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时提到设计与设计师,人们一定会很自然地想到那些伏案搞商品图案设计或者手持计算尺、从事工程建筑设计的人们,很少有人会想到组织青年活动,开展青年工作也会有设计学问可言,更不会把青年工作者直接与设计师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悉心深究一下青年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位置,环视一下青年工作的现状,便可体验到:青年工作不仅大有设计的学问,而且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各行各业的青年工作者其本身就是很出色的设计师。  相似文献   

2.
《各界》2012,(12):F0002-F0002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梁漱溟说,他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一生精力都用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人生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对人生问题的追问,使他出入于西方哲学、印度宗教、中国学问,而被视为哲学家;对中国问题的求索,使他投身于辛亥革命、乡村建设,发起中国民主同盟,而被视为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3.
王寅 《慈善》2021,(2):30-33
学《黄帝内经》,我们要不断给自己提问题,要想学问高,要想学问深,怎么做?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问,先学会找出问题,再学会找准问题。当学会问的时候,我们就明白,这个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不是答案,是“问”。  相似文献   

4.
学问的价值和学者的使命余灵灵对于学问的价值,中国和西方自来看法是有很大不同的。古希腊的先哲为学问而学问,为求真而求知,使得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有了求真的传统,真知本身有着独立的价值:知识即美德,真理即价值。正是这种求真的传统孕育了批判的目光、超越的目光,...  相似文献   

5.
程青 《瞭望》2000,(48)
全国政协委员、学者梁从诫有着著名的家庭背景──他是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孙子,父亲是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才女林徽因。他倡议成立的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以其“名人身份”和对环保的热情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目前这个群众性团体有个人会员约900人,粱从诫担任会长。 最初想到要成立一个民间性的 保组织并没有什么戏剧化 的原因,就是朋友谈天时说到国外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在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而我们却没有这样的团体,我们是否可以带个头?当时我和朋友们并不清楚具体办这样的事有多大的难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面对入世后车辆的降价,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也许是很快就能一圆轿车梦了,然而,环保学家却担忧地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车辆激增引发的城市环境保护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邹骥教授指出,与汽车相关的环境资源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汽车的尾气排放;二是车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三是废旧汽车的回收处理。  相似文献   

7.
这一回我品《百家讲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中天 《学理论》2008,(4):86-88
看《百家讲坛》的观众喜欢什么样的主讲人?或者说,一个主讲人受到观众欢迎,靠的是什么?依我看是三条:学问、见解、个性。《百家讲坛》毕竞是“讲坛”,一点学问都没有的讲不了。当然,学问大得像陈寅恪、钱钟书.也不必。究竞多少合适,就靠各人掌握了,这是第一点。第二就是要有见解。《百家讲坛》不但要传播知识。还要传播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8.
施立松 《各界》2013,(12):90-91
一笑妆成伴白头 陈寅恪是典型的学者,他全部生命燃于学问,学问景区里,璀璨星云,高山仰止,他悠游自如,生活中他却笨拙不堪。唐贫婚前不识柴米,但作为一个老把油灯打翻的书呆子的妻子,  相似文献   

9.
失败变财富     
最近听说,日本政府正在着 手构筑“失败学”,把失败 和事故作为一种知识资源,用以指导未来的生产和科研开发工作。这项工作,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构筑“失败学”,无疑是把失败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而研究失败,首先要正视失败。可虑的是,虽然“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尽人皆知,但是真正能冷静、公正地看待失败的人却不常见。 现在有些地方,无论是决策失误了,还是工作遇到了挫折,首先想到的是捂着盖着,不让上级知道,不让群众与闻;实在捂不住、盖不住了,也是急于为自己辩解,开脱责任。很少有人对失败的原因感兴趣,也很少…  相似文献   

10.
刘梦溪 《各界》2014,(9):31-31
我们常常感到人文学术是没有什么力量的,内心常常充满了无奈。但读了陈寅恪先生的书之后,对他的学问有一定了解之后,我觉得,史学、诗学等人文学术是有力量的。陈寅恪先生的学问之所以有力量,因为他是大学问家,不是小学问家。能成其大,见得大体,所以有力量。就像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一样,王国维说他们的学问是能成其大者。还有,陈先生是思想家。简单以史学家目之,未免把他的学问看小了。他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材料考据者。当然,他文、史二学方面做了大量考证,但是他在甄别考证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常常放出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处世三字诀     
《党政论坛》2011,(24):47-47
在很多人看来,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其实世间事就怕一个字——透,凡事看透了,就像戳破的窗户纸,没什么奥妙可言。中国常用汉字两千多个,其中三个字就可以把为人处世的真谛概括。  相似文献   

12.
《各界》2012,(6)
在同时代学人中,章太炎(1869-1936)是最难定位的一个。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章太炎十分不满,自认为政治胜于学术。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谢本师》里就说,先生“自己以为政治是其专长,学问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北京大学建校52周年座谈会上,傅斯年说出这样一番妙语:“梦麟先生的学问不如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元培先生高明;我的学问比不上胡适先生,但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这两位先生办事,真不敢恭维。”一旁的蒋梦麟插话道:“孟真,你这话对极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阐明环保第一审批权的含义与适用范围;通过比较环保与规划、国土、建设、工商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说明建立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的法律依据;介绍了环保第一审批权实施现状;以及就建立和完善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有关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元华 《党政论坛》2008,(23):38-39
去年8月,当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场危机会引发如此深重的全面危机,也没有想到会对经济产生如此深远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对这场危机进行重新思考和再认识。这次次贷引起危机不仅是信用的破裂,更是美国金融机构赤裸裸的欺诈,是市场过度发展后隐藏问题的外露。从全球经济来看,这场危机是金融全球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一) 提及“问题意识”,笔者不由想到了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曾撰写的《问题研究会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提出了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144个问题,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技术革命高潮的兴起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解决现代工业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与破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环保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支持环境质量建设,使治理污染。保护生态成为提高经济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事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环保产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执法力度,使环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环保产业有90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170多万人,年…  相似文献   

18.
学问不管饱     
鲁哀公四年,孔子受困于陈、蔡之间,一度绝粮。时有西鄙野人负粮来见,对孔子说:“您老先生的年纪不算小了(孔子时年六十一岁),学问恐怕也是很大的,却仍不免于挨饿——学问之无用,可知矣!”孔子微笑着点头称是。 客人走后,子贡问孔子:“老师您曾教导我们,学问之道,可以齐民,可以治国,可以修身,可以立言——可您刚才怎么说它没有用呢?” 孔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他所说的‘有用’,不过是‘温饱平安’之谓也。学问又不管饱,我跟他说什么呢?” 子贡说:“然则学问就不可以用来干禄(求取功名利禄)吗?” 孔子说:“干禄的问题我过去讲过了(见《论语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3,(14):55-55
有一位姓石的先生,平日爱卖弄学问。他听说蒲松龄先生学问高深,想要亲自试试。  相似文献   

20.
领导工作作风和方法“五忌”兰州军区西安小寨干休所鱼志清一忌想到什么抓什么。想到什么抓什么是对自己的工作缺乏长期规划的短期行为。突出的表现在决策没有计划性,目标没有坚定性,工作没有连续性。在实际工作中,脑子一热,想到什么事就抓什么事,想出什么招就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