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说中华民族是大陆民族,发源于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这样一来把黄种人、黄土高原、黄河连结成为一片黄色而中华文明就成了黄色文明、大陆文明,区别于西方人的蔚蓝色文明、海洋文明。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年多前,我和海内外一百多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联名撰写的一份“重写中华古史建议书”。其中就提到“我们了解自己的先民不只创造了世界很早的大陆文明,还有更早的海洋文明。” 古越人是海洋民族 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居住的大地东南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这样的地理环境。不可能不产生…  相似文献   

2.
一、西方来的“朝贡国家”中外贸易在上千年中国同东亚文明圈各国“华夷秩序”的关系格局中,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往来。它是一种以政治上的尊卑隶属关系为外壳的特殊经济贸易制度——朝贡制度。在这个制度下,贸易的一方是对中华“倾慕向化”因而“奉表称臣纳贡”的属国;另一方则是“统驭四海”有义务对这类忠顺行为“施恩赏赐”的“天朝”。这实际上就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中国宗教是文明间不断互鉴交流的产物,世界宗教在中华文化浸润中持续进行时代化、中国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丰富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当前,文明间的会通融合仍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本路径。为此有必要考察当代国际学界代表性的宗教对话与文明互鉴理论——经文辩读、比较神学、跨宗教神学,并结合中华传统的对话智慧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修己以安人”等,形成以“互鉴通和”为标识性概念的中国特色对话理念。各大宗教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互鉴通和”,通过修复、重溯、回归、重构、重建、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是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核心抓手。  相似文献   

4.
论黄遵宪驻日时期对日外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任驻日使馆参赞期间,一方面竭力主张遏制日本以消除其向大陆扩张的野心于萌芽中,这是极具远见性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冀扶黄种保东亚”,极力主张“结日本”,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亚崛起的文化背景分析●戴激波一东亚的崛起及其影响近代历史上,东亚就整体而言是一个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地区。自19世纪中叶起,面对西方国家的冲击,该地区只有日本通过强制措施,在“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以及“文明开化”的旗帜下,摆脱了深重的民族危机...  相似文献   

6.
华夷观源于中国,作为传统东亚社会用于认知“自我”与“他者”的话语模式与叙事范式,伴随以儒学为主的中华文化传播至古代越南与朝鲜两地,成为其提升自我中心性与文化优越感的策略表述。同属“中华文化圈”的越南、朝鲜,在相对迥异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动机下形成富有各自地域特色的“各华其华”观念与“小中华”思想。因此,通过比较古代越南、朝鲜华夷观的差异性,可以考察华夷观在传统东亚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复杂与多样的跨主体性,进而探研华夷观作为前近代东亚式民族主义思想源泉的发展理路及其影响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泉州在文化部2013年主办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中,从苏州、杭州、黄山、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咸阳等10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泉州是一座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的城市。她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走来,从东方海洋文明和人类深沉温馨的海洋文化记忆中走来……泉州文化在千年传承发展中,形成了融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独具中华文明和东方海洋文明特色的文化。泉州作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它既代表了中国,也代表了福建,应有的荣誉当之无愧,其关键因素在于她是一座以中华海洋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海洋文明的魅力之城。  相似文献   

8.
李文 《同舟共进》2010,(7):61-61
我与李慎之先生有一面之缘。1994年11月,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之先生作为嘉宾,在先师罗荣渠教授主持召开的“东亚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致辞中说:“儒家文化对东亚现代化没有任何作用。不消说在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地区,就是在大陆,孔孟之道在‘五四运动’后就不存在了。我自小读书生活至今,不仅在书本上没有读过任何孔孟之道,在日常生活上也没有察觉到任何孔孟之道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建国61周年,引导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市民群众掀起“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热潮,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河南省义马市国庆期间组织“祖国万岁”中华经典知识答题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08,(1):25-26
北京市抓住筹办奥运会黄金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人文奥运理念,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为祖国争光、为奥运添彩”为主题,以“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为口号,以“倡导优雅言行,建立优良秩序,培养优质服务,建设优美环境”为目标,组织实施五大文明行动,促进了首都市民整体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新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别称     
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形成了众多的别称,有些至今还常沿用,最常用的是“中华”、“神州”、“九州”3个。“中华”,因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流域,“居于四方之中而得名。《魏书·岩昌传》有关于“中华”的记载:“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神州”,主要见于晋朝刘越石《答卢湛诗》,其上曰:“火燎神州,洪流华域”。“九州”是对我国古代大陆9个地理区域的统称,但具体是哪9个州,说法不一。《书·禹贡》称九州是冀、豫、雍、杨、兖、徐、梁、青、荆9个州。《尔雅·释地》称:没有青、梁,而有幽、营。《周礼·变官·职方氏…  相似文献   

