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狐口人言     
友人讲他曾参与的一个心理游戏给我听,很有意思。游戏是这样的:一排人站在老师面前,老师喊“一”,大家向左转;喊“二”,大家向右转;喊“三”,大家向后转。谁转错了,就得蹲下,大声说“我错了”。  相似文献   

2.
周向阳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坏孩子”。老师总是批评他“你看你这个样子,将来是肯定没有出息的!”每当这时,周向阳就装出不在乎的样子,把头仰向天花板,并不时地扭扭脖子,以表现对老师批评的不以为然。幸运的是,周向阳遇到一个好校长。一次,这位校长看见了周向阳,就说:“你是周向阳小朋友?”  相似文献   

3.
梅子 《法制博览》2009,(20):51-51
瑞典一所乡村中学,一个老师正在上外国文学,有个学生请老师介绍一下中国的《西游记》。老师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的和尚(a bonze)去西方旅游的经历(注:《西游记》英译为Record of a Journey to the West),这种旅游的实质是一种探险。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地震了,他对学生说:“不要慌张。”然后自己,一往无前、大义凛然地逃生了。 他下到操场上好几分钟,学生们才陆陆续续出来。 他懦弱,他自私,这到底也还算正常吧。换了你与我,也许表现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5.
“我知道了。” 当下属向一些领导提出某一要求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知道了。”某人尤其是平民百姓,听了这话,眼前会闪着希望的光芒,心里会充满感激之情,但错啦!  相似文献   

6.
周濂 《法制博览》2009,(18):39-39
有德性的人多是被造就出来的,没有德性的人多是被纵容出来的。某次监考,开考已过1小时,一个从未在课上露面的学生匆匆进场,西服革履手提公文包,径直来到讲台前,语带诚恳地索取考卷:“老师,我是大四的学生,在东四环那边实习,晚高峰实在太堵了……”  相似文献   

7.
我校在组织春游前,为防患于未然,让每个学生带回一纸协议要家长签字。协议内容是:学生自愿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在活动中如不听从老师管理而出现意外的,一切后果概不由学校和老师负责,如不同意此协议,将视作放弃此次春游活动。我父母看过协议后愣了半天,迟疑着不敢签字,但他们又实在不忍扫我的兴,最后只得忐忑不安地在协议上落下自己的大名。请问,学校的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学生 张如来)  相似文献   

8.
徐翔麟 《法制博览》2008,(20):49-49
第一次监考,时间:1981年6月30号。地点:山村小学。科目:小学语文。发好试卷,我坐在讲台前看报,偶尔听到:“老师,他把头歪到那边去看。”我只看了一眼,那学生红着脸很委屈地说:“我没有偷看,就是看了一下窗外。”学生两人一桌,各自边答题,边用手捂住答案。考场内很安静。考后我被评为“优秀监考教师”。  相似文献   

9.
澳门政府的设想是以博彩为龙头,适度多元发展,但几年过去了,这种势头并没有表现出来。9月1日,袁振东老师在新学年第一天向他的高三班学生说:“明年毕业后,千万不要加入赌场工作。”但他无奈地发现,新学年的课堂里,又多了几张空凳。下课后,当袁Sir从同事口中得悉又有几个学生为“派牌”辍学时,无力感又再涌上心头,“在澳门教书真吃力”。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20日,一位胸前带着重庆某大学校徽的清瘦、高个青年人走进了重庆市万州区检察院公诉处,将一份近期的学习表现和学法体会汇报书,恭恭敬敬地送到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万云松手里,接着,真挚而诚恳地表态:“万老师,谢谢您们的帮助、指教。一个学期以来,我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和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11.
近日,有位老师告诉我:他们学校有一名高一的学生被公安局抓了。这名学生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读小学时,父母每天给他50元的零花钱;读初中时,每月给他3000元生活费和零花钱。有了钱,他买好的东西吃,买时髦的衣服穿;请同学进馆吃饭时,点高档的菜,喝贵的酒。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消费的欲望越来越大,不断加码向父母要钱,而父母又不能正确对待,在这名学生进入高中后,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青少年学生失足犯罪也是一样,也有一个发生的“信号”。所谓犯罪“信号”,是指他们在实施违法犯罪之前在行为、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表现出的异常反应。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青少年学生失足犯罪前异常行为表现的研究,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制订帮教措施,加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对此,笔者在研究的同时,与众多教师进行了探讨,归纳起来,青少年失足犯罪的“信号”至少有如下表现:一、纪律散漫,学习成绩下降。除个别因激情而导致偶发性违法犯罪外,不少青少年学生在实施违法行…  相似文献   

