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经验资料主要得自东马的沙捞越州,但基本上同样适用于东马的另一个州沙马来西亚国家计划的编制在详细考察沙捞越之前,有必要提供有关编制马来西亚国家发展计划的某些背景。正如罗伯逊提纲挈领指出的:“马来西亚政府最引人注意的职能之一是它在这个多元种族国家中所起的中间调节作用。面对着根深蒂固的亚民族特性,集中规划成了反复宣传达到“全国一致的主要手段”(1984年,233页)。在发达的半岛(西马)中心地带,有三个主要种族,即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穆斯林马来人(据1985统计,在西马人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纵横》2001,(3):40-42
马来西亚分为西马(主要包括马来半岛)和东马.东马由沙捞越和沙巴两州组成,位于婆罗洲北端.这儿的森林、土著民族文化保留得相当原始,喜欢在大自然间寻幽探秘的朋友,这两州是不能错过的.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特征马来西亚华侨的发展过程有着和泰国华侨的发展过程不同的若千特征。目前的马来西亚是一个联邦国家,它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马来半岛的直辖殖民地和保护领(即现在的西马来西亚)和婆罗洲岛北部的直辖殖民地沙巴、沙捞越两个州(即现在的东马来西亚)的版图,但不包括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独立出去的新加坡共和国,因此,从行政领域看,马来西亚联邦包括了东马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反对党的逐渐崩溃尽管是马来西亚政治生活中的特点,但1969年5月的大选,除了西马的彭亨州和柔佛州以外,反对党在各州的马华印联盟的根据地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东马发生骚乱三天后,由于颁布“紧急状态”,因此东马的大选推迟了。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核心地带,南海将其领土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马来西亚(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濒临马六甲海峡,东马来西亚(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濒临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马来西亚一直在南海开发油气,经营其所占岛礁,并以《大陆架法》声称对争议岛礁拥有主权。目前,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虽有所调整,但其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本战略未变。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联邦位于东南亚中部,全国领土由不相连的马来半岛南半部(西马)与加里曼丹岛北部(东马)组成,面积共33.24万平方公里,两地间隔着浩瀚的南海水域,最远距离1500公里,最近距离750公里。西马北部与泰国接壤,南部与新加坡相邻,西部濒临马六甲海峡;东马南部与印尼接壤,北部中段与文莱相邻。海岸线全长4192公里。全国分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以后的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于1970年制定,并于次年,在第二个马来西亚计划(1971—1975年)中正式提出。它有两个直接目标,它设想通过这两个目标来最终实现民族的团结。第一个目标是“通过提高所有马来西亚人(无论什么种族)的收入水平和增加其就业机会来消灭贫困”。第二个目标是: 加速马来西亚社会结构改革的进程,以便纠正经济的不平衡,从而减少和最终消灭对种族与经济功能的等量齐观。新经济政策一直是在“远景规划纲要”(1971—1990年)的框架内加以实施的,如今已行将结束。现在该是为新经济政策以后的时期进行评论和规划的时候了。为了为这一重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公营企业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1957年独立时,马来西亚已拥有29家公营企业,在随后至1969年的12年间,增建了54家公营企业,在接下来的4年里(1969—1972年),又建了67家公营企业。从1972年到80年代初,建立公营企业的势头不断增大,它们在马来西亚迅速地扩展开来。面对公营部门飞速发展的历史事实,人们不禁要问,在马来西亚,公营企业怎么能增长得如此迅速和广泛呢? 在第一(1956—1960年)、第二(1961—1965年)个五年规划时期及第三个马来西亚规划时期(1966—1970年),政府发展战略的目标是直接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建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下旬,马来西亚进行第九次全国大选,同时进行西马11州的州议会选举。马哈蒂尔领导的国民阵线取得压倒性胜利,新的内阁于5月8日正式成立,马哈蒂尔本人也连续第四次就任首相。一、马来西亚的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议会政治由"两线制"重新恢复为"一线制"。国民阵线在这次大选中取得其有史以来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为福建省省会,简称榕城。福州十邑定名于清代,指当时福州府所管辖的闽县、侯官、长乐、福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闽清和永福10个县。后经民国初年几次变更区划,福州市所辖10县已是:闽侯、福清、长乐、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和平潭等。而现在的建制,已将古田和屏南划归宁德市,不属福州市管辖,但海外华人仍保留旧时的称谓与归属。学者估计,海外的福州十邑人约100多万人,分布于世界各大洲50多个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和泰国;尤以马来西亚为最,在东马和西马各有一个以福…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到1990年期间的工业发展总计划是制订联邦远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战术的基础。这个计划特别重视发展本国的工业潜力。马来西亚经济在1985年下降之后,1986和198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分别增长1.2%和5.2%。这一成就在取得主要是由于实施了企业活动自由化、下放经济管理权限、简化各种行政手续以及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等政策。1988年,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可达653.4亿马元(按1978年价格计算),即比上一年增长7.4%;而明年将增长6.5%。 1989年,马来西亚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5.6%,即达到861亿马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国民收入人均增长2.8%(达4,950马元)。由于需求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消费  相似文献   