12.
中华老字号“同利肉燕”老铺第四代掌门人陈君凡,以“燕”为媒,走遍海峡东岸,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他又成为大陆首批赴澎湖的旅游者,所到之处,他以独家技艺结交彼岸同行……  相似文献   

13.
“散打王”争霸赛之特别赛事——武汉俱乐部队与台北散打队之间的对决,有如金庸笔下胡一刀遇苗人凤的快意相投,豪气冲天。最近,大陆选手和台北选手于北京申奥成功后的“喜相逢”在中华武术的天空中搭建起了一条飞天彩虹,两队人马交相辉映在中华武术的天空,血脉奔涌着两地中华儿女高山大海般的豪情。台北选手在功夫上和招数上还是技逊武汉选手一筹。经常看武术“散打王”便可知,大陆散打选手的强大不仅是对台北选手,对其他类  相似文献   

14.
交流短波     
海峡两岸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研习营 应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的邀请,由40位台湾中学校长、教育主管组成的教育代表团于2月15日来大陆参加“七彩录”中华传统文化研习营。 这次为期一周的中华传  相似文献   

15.
40年前,亚洲似乎注定是一个贫穷的大陆。而现在的东亚经济却被视为有着巨大潜力和非凡活力的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东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工业革命,已经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无怪乎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许多国际经济组织和众多专家学者誉之为“东亚奇迹”,更有人由近些年亚洲经济增势强劲推导出“21世界是亚洲  相似文献   

16.
“华夏永宁纳福千家万户,朔方久安集贤五湖四海。”以弘扬伊斯兰文明多样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好交往,创建新时代文明为宗旨的宁夏中华回族风情园,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与肯定。  相似文献   

17.
大陆居民赴台,首先应由台湾亲属向台湾“内政部入出境管理局”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能证明与大陆亲属关系的“亲属关系公证书”,大陆亲属的身份证,户口本影印件和准备赴台亲属的照片8张。获准大陆居民赴台后,台方发给“台湾地区旅行证”影印件。正本由台湾审批部门寄往“香港中华旅行社”(台方驻港机构)。大陆居民凭“台湾地区旅行证”影印件、身份证、户口本、照片向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核准后发给《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领到证件即可从大陆各开放口岸出境经香港赴台湾。大陆居民前往台湾应注意事项:①大…  相似文献   

18.
陈光 《台声》2005,(9):31-31
8月24日,由台湾财经法案研究协会主办,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协办的“2005两岸财经论坛”在南京金陵饭店举行。会议由台湾“中华财经法案研究协会”会长,台湾知名人士刘忆如、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共同主持。台湾参会人员除国民党、亲民党在民意机构的知名人士外还有金融界的一些重要人士。大陆参会人员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在2005两岸财经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人民币汇率、物价与大陆经济宏观调控、东亚区域资金流动、全球房地产泡沫化疑虑等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南…  相似文献   

19.
时讯     
重要活动大陆将一如既往地以最大诚意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6月23日,作为“2007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特色之一的“‘中华之美、风情万种’海峡两岸旅游知识大赛”抽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8,(9):78-79
在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正式实施之际,为维护大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依据《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及《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注意事项》,国家旅游局特提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要“六清楚”、“四注意”。国家旅游局还公布了《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示范文本)》,要求赴台游客尊重台湾地区的风俗习惯,举止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