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在审理涉及“集体企业”发生的经济纠纷案件中,常有出现将挂靠集体户与名集体实私体户(简称名义集体户)认同为同一形式的经济组织。因此.如何分清挂靠集体户与名义集体户的经济组织形式及其在诉讼中的地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区分假集体企业中两种表现形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正确区分假集体企业中的两种表现形式(一)从两者的概念及成因来分清挂靠集体户是通过与某些集体所有制企业订立合同或协议直接挂靠在集体所有制企业并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对外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家庭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各地普遍产生了一些挂靠户和挂靠企业。由于挂靠经营活动引起的经济纠纷日渐增多,而法院在审理这类经济纠纷案件中,往往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以依循,对如何确认其挂靠关系的性质及其法律责任,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挂靠户、挂靠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某些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的经济组织形式、家庭手工业的生产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合同或者协议直接与集体所有制企业挂靠,并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对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被挂靠企业为这些挂靠的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提供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所有的一切用于  相似文献   

3.
为此,结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及国际实践,笔者认为,应对当事人在法律适用问题上的意思自治作出如下限制:一是国际技术转让合同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不得与我国的公共秩序相违背;二是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必须与国际技术转让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有着密切联系。(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判断标准合理而先进。当事人未作有效法律选择时,我国是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来确定合同准据法的,并根据特征性履行理论,规定“技术转让合同运用受让方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我国立法既拒绝采取完全交由法院自由裁量的作法,也不采取只允许法院适用立法上特别…  相似文献   

4.
一夫多妻是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产物。新中国成立迄今已有四十余年,这种形式的夫妻关系大多已不存续,然而与其有关的房屋继承纠纷却时有发生,其中,如何确认以妻或妾名义登记的房屋所有权的归属,是当前民事审判活动中殊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09,(4):57-57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前不久接连遭遇不幸,先是丈夫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一只眼睛,官司未了,后来他又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生命。意外事故纠纷很快了结,但是前面的车祸索赔,却迟迟没有结果。丈夫死亡后,在应否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问题上,车祸肇事方又与我纠缠起来。肇事方提出,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对生者的抚慰,人都死了,其当然就不存在了。对此,我不能认同,人死了,难道精神损害抚慰金不能继承吗?请问,精神损害抚慰金能否继承呢?  相似文献   

6.
股权转让包含了股权作为财产的权属变更和受让人股东资格的取得两个环节.股权权属变动,是股权转让合同履行的结果,以满足公司章程规定的股权转让条件为前提,是股权在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权属变更,其结果是受让人取得股权本身的财产价值及其带来的收益.股东资格是相对于公司而言的,股东资格的取得意味着公司对股权转让事实和受让人股东身份的确认.受让人基于对股权权属的享有,有权要求公司向其签发出资证明书,变更股东名册和申请股东变更登记.为了解决受让人股东资格取得的时点问题,应该将股东名册作为唯一记载股东情况的文件并提交工商备案,同时在立法上确立登记备案的股东名册对公司和对第三人的对抗效力.  相似文献   

