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999年,乌盟大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地处蛮汗山下的凉城县旱情严重。4月份,本是春播大忙季节,可曹碾满族乡的村民们望着干裂板结的农田一愁莫展:想翻地,犁铧带起来的全是脸盆大的土坷垃;想播种,地旱得连草芽都枯死了。就在这些以土地为生的庄稼人希望渐失的时候,县审计局的干部进了村。他们首先为一80多岁的老人整地,一边雇上牛犋,给老人刨茬翻地,将土坷垃打碎,一边买来地膜、籽种,帮助老人种上了玉米。老人逢人便讲:“我虽然无儿无女,但这些娃娃比儿女还亲。”这仅仅是今年凉城县2000名机关干部下乡抗…  相似文献   

2.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5年2月,留守瑞金的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项英之妻张亮和中央妇女部部长周月林一起突围。2月17日,这支小队伍在福建省长汀县汤屋遇到了中共福建省委书  相似文献   

3.
“你撒谎,你骗人,你不是东西,你枉为纪检干部……”一位70多岁的退休教师,在梁平县纪委信访室,一边用力地拍打着办公桌,一边指着信访干部肖登碧的鼻尖,破口大骂,唾沫直喷向她的脸。  相似文献   

4.
一边是贪官们大肆卖官敛财、劣迹斑斑.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虽早有觉察却保持沉默;一边是贪官们一手遮天、飞扬跋扈,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丧失批评之声“虽然知道他坏,仍然跟着他走。”近年来.安徽省有18个县(区)委书记(或离任不久而犯罪事实集中在县委书记任内的)因卖官受贿被查处,《了望新闻周刊》记者最近在这些县调查时,发现了这个令人痛心的“反差”现象。  相似文献   

5.
纠“左”瑞金。1931年6月的一天。原县委书记邓希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肖连彬、县总工会委员长杨舒翘,被粗大的棕绳捆绑着,高呼“打倒国民党!”“拥护共产党!”在震耳的枪声中,他们倒在地上……他们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却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下,含冤而去。原来,5月初,中共瑞金县委书记李添富主观臆断瑞金有“社会民主党”组织,极力推行“左”的“肃反”扩大化政策,瑞金县苏、县工会许多干部被杀,单位解体,仅两个多月,全县被错杀者在二三千人以上,大批干部、群众被迫离乡外逃,全县面貌死气沉沉。8月,中共中央特派员邓…  相似文献   

6.
1933年夏的一天,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在控告箱内收到一封没有控告人姓名的控告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检察部控告局:瑞金县苏的干部(还有的是党的人)用公家灯油到饭馆炒菜吃,有的还用油换酒喝。大家都说,像这样,我们一年到  相似文献   

7.
一边是贪官们大肆卖官敛财、劣迹斑斑,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虽早有觉察却保持沉默。近年来,安徽省有18个县(区)委书记因卖官受贿被查处。安徽省纪委的专家说:正是“绝大多数干部的沉默”、“毫无责任感的沉默”,形成了这些贪官们腐败行为愈演愈烈的“黑色土壤”,这种现象值得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8.
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善于调查研究,坚持秉公执法,顶住各种干扰,被广大群众誉为“何青天”、苏区“包公”。 1932年5月,一封举报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的信送到何叔衡手中,信中说陈景魁滥用职权,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利用地痞流氓欺压群众……何叔衡阅后一怔:共产党内竟有这等“组织部长”!他决定亲自带几个人到黄柏村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21日下午,已经奄奄一息的射洪县离休干部李志信,用微弱而又恳切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呼唤:“我想见——蔡局长,我想见——蔡局长……”半个小时后,县民政局局长、党总支书记蔡绍福风风火火地赶到李志信的病床前。老人吃力地把目光转向蔡绍福,断断续续地说:“你是——国家——最好的干部,百姓——最好的官。”说罢,他紧紧拉着蔡绍福的手,微笑着闭上了眼睛。“你是国家最好的干部,百姓最好的官”,这是一位古稀老人在弥留之际对蔡绍福的高度评价,也是射洪县百万群众对蔡绍福的共同称赞。去年国庆节前夕,蔡绍福光荣…  相似文献   

10.
惜别梅坑     
革命失利后战友的离别,心情是沉重的。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前夕,何叔衡邀战友林伯渠在瑞金城西的住地梅坑话别。林伯渠说:“何叔衡同志备清酒、花生约作竟夕谈”。他有感于这次不同寻常的离别,特作《别梅坑》一诗:  相似文献   

