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经济指标——“绿色GDP”构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 ,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 ,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指标来修正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这就是“绿色GDP”。文章从绿色GDP的提出原因、绿色GDP的基本构架、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使用评价、绿色GDP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等几方面 ,阐述了我国发展一个整合环境与经济的新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并重新探讨了与此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2.
《党建》2006,(8)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它适应可持续发展观的需要而产生,综合地反映了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GDP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而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在资源环境核算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绿色G…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0):54-54
绿色经济GDP——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它是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概念。1993年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提出,  相似文献   

4.
王涛  吴国蔚 《求实》2005,(Z1):109-110
绿色GDP的概念最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1971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生态需求指标"(ERI),接着诺贝尔奖获得者托宾(JamesTobin)和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NetEconomic Welfare),指出应当区分经济活动中的成本与效益.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GDP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实行绿色GDP发展指标.然而在我国,绿色GDP核算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存在包括观念、技术、制度等方面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必须确立以绿色GDP为基础的政绩考核体系,实施绿色GDP的环境资源核算,完善与绿色GDP核算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GDP总量及其增长速度的高低,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通用指标,也是我国考核政府官员政绩大小的核心指标。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并希望用绿色GDP来代替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我国中央政府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来,全国各地也开始研究并酝酿应用这种新的官员评判方法——绿色GDP核算体系,甚至有些省份已经开始试行“绿色GDP”考核办法。可见,目前在我国逐渐用绿色GDP作为衡量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对于在领导干部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山西经济结构为重型结构,资源与环境问题非常突出。文章通过对山西绿色GDP核算的研究,提出山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树立绿色GDP的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完善山西资源开发和环境损耗的经济补偿机制;以绿色GDP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将绿色GDP纳入干部的考核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次发布绿色GDP报告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查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  相似文献   

9.
在衡量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中,虽然普遍首选GDP,但是传统的GDP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不惜以牺牲环境、耗费资源为代价的基础上的,这种发展模式给整个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可以完善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绿色GDP实际测算有两种方法;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困难来自于观念和技术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GDP与绿色GDP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实事求是》2007,198(5):37-39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经济指标,但现行的GDP存在一定的缺陷.绿色GDP是在GDP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泛指一个国家(地区)的范围内由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扣除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之后的有效最终结果.绿色GDP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有助于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识长廊     
$什么是绿色!GDP?GDP 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的发明与产生来之不易,是300多年来诸多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953年才初步成型。由于 GDP 核算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统计上的技术缺陷,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又经过1968年和1993年两次重大修改。由于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 GDP 核算体系,GDP 作为核心指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  相似文献   

12.
解析绿色GDP     
近期,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安徽、北京等十个省市正式启动“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目前安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试点工作正有序进行,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绿色GDP?其运用到底有何意义?本文就此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13.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是所有经济分析和国际间比较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无论在生产范围、总产出及其估价、中间消耗及其估价等方面还是在计算方法方面都与SNA(1993年版)核算体系中的该指标有所不同,因此,在国际间比较GDP指标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以价值形态把国民经济全部活动的产出成果表述在一个极为简明的数字之中,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概括力.GDP的增长率被世界各国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国家政策效应的主要尺度,可以说,GDP是影响一国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核算指标.但若以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我们就不难发现GDP指标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重庆环境成本、自然资源成本估算及对GDP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探索》2002,(5):127-129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忽略了自然资源方面出现的稀缺,忽略了主要由污染导致的环境质量的下降以及随之对人类健康和财富带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重庆环境成本、自然资源成本进行估算,发现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重庆经济增长水平,指出要实现重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并由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GDP是目前世界上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情况的主要指标,但它却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如不能反映经济发展成本、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真实增长、容易误导政府行为等。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正在研究绿色GDP指标,并准备以此取代目前的GDP指标。但是,绿色GDP指标也存在缺陷,它没有完全克服GDP指标的原有缺陷(如社会财富增长的重复计算问题等),同时还面临着新的问题,如合理定价问题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用四大指标体系综合反映经济的发展状况,这不仅能够避免GDP和绿色GDP的不足,而且比较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7.
尹卫国 《奋斗》2007,(2):59-60
去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称.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首份绿色GDP核算报告引起社会巨大关注.日前该报告课题研究小组获得“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  相似文献   

18.
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和综合经济考核的权威指标,这些年来,不时引发争论。究竟如何看待GDP?本文试作概述和辨析。  相似文献   

1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跨越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需要有新的核算基础.绿色GDP指标可以科学合理地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实施绿色GDP要旨也在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20.
从GDP和GNP的背离看“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代替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由于跨国投资在国家间流动的不平衡,许多国家经济增长中出现了GNP与GDP之差不断扩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用GDP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片面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容易高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GNP仍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不可或缺的指标。中国GNP与GDP差异的不断扩大折射出我们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发展的失衡。应在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均衡发展,在更大范围内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