13.
抱怨     
尼溪 《法制博览》2009,(6):72-72
柏拉图有一次问老师什么是婚姻,老师苏格拉底就叫他到森林中,砍一棵最漂亮的树回来,但是只能向前走并且只能砍一次。半天后柏拉图疲惫地拖回一棵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漂亮的树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砍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来了。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相似文献   

14.
吴贤伟 《工会博览》2010,(5):182-182
职高生从年龄上看正处于向成人过渡的青少年时期,渴望成熟、自主的愿望与知识,能力不足的焦虑混杂,使得他们的行为、习惯经常表现出强烈的反差。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思想状况等,正如孔子所说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要像解牛的疱丁一样针对他们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美式幽默     
妙品 《法制博览》2009,(12):33-33
飞往赌城拉斯维加斯的班机即将抵达目的地了,广播中传来机长的声音:“拉斯维加斯快到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补充一句:“也请系好您的钱包。”令人忍俊不禁。一位警官从前是商人,有人问他做生意和当警察有何不同。他回答说:“最大的区别是:做生意,顾客总是对的;当警察,顾客总是错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与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也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甚至还要延伸到社会和家庭。对此,我通过疏导一名学生的心理危机,有了更深的体会。本班有一名姓赵的学生,一向活泼开朗,每天第一次与老师见面总会主动问好,是班内公认的“最尊敬老师”的同学。本学期初,我发现他上课神思恍惚,课间也独坐一边不言不语。向我问好时也是没精打采的,整天耷拉着脑袋。可当我找他谈心时,又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什么事,真的没什么事。”但我从他那飘忽的眼神中看出:他有难言之隐。于是第二天…  相似文献   

17.
止震之殇     
史冠楠 《工会博览》2008,(14):43-43
人们常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也不知道是我嫁错了郎,还是老公入错了行。七年来,只有我和婆婆还有一天天长大的儿子组成的“三口之家”,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因为老公也是工程人。  相似文献   

18.
小燕.女,16岁.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小燕有一个很光荣的履历.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当班干部,学习成绩优良.周围总是一片赞扬声。她跟同桌小梅在家是邻居在学校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形影不离,学习上互帮互助。但自从进入初三后,小燕心里开始有某种失落感.并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威胁。主要原因是小梅的学习成绩在超越她,最近连续两次月考,小梅的总分都高出她20多分,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小燕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慢慢的小燕开始疏远小梅,不再一起结伴上学和回家。还向老师提出要调换坐位。小燕有一本《中考优秀作文精选》,小梅很喜欢向她借阅,小燕竟谎称遗失了就是不借给她,还冷嘲热讽:“看那样的作文不要把你小梅的写作水平降低了!”连其它他同学都奇怪,以前和小梅很要好的小燕竟会说出这样的话:“小梅难看死了,即使成绩好考取了全市最好的重点高中又有什么了不起?”小燕的父母以前会说一些诸如“小梅真是个好孩子。朴实懂事,  相似文献   

19.
离中考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班上的学生都整日沉在题山书海里,迟到、早退、逃课、讲空话之类的违纪事情很少发生。这给我这个当班主任的省了不少的心。那天是星期一。清晨,刚到办公室,同事李老师便附到我耳边对我说:廖老师,我想给你说件事!  相似文献   

20.
一个偏执而自负的学生星期一早上,我刚进办公室,值班老师就对我说:“昨晚上出了件事”。我一听,心里马上一紧,“什么事?”值班老师说:“昨晚自习课上,小夏同学正站起和前排同学讨论问题时,新来的小宫同学悄悄地把他的椅子抽开了,小夏一屁股坐在地上,摔得不轻。”当时同学们都乱了,有的去拉小夏,有的谴责小宫。小夏气得满脸通红,怔怔地瞪着小宫。小宫自知闯祸,也紧张起来。眼看就有一场“战斗”爆发,却见小夏一声不响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低头做作业了。课后,我表扬了小夏,同时也严肃地批评了小宫,并作了相应的处置。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