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翻译学",及建立"翻译学"的话题,做了一些探讨,并就如何建立"翻译学"学科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伴随科学家基于对生物体和其所处的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的深入剖析,从事翻译理论及其实践研究的学者们纷纷意识到可以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比较和研究翻译学。本文正是基于生态翻译学之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的"三维"原则探究旅游景点翻译,通过对当下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旅游景点翻译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剖析,以期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论把翻译研究从语言学领域带入文化领域,他认为,翻译不再是本质和界线一成不变的现象,而是一种与特定文化系统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活动。他的多元系统论对翻译学影响巨大,其价值在于拓展了翻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翻译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翻译学作为一门学科,既古老又年轻。翻译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乎与人类文明起源一同诞生;而翻译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确立,则还是20世纪后半叶的故事。而西方翻译理论界对于翻译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最近这半个世纪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杰里米·蒙代的这部专著《翻译研究入门:理论与应用》对于西方翻译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本文就杰里米·蒙代这部专著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评述,进而深刻挖掘其行文特色及其对翻译学发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依据翻译学中的“冰山模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应该把显文本译出,而且隐文本的适时添加也是必要的。本文试图用冰山模型来分析中文经典作品老子《道德经》的英译,借以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6.
容器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在人类感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翻译学的研究也有所启示。文章分析了容器图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容器图式的视觉域投射及汉诗的散点透视与西方读者的一点透视之间的差异,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容器图式对译者审美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和本世纪新兴的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把翻译与文化这两个概念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文化之于翻译,犹鱼之于水。反之亦然。申言之,一方面,文化及跨文化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的本质和最终目的也是文化传播;另一方面,翻译是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翻译界现状及雏形翻译理论的分析、梳理 ,以及对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与学派的介绍、评论 ,旨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翻译理论资料和一些有实效的翻译原则及方法 ,以期与同行们共勉 ,在翻译实践中有所遵循 ,少走弯路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译品 ,逐步建立起中国自成体系的翻译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家程镇球关于政治翻译理论的梳理,从文化、语言及文体风格三个角度理解政治翻译中的“忠实”原则,以期纠正将政治翻译中的“忠实”简单等同于“直译”的错误看法。同时程镇球的政治翻译理论不仅对我国当代政治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也为我国非文学翻译研究及我国翻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欧洲哲学继续"文艺复兴"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突破,确立"感觉经验"的"权利"。而为使这个"权利"不流于一时之"思潮"又"重新"被"神学""窒息",哲学家为"建构"一个"感觉经验世界"的"科学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培根开始,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知识论"体系,使"理性-知性"为"自然""立法"有一个"哲学理论"的支持;霍布斯-洛克将这个经验主义哲学精神贯彻到"社会-国家"问题中去,在社会层面,推广了"理性"为"社会-自然""立法"的工作;而在法国,卢梭则在"社会"问题上,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思路,开启了"理性"为"自由""立法"的"程序","等待"以后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三大法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建设"上建立和健全了"执政体系"、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建立和健全了"安全体系"、在"统一战线建设"上建立和健全了"合力体系",对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构了审批查询、审批责任、审批监察和评估反馈等机制,形成了信息服务、实时反馈、动态监控、效能量化等功能,促使审批由"寻租"向"透明规范"转变,由"责任追究难"向"人人负起责任"转变,由"事后监察"向"同步监察"转变,由"权力控制"向"程序规制"转变,同时增进了政府的服务意识,提升了行政效能,维护了申办人权益,为和谐深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思想主张。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这一思想主张,结合实际进行运用与创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思想、描绘了"小康社会"蓝图、创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经过实践,取得了重大成就——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对农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中区车子镇运用"善治"理念,树立"亲人观"、"群众观"、"共治观",始终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规范",从"村社治,乡镇安"的治镇方略破题,探索和尝试了双岗双惠法、互助共建法、心理按摩法、跨村任职法和干群互动法等方法,打造了"村社治"的新模式,推动了"乡镇安"。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是与时俱进的方针政策,十八大报告从四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内涵:指出了"一国两制"发展的新阶段,指明了港、澳贯彻"一国两制"的方向,指出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途径,指明了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瑶族"会"制的种类繁多,有娱乐型的"会",有经济型的"会",有为公益事业服务的"会",有迷信民俗类型的"会",有军事政治型的"会"。各种"会"的举办,便利了瑶族的生产生活,加强了瑶族的团结,丰富了瑶族的文化生活,但一些耗资巨大的"会"的举办,浪费了大量资源,增加了瑶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为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领导全党恢复并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在"实事求是"之前增添了"解放思想"四个字的要求。在面向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江泽民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后,又增添了"与时俱进"四个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常用"痴"、"呆"二字刻画人物,这二字是诸多人物的性格核心。二字有表层意蕴,"痴"即痴迷于爱情,"呆"即不同于常人的呆傻行为;也有深层意蕴,"痴"为世间所有真性情的流露,即"意淫","呆"为作者对痴人的明贬暗褒。"痴"最终走向了"呆","呆"又走向了无奈和虚无。通过"痴"、"呆"二字蕴含的双重意蕴,小说既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复杂立体的性格,又寄托了作者"褒扬真性情"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20.
孟子一方面把普遍性的"恻隐之心"与特殊性的"事亲从兄"分别界定为"仁义礼智"的"端"与"实",并肯定了二者间的互动转化,试图在君子"心性"中为仁义礼智奠定一个统一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依据传统儒家的基本精神,把"事亲从兄"说成是君子"心性"的至高无上的惟一本根,并由此否定了"心性之端"与"心性之实"之间的互动转化,结果陷入了难以消解的深度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