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经济发展之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和一个地区的发展,诚信尤为重要。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离开了诚信,就根本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真正发展。“信”的本义是“诚实不欺”。信用的核心是信任。从整个社会层面讲,信用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责任感,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道德感。它既是个人的一种品行,表明人们的认同程度,同时,也是社会的一种德性,反映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目前,我国信用问题几乎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一些政府管理机关以“乱收费”来增加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2.
减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种美德。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并没有跟牟利等经济行为相联系.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道德范畴的诚信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中人或由人构成的组织之间进行经济交往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3.
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传统道德观念,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哈密市社会诚信现状的个体调研结果为例,客观分析了哈密市社会诚信的总体水平、社会成员个体、群体之间不信任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以心理学为视角,从诚信的认知、心理需要、动机激发和诚信行为的产生、意志作用、反馈及认知重建等不同阶段分析了诚信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失信行为的社会心理根源,提出了提高个体诚信水平和推动诚信社会建设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4.
孟艳 《奋斗》2005,(6):39-39,41
“德,国家之基也”。以德治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而守诚信,又是构建道德体系之基。因此.诚实守信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和民族为人做事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没有诚信的社会是道德匮乏的社会.是秩序混乱可怕和危险的毫无生机可言的社会。同时诚实守信与否也是衡量个人、企业、地区、国家和民族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的过程中,也必须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道德规范体系,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在规范正常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才能与WTO相接轨,融入世界经济活动体系之中。然而,近些年来媒体屡屡传出众多道德失衡的诸种信息,而这些表现,都与不讲诚信,不讲信用有关。“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因此,重构诚信美德,成为公民道德建设中首当其冲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在,诚信一词可算是比较普及了,诚信的最一般的解释就是诚实守信。这个道理说来很浅显,要求也不算苛刻,然而,如果从日常的所闻所见的情况并加以认真思考,就不难发现,一般的认识与宣传同深刻的理解与全面的落实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问题之一,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建设,并作为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其内涵与外延究竟有多广,诚信的对立面是什么?我们知道,诚实守信的对立面就是欺诈,要做到诚实守信就要做到不欺诈,并且反对别人欺诈。当然存心欺诈的人不会是大多数。那么,从坚持诚信和反对欺诈层面来讲,在大多数人中间应该如何从事有关坚持诚信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种在社会交往与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而信用就是对诚信精神与原则的应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由诚信意识、道德和制度规范体系、信用中介组织以及信用工具体系等构成的一套社会治理机制,它把各种与信用建设有关的社会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鼓励、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使信用主体行为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并自觉自愿地从失信向守信转变,共同促进整体社会信用水平的完善和发展,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健全现代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赵艳芬 《实践》2003,(9):42
诚信就是诚实与守信,它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果不讲诚信,市场就会瓦解、崩溃,经济就会衰退,因此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并不缺乏诚信的基因,悠悠历史长河,留下了多少一诺千金的佳话。时代发展到今天,各种观念登堂入室,诚信似乎不时髦了,人与人之间面临着一种信用危机。然而,诚信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的路径。倘若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以诚信为荣为美,那会是什么样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针对当前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构筑现代诚信大厦,是摆在国人面前一项重大而严肃的时代命题。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呼唤重建诚信文化诚信文化是指诚实守信为核心理念的行为准则,并为人们所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诚信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题中要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前我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充分表明,诚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是推动人与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依据。从现代社会的视角看,弘扬诚信文化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根基和精神纽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应遵循行为准则。当前,整个社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确实令人堪忧,说严重点到了“可怕”的地步。一是官德滑坡,滋生腐败。突出表现在政绩弄虚作假,年龄履历造假,以权谋私敛财,生活腐化堕落等;二是商德滑坡,不讲诚信。假冒伪劣防不胜防,坑蒙拐骗花样百出,虚假广告随处可见,令人心怵的案例有“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黑煤窑”等不一而足。三是公德滑坡,人心不古。  相似文献   

