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利益是民族关系的核心 ,各民族关注的中心 ,能否正确处理民族利益问题 ,不仅关系着民族关系能否健康发展 ,各民族能否团结、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 ,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列宁和邓小平都要求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民族利益问题 ,辩证地处理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在开放的环境中促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产科技的相对落后、对国际贸易依存度的加大、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导致与环境相关的民族利益进一步凸现。其主要表现是资源掠夺与废物倾泻、重污产业和落后技术的转入、对外贸易的环境壁垒。我国应该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外交,抵制环境外交霸权。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执政以来,马英九大陆政策受到民族利益与政党利益博弈关系的影响,在两岸政治定位、经贸交流、文化教育、和平议程、维护海疆和国际空间等层面日益呈现出两面性、矛盾性、反复性特征。因此,在应对马英九大陆政策时,不仅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更应减少不利因素的制约,积极争取马英九当局能以民族利益为重,防止其大陆政策趋向保守甚至逆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客观上要求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因此,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有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国家利益作为国际战略体系构建的出发点,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它包含了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利益三个维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上,在认识和处理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关系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在全球化时代,应反思和总结过去在认识和处理三种利益的关系方面存在的缺失,做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物质利益矛盾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核心内容;个体性矛盾和群体性矛盾互相交织,群体性矛盾更为突出;干群矛盾成为矛盾的聚焦点;矛盾更加尖锐复杂,对抗性增强,解决难度加大。为了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注重社会公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最后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各种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丽华 《前沿》2010,(14):4-6,43
随着国际争端解决机构的迅速增加,经济贸易争端的当事方可在享有并行管辖权的司法机构间进行选择,这鼓励了挑选法院和挑选规则现象。一方面,国际公法领域争端解决机构的扩散是一个积极的法律发展方向,反映了政府在跨国关系上强化国际法规则的意愿。另一方面,任由"挑选法院"与"挑选规则"行为发展泛滥有损国际经济法体系的稳定性、确定性和公信力。因此,如何对"挑选法院"和"挑选规则"行为进行规制、确定最优的争端解决方式已成为国际经济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的新形势新挑战,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第一,实现了政治局常委权力结构的重建,由"九龙治水"的分权转变为领导小组的"体制集权",有效地落实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第二,自上而下地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领导权威。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宪执政、依法行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法治秩序下的利益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小玲 《桂海论丛》2005,21(2):77-79
利益冲突是人类社会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也正是在对利益冲突的不断协调中发展和进步的。能否合理有效地协调利益冲突,成为法治秩序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所在。因此,探索一套能对利益冲突作出有效协调的利益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法治秩序下利益协调最为关键最为本质的是法律制度协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物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业管理是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依照合同和契约,对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包括对与之相邻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化等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统一的专业化管理,为住用人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民族经济学学科体系建构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忠斌 《思想战线》2004,30(3):79-83
民族经济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虽已成果斐然,但学科地位尚不稳定,究其原因有学科体系建设不完善、研究方法不规范、研究视野宽窄不一等多种因素。要使该学科根深叶盛,还需从宏观、微观及学科的生存基点上再认识,注意与现实结合,努力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可以分为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三者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有机体系。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又可分为积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消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既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要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贵州民族法制建设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总结,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为健全和完善贵州民族法制,促进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民族调查与民族医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述及民族医药调查是《贵州民族调查》 (六山六水调查 )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国以来贵州民族医药调查的继续。文章剖析了有别于中西医的民族医药用药特色 ,诊治方法及疗效可靠的方药。并建议采取措施 ,简化手续 ,把疗效神奇的药物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缩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民族意识弱化;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继续发展,民族意识增强.无论怎样的发展趋势,都将影响到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概念辨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是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三种不同的现象。但在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中 ,学界对这三个概念的使用却是非常混乱与不规范的。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对民族、民族融合、民族同化、民族文化融合的定义理解与认识不清而导致的。而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三个概念 ,将不能准确确定和反映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性质与特征 ,进而会影响到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的主旨正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首先辨析这几个概念的含义 ,然后再结合中国民族史中的相关事例 ,来探讨民族关系研究中用语的规范使用问题 ,并以冀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杨丽  朱瑞 《思想战线》2000,26(2):5-7
在世纪之初,自然资源富饶的边远民族山区尚存有绝对的、极端的贫困现象,同时居民收入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与全国总体迈入小康生活水平相比仍处于相对贫困中等特点,要进一步发展,根据其自然资源、自身特点和所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关键在于市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张跃  王瑜  李超超 《思想战线》2004,30(2):103-108
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云南少数民族对老人的赡养是建立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上的,表现出不同的特殊性,所形成的养老传统,是一种民族习俗与外来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民族共性与族群特性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积极的做法、经验以及存在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政治稳定意味着政治生活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利益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利益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政治稳定与构建和谐的利益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公正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史与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紧密相关 ,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一经形成 ,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发挥着主体民族的凝聚作用 ,具有三个特点 :融合性、扩展性和南北差异性。中国民族文化的研究不应忽略对汉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华民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中国北方游牧经济类型和南方农耕类型的差异和相互影响 ,决定了中国民族发展中的融合特点、关系特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