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星热”能否真正降温?本刊记者汤华本刊实习生王秀“追星”现象成了1993年中国大陆一个热门话题_与迷恋港台歌曲和歌星相关的“追星族”新奇称谓及其故事,先是被一些传媒为“捧星”而正面渲染;有关舆论惊呼港台歌曲垄断歌坛,港台歌星横扫大陆之后,“追星’的...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4,(32)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期,通货膨胀的压力也随之增大.究竟应当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对此应当采取什么对策?已成为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出现了中学生早恋的传言和议论,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那么,中学生有没有早恋现象呢?如果有,这一现象是不是带有普遍性呢?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又是如何表现的?男女学生之间应不应有比较亲密的交往呢?怀着这些想法,我们使用问卷法、座谈会法和个别交心法,调查了7所不同类型学校的509名男女中学生,年龄从14岁到18岁(初二~高三5个年级)。现就调查所得的数据和我们的分析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帅政 《瞭望》2008,(46)
报载,山西贫困县定襄县为招商引资,近3年来先后4次邀请明星助阵,结果项目没引来几个,钱却花去1200多万元,大部分资金由县财政出资。与此同时,该县大量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却因财政困难而不能解决。这一做法明显违反国务院纠风办对此作出的相关规定,是一种以招商为名头、用公权力肆意挥霍纳税人血汗钱的腐败行为。问题是,这种出手不凡的公款追星行为,党和政府早已明令禁止,人民群众也早已深恶痛绝,为何仍有个别官员拿肉麻当有趣,甚至能在追星之后数年里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5.
94年中国文化走势本刊记者杨桃源,周大平回眸’94中国文化,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是,94年无论是文化圈内还是圈外,几乎是找不到热点现象的一年:追星热不热了,文稿拍卖停睡了,文人下海久已不闻了,教授卖馅饼的事也未见报道了,引起轰动效应的影、祝、剧、戏、书...  相似文献   

6.
建国4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曾几次出现大起大落,怎样认识这种现象?根子究竟在哪里?有无办法根治这种病症,保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得以贯彻执行?日前,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教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教授和中央党校王珏教授这三位著名经济学家,请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回答社会主义优越与否这一问题,不能不同资本主义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然而如何比较则是一门学问、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回答自然各异,中国目前的发展在世界上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究竟如何判定?中国38年的发展与他国相比究竟成效如何?究竟如何评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在现实与比较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8.
关于追星现象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80年代后期以来,当代文化在大众传媒与商品化支配下的多样化话语正在迅速形成,消费性的文化趣味及不断变化的“时尚”让人目眩。文化市场出现从未有过的繁杂、喧嚣,各种东西几乎是任性的堆积在中国现实这个巨大屏幕上。其中,明星的轶闻趣事,沉浮升降成为关注热点。追星族的出现,更以其来势之猛,席卷面之大,狂热程度之高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注意,成为当今文化市场的一大景观。 表面看来,“追星”是一种自发产生的文化现象,似乎这只是由追星者自我选择的、纯个人的行动方式,是自我意愿淋漓的渲泄,是作为群体性生活反拨的个体自主行为的表征。但面对这狂潮般涌来的事物,我们能够仅仅以“偶然性”、“自发性”作为其合理解释吗? 任何一种形成潮流的东西,它背后的蕴含量都不会太少。无论这种现象本身如何表浅,浮躁,隐匿其后的也必然是深厚的值得探究的东西,并且能够从文化发展轨迹上,从人的精神内在性的流变上予以界说。西方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说:“(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原始文化》)对于追星现象,我们同样可以从文化方面进行分析,从深层面上探究其秘谛。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和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国际学术界只承认有断代史的三千年,前两千年只是神话传说,不能算是历史。那么,中华文明的起源究竟该从何时算起?它在早期的生存状态究竟是怎样的?是一个源头还是多个源头?  相似文献   

10.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组织已把它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着重研究各自的工作对象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又是如何呢?本文就中学生思想品德病态现象作一个粗浅的剖析。当前,在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学生中除打架斗殴、谈情说爱、抹牌赌博等不良现象稍有收敛外,拉帮结派、畸形好奇、贪图享受、偷盗勒索、信仰危机、独来独往等劣质现象也在中学生中滋生了,这并非耸人听闻。劣质现象之一:江湖义气、拉帮结派曾在过去被人们所“推崇”、风靡几度的江湖义气,现却在神圣的殿堂——中学校园内  相似文献   

11.
药品销售中的歪风,使国家一年损失多少亿? 五花八门的让利,究竟因何而起? 回扣,使什么人中饱私囊? 假药,怎样靠收买打通销路?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村产业结构、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巨变,横向联系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增多,这些对农村中学生的认识和学习究竟有着怎样的一些影响呢?有些同志曾在这方面做过一些调查,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但是,由于经济改革和原有基础的不平衡性,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为此,我们从我市各郊区县中随机选了9所不同类型的农  相似文献   

13.
二次大战以来,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国人民都普遍关注着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人们对此献出了极大的热忱,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种社会政治现象就是参与。1985年被列为国际青年年,其宗旨之一就是倡导青年参与。参与是许多国家力求实现的基本目标之一。那么,参与究竟有什么魔力,使得世界为之瞩目、全球为之倾心呢?这是因为:建设民主政治,需要参与;进行社会改革,需要参  相似文献   

14.
四吨白酒惊现锦州地下,究竟是何人所为?为何无人知晓?百年古酒是否仍然可以饮用?—系列悬疑的背后又隐藏着锦州怎样的传奇往事?敬请收看,走遍中国,锦州专集《百年古酒传奇》.解说:1999年12月27日,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宣布收藏一只巨大的木箱作为历史博物馆20世纪最后收藏的宝物.一只看起来如此粗糙笨重的木箱究竟具有怎样的收藏价值,让国家级的博物馆如此重视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国家对青年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企业青年要求成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然而,在一些工厂,在一些企业,人才的成长至今仍是那样的艰难而曲折,……影响人才成长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我们分析一种社会现象,不能局限于达种现象的本身,而要寻找出生这种现象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南方的强降雨是否会造成像1998年那样的特大洪水灾害?中国气象工作的总体实力究竟如何?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人的神经就没有放松过——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民主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科学与民主究竟是什么?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究竟居于什么地位?它们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究竟怎样?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之际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向大家请教,我想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一些城市副食品商店买猪肉出现了排长队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方又恢复了凭票证定量供应猪肉办法。因此,猪肉短缺成了当前人们议论的话题。究竟怎样看这个问题呢?日前有关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解决猪肉供需矛盾的看法和意见。 目前市场猪肉短缺还能持续多久呢?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外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單位,自然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变而产生连锁的反应。开放城市作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在取得各项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題。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中学生违法犯罪在某些开放城市比较严重。青少年犯管敎所在押的中学生少年犯占总数的比例:1979年为47.15%,1985年为47.51%。而其中来自开放城市的中学生少年犯就占了全部中学生少年犯的25.8%,这种高比例保持了数年之久降不下来。那么,作为中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的家庭与中学生违法犯罪有何关系呢?特别是开放城市中出现的新的家  相似文献   

20.
正确地判断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是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依据。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究竟怎样?通过对2000名职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对众多现象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是喜中有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