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云虹 《唯实》2002,(8):86-88
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婚姻法在整个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婚姻法修订的过程,可以探索现阶段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即必须着力培育加快法治化进程的社会基础和物质条件,实现法治理念的与时俱进,坚持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婚姻法在整个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婚姻法修订的过程 ,可以探索现阶段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即必须着力培育加快法治化进程的社会基础和物质条件 ,实现法治理念的与时俱进 ,坚持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人类社会的经验表明,在国家和社会法治化进程中,立法必须首先法治化。法治化的立法是国家和社会走向法治状态的前提和基础。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在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立法的法治化问题。在中国,立法应当是一个法治的过程,立法的法治化应当成为中国立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现代法治,意味着权限的法制性、内容的合法性和程序的法定性。立法的法治化主要体现为立法权限的法制性、立法内容的合法性和立法程序的法…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公民参与制度的法治地位,正确认识公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建立和健全法治化、规范化的公民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5.
吴洁 《理论建设》2006,(1):69-7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中,我们必须立足国情,谨防犯法治浪漫主义错误,忽视法治的阶段性、渐进性,因此,应走渐进式中国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点在基层,基础也在基层。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最基层单位,其法治化建设关乎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当前,城市社区法治化建设还存在立法工作相对滞后、法治化宣传教育不到位、治理主体关系不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法治化进程。为此,推动城市社区法治化建设,应建立健全城市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加强普法宣传力度,进一步理顺党组织、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强化专业法治队伍建设,以法治建设为城市社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统一起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这是在中国法治化道路从"建设法治"到"实现法治"之际,将法治理想模式与中国现实的政治基础完美地结合起来,以推动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两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百年历程来看 ,2 0年法治化进程无疑是进展最快的阶段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十年内乱结束法律荒芜的土地上 ,构建了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日益健全的法制制度 ,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飞跃。在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 ,循着 2 0年中国法治化进程的轨迹 ,对 2 0年法治化进程所呈现出的两大特征作一些分析和探讨无疑是极有意义的。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渐进性从 2 0年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基本轨迹来看 ,法治化进程的渐进性首先表现为 :随着中国改革目标的日趋明朗 ,法治化进程的目标也逐渐明晰 ,从恢复和加强法制到依法治国 …  相似文献   

9.
王琼 《理论研究》2003,(3):16-1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法治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取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的一个曲折发展过程之后,应从法律运作机制、党的执政方式、公众法治观念等几个环节加快法治化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法治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党内监督法治化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点。新时代党内监督法治化建设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从强化监督主体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促进党的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培育与党内监督相协调的法治文化等方面,推进党内监督法治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提升政府行政决策的能力和水平,防止、避免和纠正行政决策的失误,已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建设还比较薄弱,行政决策的法治理念模糊、法定程序虚化、法律责任缺失、监督机制和纠错机制缺失等影响着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因此,树立行政法治意识,加快行政决策的立法进程,完善决策前的听证制度,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将行政决策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方略是执政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常态化的法治需要用稳定的规则实现对公权力主体的制约和合法私权的保障,从而彰显法治的公平、公正与民主。从严治党的法治化与法治常态相适应,并在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区治理法治化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基础。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选择性运用法律、信访不信法、法律方法使用边界不清等问题,要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在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进程中的领导、主导和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优化法律服务、加强法律监督等途径,完善法律体系,建构法律权威,强化法律执行,用法治为和谐社区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发展路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着推动国家法治建设进程的重任。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主要有: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开设与法律有关的专业课程;通过严格依法治校、参与社会法治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治精神;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水平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契约精神和法治观念的养成是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厘清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从建设法治国家、推进依法治校和大学生健康成长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养成的意义,探索大学生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养成策略。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的根本性的历史转变。经济是包括法律在内的全部上层建筑的基础,法治经济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是中国走向兼有文化国特征的法治国家的目标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加速经济法治化和社会法治化的进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重在建设,因而必须支持和保护公民对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守法意识,强化法律监督,确保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7.
法治观念的培育是中国法治化的难点之一。要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治观念,这是法治化赖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历史的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法治的实现更需要人的能动活动。由于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人治制度向法治制度的创造性转换过程,因此,屏弃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观念,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观念,并使之普及、深入,使法律至上的观念成为人们的共识将显得更有意义,本文拟或此作些探讨.一、传统法文化的涓极影响中国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6,(2)
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提高党内治理的法治含量,务实推进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党内治理法治化,有利于使法治型政党与法治型国家、党内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转变,它必然要求新一轮的制度创新和法律改革。认真分析和审视农民的法治意识,是农村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应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增强立法的亲和力、确保执法与司法的公正等途径重塑农民的法治意识,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贺安杰 《学习导报》2011,(19):11-13
《法治湖南建设纲要》是我省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对于推动我省法治建设进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纲要》一方面把规范约束公共权力作为重点,同时又把法治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依法推动和保障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各领域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