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满怀人类的幸福的思考走上了"人的自由何以可能"的探寻之路。博士论文阶段是马克思对"人的自由何以可能"的自我意识追寻与超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构成了马克思早期谋求"人的自由何以可能"解放之路的决定性阶段。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识概念萌发于苏格拉底经笛卡尔至康德手中形成为一本体论概念。马克思的贡献在于合理地指出了自我意识的根源和实质。自我意识是一个基础性的哲学概念和基本的思想原则,是哲学思考的精神动力。失去它,哲学就是无根的浮萍。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将自我意识视为精神现象发展的转折点,而苦恼意识则是自我意识的完成,它完整地展示出人类所有精神形态的基本辩证结构。近代以来,围绕哲学与科学、知识与信仰、理性与虚无的争论无不源自自我意识这种令人“苦恼”或“不幸”的辩证结构。认识到这种结构就是人的根本的生存状态、存在状态,这不但是人追求自由和幸福、克服虚无主义的起点,也是人的使命和命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本质入手,揭示了这种活动所表现的生产劳动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于是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对以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树立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不容抹杀的地位。但是由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是从理想的人的本质出发去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超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5.
青年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是自我意识哲学,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是其哲学发展的直接推动原则,而费尔巴哈的客体性原则是其哲学的立足点,青年马克思哲学制高点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主客体的统一是青年马克思自我超越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今后哲学发展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自由精神。整个德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想就是论证人类历史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康德、马克思的哲学都是这种现代自由精神的伟大代表。  相似文献   

7.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确立了自我意识哲学的主体地位。表面看是在阐释伊壁鸠鲁哲学,实际上"已经显示出了马克思的创造的智慧"。在他的理论视域内,自我意识是一个伦理原则,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展现了其在走向社会批判以前"伦理批判"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学的总体图象(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伟大变革,就是终结了无视现实的、从事感性活动的人、并具有抽象思辨色彩的传统本体论哲学,把从事感性活动的现实的人确定为新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作为新哲学的主题,把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新哲学的价值目标。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进一步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予以宏观总体的把握,完整揭示和阐述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题、研究方法、核心线索和理论框架,以深入厘清马克思所开辟的人学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伟大变革,就是终结了无视现实的、从事感性活动的人、并具有抽象思辨色彩的传统本体论哲学,把从事感性活动的现实的人确定为新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作为新哲学的主题,把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新哲学的价值目标.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进一步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予以宏观总体的把握,完整揭示和阐述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题、研究方法、核心线索和理论框架,以深入厘清马克思所开辟的人学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将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质是注重人的自由发展。自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当代中国社会迫切要求关注人的自由发展,灌注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普鲁士书报检查问题有三份重要文献,由于1842年之前马克思的成长环境的特殊文化因素,马克思的这组文献是对启蒙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和改造:马克思将自由视为人的天性、本质;不同于启蒙主义者的是,马克思一开始就能够从社会历史的视角去观察自由的实际形态,认为自由必须采取"法律形式"而存在.马克思在感性上看到了阶级或者阶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本质上,自由以绝对的形式成为人之存在的前提,而自由的现实化之路充满艰辛.正是在对自由的追求中,人们选择了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没有绝对无自由的法,也没有绝对不需要法来保障的自由.法的正义价值是人的自由本质在社会制度层面的展开,法在制度层面的最核心价值就是对正义的追求,保护每个人所应得的权利,防止他人滥用权力(权利)干涉自由.  相似文献   

13.
王有腔博士关于马克思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研究,引入多维复杂综合的研究方法是显著特点。她强调指出,不能把马克思的学说简单看作是与自然科学无关的一种经济学或社会学的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追求人类解放的学说,要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必然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必须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实现。王有腔博士把马克思的自然观和他的自然科学观、实践观和人及社会的发展观统一起来加以研究,勾勒出了一个先在自然、人自身的自然、人化自然的多维自然图景,并认为相对于人化自然,自在自然不仅具有历史先在性,而且还具有现实基础性。王有腔博士还结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揭示了马克思的科学观和自然观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由是指作为人类终极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马克思认为在必然和自由的关系上,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类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实践看马克思自由观,人是在劳动中实现自由的.但美才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象征,艺术活动才是人所追求的自由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东航事件其本质是劳动者行使罢工权利的表现,罢工自由之所以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是基于对宪法上财产自由或契约自由的一种制约。在我国当前法律体系中,罢工自由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所确立,借助宪法第33条中"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条款成为我国宪法中的基本权利。在公民行使罢工权利的过程中,国家负有消极的不干预义务和协调劳资关系的积极义务,而公民本身也受到行使主体、行使方式等界限制约。现有的集体协商制度不能发挥作用,反而加剧罢工行为的发生,而罢工权利真正使劳动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则必须依赖于劳工结社权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6.
卢梭自由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思想是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卢梭认为,人的自由包括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三种形态。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就表现为由自然自由到自由的丧失再到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归复的梯级发展过程。这三种自由涉及到人类社会的两种状态,即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7.
迁徙自由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 ,从形式上看包括本国内的迁徙自由和国际间的迁徙自由 ,从实质上看是指人们通过空间的移动来实现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留学、就业、旅游和其他目的的自由 ,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行动自由。迁徙自由权存在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形态。迁徙自由权不是一种为所欲为的权利 ,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以赛亚·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提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在19世纪前后,理论和实践中对这两种自由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以至于以自由为核心内容的法律家长主义在现实中的境况也有所不同.这两种自由都有其固有的缺陷,我们能看到法律家长主义的合理之处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航行自由从国际习惯法发展为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古罗马时期海洋自由思想萌芽初起,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论》则为海洋自由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孕育的摇篮。随着海上贸易的增加,各国对海洋权利的诉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海上航行,于是航行自由权逐渐成为各国海上权利争夺的焦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为航行自由权的行使提供了制度基础和规范指引,但是仍然无法止歇关于航行自由的争议。在当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探讨海洋航行自由的历史经纬和发展趋势对于航行自由制度的维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对迁徙自由的保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明文入宪也是必然趋势,又因为社会秩序、社会利益以及公民其他权利的保障也是法治的内涵,故对迁徙自由加以合理限制本即迁徙自由的应然之意。基于对迁徙的“自由层面”与“限制层面”这两者之间紧张关系的考量,将按照阿列克西的基本权限制理论对迁徙自由从“保障——限制——违宪阻却事由”三个层次加以分析,并将在对德国和美国的迁徙自由限制的宪政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否属于对迁徙自由限制,最终对户籍制度这一迁徙自限制政策如何改良等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