11.
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县城成立。张鼎丞主席非常重视拥军优属、访贫问苦工作。这一年冬天,张鼎丞同志冒着凛冽寒风,来到汀州市东门走访烈军属。当他跨进烈属钟大伯家门时,看到这位60多岁的白发老人,正在吃力地劈柴。他当即卷起衣袖一边帮助老人劈柴,一边和老人拉家常。这位老人的老伴已经病逝,二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大儿子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现在家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笔者借赴京开会之机在中央档案馆查阅到80多年前发生在红都瑞金我党领导的早期反腐斗争的珍贵档案史料。当年,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为建设一个清正廉洁的工农民主政府,积极致力于反腐肃贪,特别是时任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的何叔衡,铁面无情,人称"铁包公",在中央苏区留下了不少佳话。严惩变质分子,树立共产党反贪肃腐的威信一天,何叔衡从石城县调查返回瑞金,刚踏进工农检察部的大门,就遇到了瑞金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审判员谢正平,  相似文献   

13.
两件人事殇门岭会、寻、安中心县委驻地,邓小平在主持三县部分区苏维埃负责人参加的“查田”会议。人们围着火堆,一边烤一边讨论。忽然,门被推开,有个人伸进脑袋,欲言又止。这个人是树1岭区苏维埃的一个干部,绰号叱朱胖子”,邓小平问:“你有事情?”h嗯,邓书记,有要紧的事找、找你。’来人回答。“你进来说吧。”邓小平说完,朱胖子闪身进来,对屋里的人迟疑着,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一旁的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廖醒中催促说:“说嘛。”朱胖子神情有些紧张:“朱秀歧暗中通致了/“哦!’人们都为之惊讶。求是$1‘1岭区苏维埃政府主…  相似文献   

14.
明志 《党风建设》2002,(4):43-43
不久前。笔者遇到这样一桩事:某乡一干部调动工作,不料临走时来了不少群众,拉住这位干部,愤愤地说:“你不能走!”原来,这个干部在这个乡干了几年,政绩没有,黄、赌、毒倒是在本乡泛滥成灾。群众肚里早有意见,听说他要调走,便自发出来阻拦,以至于把送行的队伍围得水泄不通。  相似文献   

15.
5月14日,绵绵春雨,尽情地浇洒陕西干涸的土地,老红军干部李学先在完成迎撒陈先瑞将军骨灰仪式后,奔往庙沟去看望“干妈”张家婶子的后人及曾经养护过自己的朱家婶子的后人。 “近了,近了,庙沟就在前面!”老人边走边嘀咕着。当老人足踏庙沟的土地时,急切地往”干妈”的大女儿张秀英家走去。两位老人相距一尺,凝神辨认,老人激动地说:“你是大毛?!” “你是二哥?”张秀英一把抓住老人的手,“你真的是二哥!”  相似文献   

16.
原安徽省军区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彭胜标将军在1934—1937年间曾和胡荣佳周志一起带领一支500多人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长汀和江西瑞金一带,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面对敌人频繁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游击队员们没有屈服,但是,“抬头望北斗,我望眼欲穿”,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却使他们经历了无数难熬的不眠之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苏区,何叔衡、谢觉哉、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5人是最年长的同志,受到大家尊敬,被称为苏区“五老”。他们中何叔衡年龄最大,可是“左”倾领导者对他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不让他参加长征,而将他留在苏区,结果被敌人包围,跳崖壮烈牺牲。其他“四老”则拄着拐杖走上长征路。周恩来对保卫“四老”的何长工说:“这4位老同志是党的宝贵财富,你要对他们的安全绝对负责。如果他们在,你也在,那就没事;他们在,你牺牲了,我追记你为烈士;如果他们不在,你在,我就要你的脑袋。” 苏区“包公”何叔衡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曾担任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善于  相似文献   

18.
肤色白净的彭秋红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白色手套,微弯着腰,为一位60多岁的老人整理遗容。鬓发、衣领、枕头,她都一一细心地捋过。然后退让到一边,让亲人进行最后的告别。顿时,哀号四起,一声声哭泣,如鞭子一样抽在每一个人的心上。家属悲痛得跪倒在地,在水泥地板上一边磕头,一边哭着说:“你走好,我们会按你说的做……”秋红平静地站在一旁,眼中的悲伤一闪而过。然后,她配合两名男同事,轻缓地将遗体移动到炉板上。炉板载着遗体,载着人们的目光,一点一点地移进火化炉内……  相似文献   

19.
相逢1922年10月初的一天,在李大剖的家中,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小个子客人正和主人一边吃茶,一边愉快地交谈,这位客人就是来自上海经北京要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的陈独秀。在谈到莫斯科的党员时,李大制提到了霍秋白:“你到北大那一年,他是北大旁听生,说起来算是你的学生。当年他就入俄文专修馆学习。五四被捕的学生中也有他。”李大利说话时拿出一叠《晨报》,在“莫斯科通信”专栏里,清一色地刊登着溜秋白从莫斯科寄来的文章。“他是什么时候去莫斯科的?是C.P吗?”陈独秀急急地问,“你到上海那年,他就去莫斯科了,当…  相似文献   

20.
何叔衡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出生于1877年6月9日,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牺牲于福建省长汀县小迳村。为了纪念何叔衡烈士,1963年长汀人民在小迳村的山头上,建了一座5米多高的纪念碑亭,中间的大理石刻楷书是董必武的题字:何叔衡同志殉难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