10.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做人重要的品德,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诚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着巨大作用,但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现象颇为严重.呼唤诚信已成为一切诚信人们共同的声音.分析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指出化解危机的方法及重建诚信社会的途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诚信为官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有一条重要内容:明礼诚信。诚信,作为我国公民的一条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到的,概莫能外。作为领导干部同样必须做好,而且必须做得更好。因为,在领导干部那里,诚信不仅与个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而且与手中的权力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官德”。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就是讲究信用,遵守诺言。诚与信是统一的。信以诚为基础,诚自然能信,离开诚则无所谓信。“诚,王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古人历来推崇诚信,把它视为当时伦理道德的本源性的一种规范。在普通人…  相似文献   

12.
呼唤诚信     
金海 《前线》2001,(12)
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沐浴过诚信的幸福阳光,也都遭遇过失信的痛苦阴雨。没有诚信的社会,是道德匮乏的社会,同时也是一种可怕的混乱和危险。一个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有无诚信,是衡量这个人、地区、国家和民族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最近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一条,这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机制,它是通过一定的社会舆论在精神上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起约束作用。因而,它不像法律法规那样具有强制性,而是依靠人们内心的意志和信念来发挥作用,即使道德规范内化为一种意志和信念,成为人们自身的行为准则,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约束和限制,也就是说,道德的实施和建设更多的是依赖于人们自身的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14.
“讲真话”是建立社会诚信所必须,有诚信才有和谐。人无信不立。诚信,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必定是诚信社会,没有诚信就没有和谐。建立社会诚信。关键在党,有党的诚信才有社会的诚信,有党员干部的诚信才有群众的诚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讲假话”、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不良风气,有的甚至严重弄虚作假,欺骗组织,欺骗群众,助长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造假风”,使社会诚信度受到严重损害。因此,要从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在全党大兴“讲真话”之风,并以党内带动党外,以干部带动群众。形成诚实守信的强烈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留住诚信     
华民族并不缺乏诚信的基因,悠悠历史长河,留下了多少一诺千金的佳话。时代发展到今天,各种观念登堂入室,诚信似乎不时髦了,人与人之间面临着一种信用危机。然而,诚信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的路径。倘若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以诚信为荣为美,那会是什么样的社会生态环境?经商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市场。真正的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需要良好的信用支撑。不按规则办事,靠坑蒙拐骗过日子,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从政需要诚信,诚信赢得民心。现在有些地方的官员和政府因何威信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说的比唱的动听,水分多而…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为人之本,诚信是立业之基。作为一个人,当然首先他是一个自然人,有自己独立的躯体和思维,有自己的志趣和爱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和尊严。同时,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离开社会,一个人不可能独立生存。既然是社会的人,就必须与其他人交往,包括感情的交流,互帮互助,商品交换,人情往来。在这一切交往中,诚实守信是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守则.  相似文献   

17.
人品官德,是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品格、人格操守、职业道德等要素的总和。它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其中最基本的是诚实老实、有信无欺。《说文解字》把"诚"解释为"言行一致",把"信"解释为"人言为信",两字合在一起突出了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道德要求,表明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诚信这一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胡锦涛同志2006年3月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文中,鲜明要求全社会坚持的"八荣八耻"之一,就是"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些重要思想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良好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必须坚持诚实守信,杜绝阳奉阴违现象,把牢固树立正确的诚信观作为人品官德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一句话道出我党对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视。诚信是历史文明的道德基石,是道德的底线,立身处世的标准。历史地看,我国也并不是一个缺乏诚信传统的国家,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视诚信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今天,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之所以关注它,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治理中的诚实守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康之 《新视野》2003,(3):28-30
伦理学提出过许多德性条目,用以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其中,诚实守信就是人的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规范和准则之一,在个人这里,它是作为人做人的德性而存在的。公共管理是一个合作治理的体系,它的合作治理是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社会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正是这个合作治理的特征决定了道德因素在这种治理活动中的意义。公共管理者对于合作治理结构和体系的确立所能作出的贡献,就在于对人、对事、对自己的诚实守信。公共管理的合作治理为公共管理者诚实守信的德性获得提供了客观条件,但是,社会治理活动本身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使人持有这一德性变得困难。这时,公共管理者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维护诚实守信的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