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末代衍聖公孔德成(下) 一九三五年間,南京‘國民政府’决定將孔德成世襲的衍聖公爵號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规定享受‘特任官’的待遇。同年六月,孔德成和顔世鏞(顔囘後裔),孟慶棠(孟軻後裔),曾繁山(曾参後裔)到濟南同省政府主要官員們會見,然後由濟南轉車赴南京。七月八日,由陳立夫主持、戴傳賢(當時任考試院院長)監誓,孔德成宣誓就職。小弟就任奉祀官之後,又專程赴滬,拜見了同宗要人孔祥熙。為了歡迎奉祀官,孔祥熙在國際飯店舉行了規模盛大的宴會。那次小弟在上海期間,還親自去先施公司選購了幾塊衣料,給我寄到北平  相似文献   

2.
他,生長在山東曲阜,享過福,逃過難。他,台灣沒有去成,才有了與故人孔德成先生之間深深的思念。他說:‘我很熟悉孔德成,他有一雙溫柔的眼睛??鄉情慰我心他叫孔祥鑄,今年七十歲,身板硬朗,說話時底氣很足。人家告訴我,孔先生是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堂祖,闕里孔三府的七十五代孫。去年九月  相似文献   

3.
《春秋》2020,(3)
正衍圣公,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宋至和二年)。第三十代衍圣公孔令贻于1919年病逝,其遗腹子孔德成于1920年袭封衍圣公,是第三十一代也是最后一代衍圣公。1935年,国民政府改"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至此,延续了800多年的衍圣公封号被废除。孔令贻、孔德成父子与青岛渊源甚深。  相似文献   

4.
(五)末代衍圣公孔德成(上) 我的小弟孔德成是第七十七代的“圣裔”,是孔府世袭的末代衍圣公,也是民国以来第一个被“特任”为“奉祀官”的人.幼年时期,我和小弟在曲阜孔府一起生活了十五年,直到我十七岁结婚时才分离.那时,小弟已经十五岁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虽然也一同生活过一段时间,但那是在南京的“奉祀官”官邸,而不是我们的家乡.加之小弟公务繁忙,我们姐弟之间的接触已远不及孔府时代.因此,小弟孔德成留给我的印象,基本上还是早年在老家衍圣公府的儿时容貌. 前面已经提到,我和大姐、小弟因是庶出,从出生落地时就和我们的生母分离了.我们被抱到堂楼东边正室陶氏的房里,从此变成了陶氏的子女.记得我和大姐住在东边里间的暖阁内,每人一张床.小弟德成和陶氏睡在外间一张大床上.我们姐弟各有一个乳母.小弟是“小公爷”,除去乳母以外,还有一个男仆专门伺候,那男仆名叫李伙伙.小弟小时整天由李伙伙抱着.后来会走路了,李伙伙终日伴随在身边,寸步不离.每到盛夏,小弟独自在蚊帐内睡觉,他就隔着帐子为小弟搧扇  相似文献   

5.
孔德学校是老北京的一所私立学校,它创办于1917年(1952年起改名为北京市第27中学),距今已有80余年。孔德学校的创办人是蔡元培先生(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和李石曾教授。 当时北京大学的教授沈尹默、马叔平、陈大齐、钱玄同、马幼渔、沈兼士、周作人等都曾在孔德学校兼课。他们既是北大的教授,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李大钊烈士的遗孤李葆华、李星华兄妹,海外华人陈香梅女士,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等都曾在孔德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6.
孔德成书赠对联孔令朋不胜感慨文/卢士梅孔子诞辰纪念日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上海币委会副主委孔令朋教授收到台湾孔德成先生寄来亲书对联一副,联文曰:远山含紫气,芳树发春晖”,上款:“令朋大叔赐正”,下款:“侄德成敬书”。同时寄来的还有分致孔教授在美国...  相似文献   

7.
英国社会、历史、经济学女著作家哈瑞特·马蒂诺(1802—1876) 马蒂诺自幼耳聋,是当时英国知识界杰出人物。她学术性最强的著作是《孔德实证哲学的节译》(2卷)、《孔德实证哲学教材》(译本6卷)。她最初一炮打响的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解说》(25卷)、《释济贫法和贫民》(10卷)与《税务解说》(5卷)。它们通过许多古人逸事与对话将古典经济学,特别是马尔萨斯和李嘉  相似文献   

8.
《孔府秘事》是一部根据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所撰写的《孔府内宅轶事》一书(此书曾在本刊连载,在大陆出版之后又于一九八五年八月由台湾聚珍书屋出版)改编的历史题材的影片.  相似文献   

