人,一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