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我在班上宣布:“谁能辩倒我,期末政治总评成绩可以加分。”第一节试验课,课堂气氛迥然不同。我在讲授知识时,学生们都听得非常认真。我刚讲完书本上的内容,李睿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挑起“战火”:“请问老师,您刚才讲到,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没有经过劳动的物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那么人们在旷野中捡到天然钻石或金块有没有价值?如果没有价值,那么它们为什么能像商品一样参与交换?”这个问题我知道怎样回答,但为了调动大家以后参与辩论的积极性,我佯装不知,思考一会儿之后对李睿说:…  相似文献   

2.
关于纸币有没有价值的问题,是我多年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不少学生经常提出:“纸币有价值”。他们认为生产纸币耗费了人类劳动,纸币又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或称交换)一切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所以,纸币也是商品,有价值。我认为纸币是没有价值的。首先,必须弄清“价值”、“货币”、“纸币”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不是商品就没价值。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般等价…  相似文献   

3.
曾经读到一篇关于丁肇中的文章,写到他在2004年10月,面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的三次提问说了三个“不知道”。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坦诚面对学生的那种胆识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为人师者应该具备的呢?记得刚上讲台那年,向学生讲解商品的概念后,有学生问:“假如我捡到一块黄金把它卖掉,它是不是商品?奴隶社会贩卖的奴隶是不是商品呢?”全班五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我,这意料之外的提问偏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一时之间我真想不到该如何应对,只好红着脸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些问题没曾想到过,等我想明…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的时候,我一听到有人为没有钱花而叹息不止,我也跟着叹息起来:“唉!国家就不能多印一些钞票,使人们都有钱花吗?难道没有一个人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吗?”我真为之奇怪。我带着这个百思不解的问题升入了初中,但在初中的三年里,我仍没有解出这道“高次方程”。升入高中后,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常识》了,我多么渴望这道难题能在这里得到解决呀。不久,就讲到“货币”这一节,这个问题在我头脑里终于有了正确的答案:纸币不过是代替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它不是随便可以印刷的。在商品流通中,由于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基础。如果,纸币的发  相似文献   

5.
一位自称“找不到幸福”署名“李志高”的年轻朋友这样诉说心中的困惑:马老师,有一个困扰了我好多年的问题想请您指点迷津。从读书的时候起,我和那么多人一样,就为了一次次考试名次而喘不过气来,没有体验过学生时代的幸福。走上社会之后,还是为一个个没完没了的奋斗目标而一路拼杀,没有体验过生活中那种惬意的幸福。眼看到了而立之年,似乎总也没弄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哪里?这样下去人生有什么意思?真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吗?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的回信这样写道:志高朋友,马老师很理解你的那种没有品尝到人生幸福的心情。可是这怪谁呢?似乎只能…  相似文献   

6.
敢思     
“学源于思”。怎样开发学生的思路呢?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哪怕是错误的问题,不要指责学生。例如,有一次,我讲公开课,在讲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框后,要求学生分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理,有一个学生问道:“有米做饭还叫什么巧妇呢?我看到一个资料讲要找米下锅该怎么理解”?我当时说“没有准备”。事后,另一个学生告诉了这个学生的家长,该生受到了家长训斥。我知道后立即向这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常识》课教学中,有几位集邮的学生曾先后向我提出:“既然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决定的,那么邮票这种商品的价格为何能高于价值而不断上涨呢?”要及时,正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这类问题,我以为教师首先读读《资本论》中有关“垄断价格”和“虚幻价格”的论述十分必要。课本所述价格,是指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格,它是直接以价值为中心,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的。而邮票是一种一次性生产的特殊商品,尽管它本身的价值不大,但由于已不能由劳动再生产出来,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艺术鉴赏欲的增强,它的价格可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垄断价格”。如1980年我国发行的面值8分的生肖邮票“猴票”,今年市场价格涨到了27元;解放后发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第一册(上)第38页编写了这样一道讨论题:“为什么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容易提出的问题,又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常常看到,木少农民自己种得蔬菜之后,将一部分拿到市场去出卖,另一部分留下来自己食用或馈赠亲友。学生通过对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第一课的学习,对于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是商品,一般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对于为什么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而不用于…  相似文献   

9.
一、“砸缸”意识的来历  高考前,为了解学生的复习状况,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小孩掉进水缸里我们 应该怎么办?”话音未落,几乎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砸缸!”回答得既干脆又自信,确实是斩钉截铁。我接着又问:“假若水缸里没有水也需要砸缸吗?即使水缸里有水,我们还要像当年的司马光那样将水缸砸碎吗?”学生们被问笑了。笑过之后,教室里出现了长时间的安静。我问:“咱们班还有哪一位同学没有笑?”只有一名学生站起来,他回答说,我们作为一名高中生,而且快要高考了,但思维还停留在儿时的水平,确实令人担忧。  …  相似文献   