12.
亚庇二则     
到马来西亚探亲度假期间,除了在西马与阔别了三年多的亲友度过了令人难忘和感人的欢聚,也领略了亚庇风光。亚庇印象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巴州,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州。每年经过菲律宾的台风都不会来袭,因为它不在台风圈内;它也避开了全球第一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带,终年没有台风、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新国家发展政策的概要与各种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国家发展政策的概要 (一)新国家发展政策的制订经过与公元2000年的目标 马来西亚政府于1991年6月17日公布了以“新国家发展政策”为核心的第二个长期展望计划(1991—2000年)。用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的说法,此项计划是“马来西亚于公元2000年进入先进国家行列的新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1973年,马来西亚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3.5%,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超过了1971—75年的计划增长指标(计划增长8.8%)。马来西亚的经济确实已从恢复转向发展,经济不断有所增强。一般预计1974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也可增长1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可增长7—8%。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几个国家当中,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受到石油资源的益处)作为投资市场的有利地位不断有所提高。国外投资者鉴于马来西亚这个投资市场有利可图,特别是马来西亚政府对鼓励外资投资电子工业(最长免税期限长达十年之久)部门订有极为细致的外  相似文献   

15.
马来亚联合邦政府拉赫曼总理提倡的大马来西亚计划(The Greater Malaysia Plan)方案,到了最近,好像有由当初要把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英属婆罗洲(汶莱、北婆罗洲和砂?越)打成一片的"大马来西亚国家联合",向"大马来西亚国家合并"方面迅速发展的趋势.所谓「马来西亚」,乃是「马来亚的」或  相似文献   

16.
4月下旬,马来西亚举行第九次全国大选,同时进行西马11州的州议会选举。马哈蒂尔领导的国民阵线取得压倒性胜利,新内阁于5月8日宣誓就职,马哈蒂尔连续第四次就任首相。 一、经过大选,马来西亚的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议会政治由“两线制”恢复为“一线制”。 国民阵线在这次大选中取得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得票率高达64%,比上次大选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致力于信息技术和多媒体产业的发展。虽然,亚洲金融风暴使马来西亚经济面临严重困难,迫使马来西亚政府推迟了数项大型发展计划的实施,但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的“多媒体超级走廊”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而且进展迅速。一、发展“多媒体超级走廊”的背景“多媒体超级走廊”(英文MultimediaSuperCorridor,缩写MSC),是马来西亚政府于1995年8月宣布,并于1996年8月开始实施的。它是马来西亚政府为迎接新世纪信息革命的挑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而作出的重大决策。90年代以来,人类加速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信…  相似文献   

18.
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构成马来西亚人口的主要族群。从西马人口普查来看,1947年马来族占西马人口的49.5%,华族占38.4%,印度族占10.8%,其他种族占1.3%,到1980年,上述种族人口比例发生变化,马来人口比例上升,占56%,华人占33%,印度人占10.1%,其他种族下降到0.7%。(战后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都发生很大变化,华人和印度人从认同母国转向认同当地,他们绝大部分成为马来西亚公民,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发展,马来西亚各种族就业模式和职业构成都发生一定变化,但由于各种族所处的政治背…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81年至1985年)已于1981年3月27日提交到马来西亚议会讨论。本文拟介绍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一、第四个五年计划书的结构马来西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回顾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时期(1971年至1990年)中的过去十年(1971年至1980年)的实际成绩;第二部分列示今后十年(1981年至1990年)的综合指标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曾有个时期,橡胶和锡是马来西亚经济的两根同等重要的支柱。最近几年,锡的重要性已让位给棕榈油,而且有迹象表明还有可能让位给石油和铜。尽管如此,锡将仍然是马来西亚赚取大量外汇的物资之一。马来西亚的计划制订者预计,随着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到1980年锡的出口收入将达十四亿马元(合五亿六千二百二十五万美元)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