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作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是西方文明之源——两希文明的结晶。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如果想要了解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文明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必须对基督教信仰有所了解。基督教在塑造西方文化的传统和价值方面,在中西思想文化发展和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基督教发展脉络的简单梳理,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门,使读者可以对这一世界最重要的宗教有更系统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规律被视为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曾经处于风口浪尖的历史规律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被人遗忘。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所谓多元化和个体化时代的到来,传统上那种见物不见人的历史规律观与现代人渴望更广泛的自由选择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彰显。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历史规律与自由选择从蒙昧的合到有意的分,再到更高层次合的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马克思理论论述了客观规律和自由选择的辩证统一,西方左翼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以动态的学术思想史视角对马克思各阶段文本进行脚踏实地的解读,因而难以发现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中经济、文化两条线索的交织,结果与前苏联理论家一样误读了马克思历史规律与自由选择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的中国,在19世纪衰败落后了,而起步晚于中国的西方文明,却大步向前,将中国远远地甩到后面了。纵观中西方在社会制度,思想政治,文化科学的发展等等方面的不同形态,才能从中找到某些历史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文化的普遍交往,将使民族文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既使民族文化受到挑战,还将使其获得发展创新的环境。中国文化正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挑战并经受时代的选择。全球化条件下形成的普遍交往环境也为中国文化提供创新的契机,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精华必将因普遍交往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世界许多古老文明曾经辉煌一时,但却相继衰落或消亡。然历经5000年而命脉不绝的中华文明,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其奥秘就在于它比较好地处理了人与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其所具有的忧患化意识,强化了人们的生态文明的危机意识;天人合一理念倡导人和自然的和谐;中华统一意识教导人们要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而不同思想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和谐;贵己修身的主张引导人们要关注人自身的和谐。这些理念和主张与当代世界提出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是完全契合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整体主义,城邦时代是希腊文明最灿烂的时期,“地理大发现”使欧洲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西方把普世的当成唯一的,不尊重其他文明,不承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将使西方文明走入死胡同.中国是承载东方文明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西方文明延续发展的希冀.集体主义贯穿中华文明发展的始终,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国正在探索下一代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回顾,从时间和人物两个线索探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过欧洲马克思主义和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过渡阶段,阐述了当今世界格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五个文明”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规律有其既在的理论依据,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五个文明”相互之间的对立统一和矛盾运动,构成了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推动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9.
后发展国家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所处的时代与历史方位,在民主化和民主建设中,不得不以西方较为成熟的民主为范本,借鉴西方民主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实行市场经济、尊重个人的尊严与价值、权力制约与宪政思维、宽容精神和法治的民主文化等都是后发展国家民主建设中值得借鉴的民主文明,对西方民主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于后发展国家也是很有教益的。对民主理论、制度、文化等的学习与借鉴,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它在理论上表现为从"三大因素"到"两个文明"再到"三个文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并历史性地发挥着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实践的巨大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命题,指出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文明时代向新的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过渡;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发展所选择的道路和目标,也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切入,探讨了正安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机械化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生态危机。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资源,体现着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的生态智慧,指导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断繁衍生息。当前,面对各种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经济大国制造业在国家工业城市化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它对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时点把握与政策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包括:(1)城市或国家应保证相当一部分优秀人才到工业制造领域工作;(2)确定国家和城市的制造业主导政策;(3)资金保证体系的建立,如建立工业风险基金;(4)确立国家或城市的制造业主题及科研方向;(5)城市化、市场化与产业化联动和协调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复杂性,整合性公共服务成为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服务提供的新模式。整合性公共服务以伙伴关系为基本工具,形成了八大创新性内容、以跨界性协同为基本提供结构和具有以公民为中心的协作性公共管理实践模式。借鉴整合性公共服务模式,可以提出推进我国整合性公共服务改革的"三化"对策:以信息化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城市化推动公共服务网络化和以社会化推动公共服务整体化。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极大地推进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理解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在战略上自觉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种文明形态。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为,巨大的贫富差距、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核战争的威胁、人口剧增、难民潮、传统道德的失范及信念危机等。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更为严峻的是,上述危机一般并不是孤立地表现出来,而是以“问题群”的形式展现在人类的面前。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建构文明时代文化形态学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化的演化历程作了形态学的考察.文章认为,西方在中世纪及其以前存在过与东方文化完全相同的农业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相区别的因素是西方文化在希腊时期特别是在近代以来由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文章由此得出结论,认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而是基于人性一致基础上的同一类型的文化,其区别仅在于二者发展的迟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西方道德文化遗产的精华与糟粕糅合在一起,瑕瑜互见,良莠混杂。批判地继承西方道德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时,应正确对待西方道德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促使其向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近日,重新拜读了唐爱民教授惠赠的新著《20世纪西方社会思潮与道德教育》(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思潮》),其独到的见解,张弛有序的逻辑运演,不落俗套的研究范式,都给人以激烈的思想冲击力与理论想象力,颇值得静心品读。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政法学说的"基础文化隐性化"以及中国学者学术上的"以己度人"和"想当然"引发了中国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政法学说的误读,导致政治学、法学学科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出现方向性错误。只有实现中国现代政法学说与中国文化、中国实践和西方基础文化的三结合,才能从误读走向正读,从而纠正中国政治学、法学学科发展在某些方面的方向性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