10.
《英雄》是一面镜子 人们常常叹息当今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诞生不了英雄也不需要英雄的时代。“时势造英雄”,既然没有生产英雄的土壤,哪怕是雄心勃勃的人也就有了理由自我安慰:我虽然不是英雄,但这不是我的错。更有一些人不但不为做不成英雄而遗憾,反而以英雄为可悲,以崇高为可笑:“我是流氓,我怕谁?”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人们都做不成英雄,或者根本就不愿当英雄,可是几乎每个人在潜意识里又都埋藏着一种“英雄崇拜情结”。或许正是因为我们都不是英雄,因而英雄更显得高大而神秘,更富吸引力与震撼性,正所谓“距离就是美”。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激素”,是老师手中的“指挥棒”怎样进行提问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新颖奇特的角度。提问“切入”的角度不同,效果迥然有別。如“什么是商品?”这种提问,只能引导学生机械地啃书本、背定义;“农民在责任田里种的西瓜是商品吗?”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要对概念深刻理解,还必须学会灵活运用。二是选准突破口,即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进行提问。如在讲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们对在校初中学生十二个班级,632名学生进行了试卷调查。现将初三年级四个班212名学生的部分思想状况介绍如下: 一、怎样看待金钱;是不是有钱就有了一切?钱多了生活上铺张一点没有关系? 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认为,有钱并不等于就有了一切。有的学生说:“有了金钱,并不等于就是幸福,精神上的空虚是痛苦的。”“战士们在打仗时,想的是为祖国和人民的安宁去流血牺牲,而不是想得到多少金钱才去进攻,去战斗,他们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去计算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有了钱也不应随意乱花,因为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花钱时应想到赚钱  相似文献   

13.
纸币的职能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产生后能否与货币一样,拥有货币所有的职能?这个问题在师生中争议较大,对此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纸币是“货币符号”,不是商品,本身没有价值,这点大家都知道。但随着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在正常情况下,纸币其实已经像货币一样成为财富的象征。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某商品价值100元,其实就是代表了100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财富,比如等于一克黄金。所以纸币在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时候,也就代替了货币执行间接的价值尺度职能。当然纸币的这一职能,是在国家政权没有变更、没有发生剧烈的通货膨…  相似文献   

14.
沙蓬 《台声》2000,(6):6-7
时间 :2000年4月27日地点 :深圳蛇口南海酒店问 :大陆对陈水扁提出的政策是“听其言 ,观其行” ,陈水扁已当选一个多月 ,大陆对他一个月来的言行有什么评价 ?大陆对陈水扁的观察期是以“5·20”为止 ,如果是 ,之后会有什么动作 ?如果不是 ,观察期要有多长 ?答 :我们注意到有的人讲了很多和缓的字眼 ,如“和平”、“善意”、“和谐” ,但是 ,如果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不承认一个中国 ,那我们看来结果就不是和平 ,而是灾难 ;不是和谐 ,而是冲突 ;不是善意 ,而是敌意。1949年以来 ,两岸之间在一个中国问题上是有共识的 ;1…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算不算丢小吉姆在一条轮船上当服务员。一天早上,他在轮船上送饭时问道:“船长,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当然可以,小家伙。”船长注意到小吉姆激动的样子。“什么问题?”“有一样东西,要是你知道它在什么地方,算不算丢了?”小吉姆问。“当然不算。”船长说。“这么说,您的咖啡壶没有丢掉,因为我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小吉姆微笑着说。“在哪儿?”船长兴奋地说。“在海底!”小吉姆说。抢匪的自白一位警察审问一位抢匪:“你为什么要抢劫和强奸良家妇女?”抢匪辩道:“我没有啊!”警察喝道:“你还敢狡辩!这把枪是怎么回事啊?”抢匪急道:“我就…  相似文献   

16.
新课堂我们该关注什么?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教师的教学计划?是教材的内容还是学生的发展?是压抑学生的个性还是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我在教学初二《保护消费者权益》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是以“小明旅游中遇到的消费问题”为线索来展开课堂教学的。在简单导入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旅游过?你碰到过什么问题吗?”这下子课堂“开了锅”:生1:坐汽车,半路上想小便,司机不停车。(老师与同学都笑了)生2:在旅游点买牛角梳,结果是塑料做的。(老师:噢,假冒伪劣)生3:吃饭时,一碗鱼不新鲜。大家吵起来了,后来换…  相似文献   

17.
老舍之死     
《春秋》1997,(6)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我怎么能不参加呢?”我无言以对。于是他就去了。谁知他一到那里,早已做好准备的“造反派”们就贴出了标语,宣布了老舍的所谓三条罪状:美国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说  相似文献   

18.
问 :有人认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它的创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明确指出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6卷Ⅰ第75页)。“价值本身除了劳动本身 ,没有任何别的‘物质’。”(《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 1 3 2页)而这个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如有学生问:“老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乖巧听话的学生!”因为一直以来,“乖”学生都是教师颂扬和教育管理的价值目标,可以使教师少了很多烦恼,可以让教师获得所谓的“教育幸福”。可当今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乖学生是少了而不是多了,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教师的幸福指数似乎不是高了而是低了。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06,(Z1)
朱毛井冈山会师后“,朱毛红军”的叫法就流传开来。后来,有人问朱德“,朱毛不可分”是不是井冈山会师后形成的?朱德说“:朱毛不可分的思想我也不是一参加革命就有的。1927年南昌起义时,还没有这个思想,1928年上井冈山时我初步有了这个思想,但不够明确牢固,到了遵义会议时我才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