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识”,指见闻和知识。一个人的见识如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事业上的成就大小。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见识?我认为要有“四见”和“四识”。 主见。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拿主意,作决策。这就决定了领导者遇事要善于思考,形成独特的科学的主见。无疑,领导者在作决策时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和领导班子中各位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但这决不意味领导者可以没有主见,而是恰恰相反,越是发扬决策民主,领导者越要有自己的见解,越要多谋善断。因为人们各自生活的经历、所处的位置,以及年龄、性格、自身利益、看问题的角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尽一致的认识和看法,有时甚至截然相反。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一定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善于对各种意见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善于从“多谋”中下定决心,作出决断,选出最佳方案,做到“两利相较取其大,两弊相较取其小”。如果领导者毫无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那么在对立的意见面前就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这样不仅很难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且往往因为优柔寡断,举棋不定,而丧失时机,贻误大事,导致事业受挫或失败。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又说“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者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车头”,是干部群众的“头雁”,是工作和事业的骨干、中坚,应该具有更好的素质,更好的本领,更好的能力。这种素质、本领和能力应该是综合性、全方位、立体化的,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识人、知人和用人上都应有其独特的一面,领导者要知人善任,将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任用到恰当的部门和合适的岗位,发挥下属的  相似文献   

4.
战略原是军事学上的术语。毛泽东说:“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不过,这个词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凡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均可称为战略问题。就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而言,其领导者尤其是主要领导者居于统帅地位,担承着统驭全局的职责,因而应当而且必须成为战略家,以广阔的视野,掌握和驾驭全局。从空间上讲,他应当兼顾各个方面,有全方位的观点;从时间上说,他必须顾及各个环节,有全过程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周永康同志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实施跨越式发展,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功立业的用人机制”。本文就如何创新选拔任用机制,树立人民公仆形象谈一点粗浅认识。建立“准确识人”机制。选人用人,关键在于识人、辨人,真正选拔出具有领导才能的人。要“准确识人”,必须认真考察“四性”:一是优异超群性,二是快速高效性,三是意志坚定性,四是开拓创新性。要准确识人,必须正确处理好“一双眼睛”和“多双眼睛”的关系。既要重视领导者的“一双  相似文献   

6.
定量分析是研究客观事物的数量存在,从数量分析入手,分析客观事物发展中的数量界限和数、质关系,从而揭示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领导者,较好地掌握和运用定量分析这一基本功,有以下重要作用:有利于领导者实施科学决策。科学决策要求领导者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全局和局部相结合,上情和下情相联系。在“统一”、“结合”和“联系”的过程中,有效的定量分析,是决策的科学依据。在领导者面临的决策问题日益复杂、风险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日益增多的今天采取定量分析方法,对于领导者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决策效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钱逢水 《党课》2014,(11):25-32
本节党操内容提要: 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推动者、实施者,作为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者,作为党在基层的代言人,党员干部能否始终保持良好心态,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身心腱康,而且影响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大局。只有保持良好心态,党员干部的工作才能做好,人生才会精彩。  相似文献   

8.
论见识     
燕秦 《湘潮》2013,(8):1-1
见识这个词,做动词用时,词典上的解释是接触事物,扩大见闻。这样的解释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很表面、很肤浅。应当说,见与识是同一行为的两个阶段、两个层次。见,可以指见闻。识,应当指认识、知识、学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或深化。因此,在见与识之间,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见多识广。就是见闻多,知识广泛。因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张。与之相反的情形是少见多怪。因为见得少,对很多司空见惯的事物也感到稀奇古怪。  相似文献   

9.
学识与见识     
据《新法编排汉语词典》解释:学识即一个人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见识即一个人要接触事物,扩大见闻。学识和见识是构成一个人能力、素质、本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通过理性的把握,实现学识与见识共同长进,对走好人生、实现价值、贡献才智有重要意义。学识和见识是知识形成的两种形式。学识凭学而识之,讲的是学习知识、积累文化的重要性。学识是静态的,是隐性的,是内功,是古人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头悬梁、锥刺股”,是清代王国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10.
面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工作,领导者怎样才能很好地开篇布局呢?笔者以为,一个成功的领导,最重要的要做到“一定三会”。一定:是指定“计”。治国要有治国之策,治家要有治家之道,那么,治理一个单位或部门,当然也需要有“计”,这个“计”就是领导者的计谋、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把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为一项跨世纪的战略任务提到了全党的面前,经过多年做领导工作的实践,我有一条最深刻的体会,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班子。那么一个班子好坏的关键则在于“一把手”。“一把手”应该是班子中最优秀者,也是最佳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把手”素质如何,对班子建设和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说,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先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一把手”队伍。  相似文献   

12.
年终又至,各类检查纷至沓来。一年一度的检查关系到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切身利益,检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单位或个人的政治荣誉。正因为此,一些上级单位的少数检查者自恃特权在握,手执“检查”的“尚方宝剑”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一把手”更多地是用来指领导班子中的核心人物,他既是该部门或单位权力的主要行使者,又是权力行使后果的第一责任人,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一把手”个人素质的高低,权力运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其本人的能力与形象,而且直接关系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风气,关系到在社会上、群众中的影响和事业的兴衰成败。由于“一把手”大权在握,除了靠自身来自律外,还应靠制度来他律。然而,自律随意性很大,他律则不然,尤其是制度,原则性很强,约束力很大,所以效果也最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施行,为制…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保证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这段话,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什么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呢?首先,干部是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骨干力量和领导力量,是群众的带  相似文献   

15.
结交朋友,是人之常情。孔子的《论语》开篇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正确地交友,可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联络感情,加深友谊,使人们的心理状态更为健康幸福地发展。领导者应当熟谙交友之道,善于结交朋友。尽管在领导者的心目中应当把事业上的同志放在首要位置,但并不排斥其与社会各阶层的交往。这是因为,领导者的交友作为一种社会沟通和联系的渠道与媒介,对于做好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用人”问题从来就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晏子春秋》中曾记载“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晏子把是否善于发现、信任和合理使用人才作为国家吉凶的重要标志。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中,能否合理使用和管理人才,反映出一个人的管理水平与领导能力。领导者能否发掘和使用人才,使下属各得其所,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单位的兴衰成败。那么,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合理用人呢?一、用人先知人,知人力避偏“量才为用”是管理中一个…  相似文献   

17.
尊重常识     
《党课》2012,(6):51-52
常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普通知识”,与学理知识相对。常识往往由于“普通”“平常”而常为一些领导干部所轻视。其实,这是错误的。常识是“识”。这种“识”,不仅指见识,而且指知识。见识也好,知识也罢,都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对认识的一种升华。  相似文献   

18.
对"一把手"监督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一把手”处于关键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负有全面责任。抓班子,带队伍,干事业,都必须发挥“一把手”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干部监督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对有些单位、部门和地区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工作难度愈来愈大。因此,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已刻不容缓地成为党的干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应引起各级…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一把手”处于关键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负有全面责任,抓班子、带队伍、干事业,都必须发挥好“一把手”的作用。 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监督也得到加强。然而,对各级“一把手”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人之精华,是人类所有宝贵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关系到企业兴衰、存亡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怎样,关键是人才开发与使用问题。人才的使用是智力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用好一个人,可以使事业取得成功,并激发和吸引更多的贤才;压抑一个人才或错用一个庸才会导致事业的失败,使人才心理失调,积极性下降,相应地降低了人才管理部门的威望。因此,树立正确的人才开发思想和用人原则,解决好“识”与“用”的问题,是新时期人才开发使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坚持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