9.
《春秋》1994,(2)
1993年3月21日,在济南南郊南曲村,举行了王献唐先生的迁墓仪式,山东省政协、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考古所、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学者、教授及其家属参加了仪式。为了迁墓,省政府、省政协、省文物局、青岛市政协、市文化局的有关同志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海峡彼岸的孔德成先生(孔子77代孙,献唐先生生前友好),亲笔书写了小篆体墓  相似文献   

10.
屈焕新 《春秋》2011,(1):20-21
孔德成先生和屈万里先生都是蜚声中外的国学大师。二位先哲自抗日战争爆发时相识,后在重庆同窗共读,共同流寓台湾,共同执教于台湾大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为后人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  相似文献   

11.
摇身一变,情人眨眼间成恶魔 我的丈夫志伟毕业于四川农学院果树专业,在市畜牧中心工作,我在棉纺厂上班,小两口工资不高,但我们相互体贴,小日子过得舒心顺畅。 1995年,我丈夫停薪留职,在产果区办了一个“果树医院”,这与丈夫所学的专业对头,一年下来,就有了一大笔积蓄,我们商议在成(都)渝(重庆)公路旁  相似文献   

12.
年近八秩高龄的孔德懋女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第77代嫡系孙女,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在近几年中,她为了研究和发扬儒学文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曾6次应邀飞赴日本访问,被传为佳话。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与42年来日夜思念的胞弟孔德成先生相会,更令她难以忘怀。在日本,以孔子为始祖的儒教有着广泛的影响,自从公元四——五世纪,《论语》从百济带到日本开始,至江户时代,孔学成为官学,成为德川幕府的正统思想,各地陆续建造起孔子庙,致力于儒学的普及。现今,日本各地有孔庙30余座,人们对孔子十分尊崇,对孔子后裔也甚为敬重。孔女士所到之处均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1989年12月,应枥木县足利市安塔蕾斯山浦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孔女士同  相似文献   

13.
由孔子第七十七代後裔、“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的胞姐孔德懋老人写的《孔府生活杂忆》,介绍了孔氏家族“衍圣公府”的大小事件,记述了她由童年一直到结婚离开曲阜定居北京以後的人事沧桑。读着她的回忆录,我们仿佛真正到了既有贵族的豪华、又有儒家高雅简朴的衍圣公内宅,而且似乎看到了“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者皆从之由”的楹联;又似乎亲身参加了庄严的祭孔大典和孔府的婚丧大事,了解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意义所在。这篇回忆录,还介绍了曲阜著名的“三孔”——“孔林”、  相似文献   

14.
1943年8月,我和朱键、陈立成同学军校(工校)毕业后,奉命派往第八军。当时,部队驻滇南文山的古木整训,我三人同去参谋处见习,历时半年。1944年春,盘踞滇西松山之敌,扼滇缅公路咽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28日,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2547周年。全国政协委员、孔子77代嫡孙女孔德懋从北京又一次回到自己的故乡——曲阜。79岁高龄的孔德懋女士刚下火车,不顾疲劳,便心情急切地驱车直赴孔林扫墓。孔林占地三千亩,是孔子及其子孙的专用墓地,延续两千五  相似文献   

16.
清明節     
每年四月五日前後的清明,既是我國節氣之一,又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清明作為標誌着開始春耕春種的一個節氣,早在周朝(公元前一○六六——前二五六年)就已經流行了,但它成為祭祀的節日,却是在唐朝(六一八  相似文献   

17.
岁月宛若过眼烟云,但人生却有许多事是很难忘的。回首22年民革专(兼)职工作的经历,最令我难忘的是与《四川统一战线》结缘。1986年,我加入民革,并从教育战线调入民革机关工作。那时,身边没有多少业务书籍,每月一期的《四川统一战线》就成  相似文献   

18.
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四七九年)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膶W說自漢代以後成爲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八日,郵電部發行《孔子誕生二千五百四十週年》紀念郵票一套,共兩枚。  相似文献   

19.
3月1日,面对记者,13岁的段小乐两眼溢满了泪水,泣不成声地哭诉道:“即使我拿了超市6根火腿肠,老板也不应该在我脸上写‘小偷’啊!”超市老板孔德杰似乎更觉委屈,气得语不成句:“真是天大的冤枉啊!他偷了我们超市的东西,公安局反而对我们开出了拘留证,这不是在纵容、培养孩子做贼吗?”  相似文献   

20.
刘广铭 《当代广西》2014,(21):43-44
正1999年3月,我从新华社桂林支社调到广西分社做摄影记者,同事把百色这个"新闻富矿"让给我跑。从此,百色成了我的"菜地",12个县(区)我早已跑完,那里的壮乡瑶寨、山山水水留下了我的足迹。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暨百色起义85周年,回顾十多年对百色的新闻摄影报道,百色情怀早已融入我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