7.
宁金成 《当代法学》2015,(1):110-120
我国不同类国有企业肩负了不同的功能,具有不同的属性,特殊国有企业是市场调节无效的产物,普通营利性国有企业却只有按照市场法则运行才能实现经营目标,因此两者应不同的法律规则。我国国有企业应按照企业的目标、职责进行分类,区分为营利性国有企业、公共服务性国有企业、战略功能性国有企业,并以区分立法保障不同类国有企业实现分类治理、分类监管、分类评价。特殊国有企业既不能完全适用以自治为灵魂的民商事法律,也不能适用以权力为本位的公法,对其需要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8.
双层区分制下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叶六 《法学研究》2012,(1):126-143
世界各国刑法关于共犯体系的立法存在着"单一制"与"区分制"两大类型。中国刑法中的共犯体系在解释论上可归结为区分制,如何区分正犯与共犯亦是中国共犯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在德、日刑法中,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具有同时解决参与人的定罪和量刑的双重功能。在此种单层区分制下,重视参与人在不法事实实现过程中的实质支配力或作用大小的犯罪事实支配理论、重要作用说有其论理上的妥当性。中国刑法对参与人同时采用了分工和作用两种并存不悖、功能各异的分类标准。分工分类标准下的正犯与共犯旨在解决参与人的定性及其间的关系问题,而不直接决定和评价参与人的刑罚轻重,承载量刑功能的是作用分类标准下的主犯和从犯。在这种双层区分制立法模式下,正犯与共犯的界分宜采以构成要件为轴心的实行行为说。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建筑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施工单位或包工头,自己没有从事工程施工的相关资质,或者自身资质没有达到业主单位的要求,只好通过私下协商,和具备一定资质的企业达成内部协议,挂靠在其名下,进而获得相关工程的施工权。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由于资质挂靠引起的法律问题较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甲与乙运输公司约定,甲将其车辆挂靠于乙运输公司,以乙运输公司名义从事运输经营,甲向乙支付挂靠管理费。在挂靠经营中,甲车辆交通肇事致丙人身损害,形成纠纷。从审判实践来看,涉及车辆挂靠经营的民事纠纷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车辆挂靠经营内部纠纷,即车辆挂靠人与被挂靠人之间因挂靠协议所产生的纠纷。另一种是车辆挂靠经营外部纠纷,即挂靠人、被挂靠人在挂靠经营活动中与第三人所产生的纠纷。上述纠纷是车辆挂靠经营外部纠纷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即挂靠车辆交通肇事损害赔偿纠纷。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在审判实践中有较大的分…  相似文献   

11.
在民事诉讼实践中,由于缺少必要而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对行政确认和司法确认的关系认识不清,在程序操作和实体裁判中做法不一,甚至前后矛盾。笔者对此作一浅显的分析,以求取得共识。行政确认和司法确认的区别民事诉讼中的司法确认,是人民法院依照实体法和程序法对当...  相似文献   

12.
按照通行的定义,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从定义似乎可以得出结论: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在于主观上盗窃罪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目的犯,而故意毁坏财物罪不是。然而笔者以为,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3.
“挂靠企业”带来的困惑与对策陈德明挂靠企业是我国新旧经济体制交替,发展多种经营方式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由于新的管理体制一时难以跟上,导致这种规避法律的企业呈直线上升趋势。因为挂靠企业存在性质不明、产权不清的问题,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困惑和阻力,...  相似文献   

14.
张铭宇  宋刚 《法制与社会》2010,(22):72-73,75
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挂靠经营普遍存在,我国现行法律对车辆挂靠单位的责任承担尚无明确规定,造成全国各地法院在审理涉及车辆挂靠经营案件时,对同一类事实的案件作出内容各不相同的判决,严重损害了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形象。因此,本文根据车辆挂靠经营中的纠纷分类型分别对责任承担主体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秘密的确认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各种商业信息。为商业秘密提供法律保护对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竞争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具有特别的意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绝大部分建立起了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机制。我国在1993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首次列入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条文,这方面的司法实践才刚起步,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要求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 挂靠是指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私营企业等具有私营性质的经济组织,与集体或国有性质的企业或有关主管部门订立协议,取得国有或集体企业等招牌,从而改变其本来面目,以获得超出其以自己身份经营所得利益的行为。挂靠主要包括以下二种类型:一类是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私营企业等私营性质的经济组织,在国家允许其从事经营的范围内,利用协议挂靠或由有关单位申领执照等方式隐瞒其身份,以集体或国有等企业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另一类是上述私营性质的经济组织在国家不允许其从事的经营范围或以其自身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7.
区分强奸与通奸的界限王文生,赵建帮司法实践中,审理强奸案件时往往出现强奸与通奸容易混淆的情况,需要加以正确区分,避免错案的发生。强奸与通奸的共同点是行为人在主观上都具有奸淫的欲望;在客观上都有非法性交的行为。强奸与通奸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犯罪行为,后者是...  相似文献   

18.
19.
实践中,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威胁或要挟的行为,并希望通过威胁或要挟的行为进而达到勒索财物的目的,司法认定上或或敲诈勒索罪,或索财型绑架罪,不甚统一。本文拟通过分析绑架罪与敲诈罪的共同点和区分点,以厘清二者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杨毅伟  何蔚 《法制与社会》2012,(35):253-254
本文通过一起实际的案例,对如何区分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的区分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