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中国社会有无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衡量标准,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在当前的民众认同程度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符合先进文化应有的本质性、连续性、阶段性特征;符合评判先进文化的标准:有利于人的自身解放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和推动社会生活全面提高;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普遍认同.这些都充分证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学的视野中,小康社会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的文化素质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是文化生活质量总体提升的社会,是以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因而,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迫切需要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它要求我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努力创建中国的学习化社会,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剖析了建设新农村社区文化的战略意义和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4.
发展观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观自身也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发展观对文化建设也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将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视野,是当代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一种内在要求,真正的社会发展应该是包括文化发展在内的多维的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是一门多元的复合学科,文化社会学学术视野在新时代的选择,对社会学开拓研究社会的功能具有一定意义。文章认为,文化社会学体现文化的意义结构与社会性的统一。文章审视了文化的社会性交往(行动)所包含的社会学的普遍性、社会自觉与文化自觉在文化社会学中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在村民自治中,村民的文化权是村民重要的宪法权利,在宪政视野下行使村民的文化权只有通过搞好村庄的文化建设才能实现.本文研究了宪政支撑下村庄文化建设的使命:从认同到归属;宪政支撑下发展村庄文化的平台:社会心理;宪政支撑下村庄文化发展的途径:大众化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现实文化发展视野出发,立足时代高度,对当代文化哲学的理论建构作了宏观思考。文章认为文化哲学应该以追踪时代、把脉人生、完善主体的价值世界作为研究的主题。从这一视野出发,文化哲学在其建构原则上应体现开放性、宽容性、中介性、整体性和人文性特点,以与时代精神相协调。面向时代,当代文化哲学所要解决和思考的突出课题则有:1.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价值选择问题;2.现代人对自然应树立的文化意识;3.审美文化建设与审美人生;4.文化自觉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自觉思考,文化哲学力求实现一种文化价值与时代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内在意识自觉外化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冲击, 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从现代文化的产生看,现代文化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它不割断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也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不是盲目地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中国一大奇人的辜鸿铭坚持中国文化优越论,坚持儒家传统文化,并极力为中国传统旧俗辩护,以其独特的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这一独特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中,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影响。表面上看虽然有背于当时"西学东用"潮流,但他以独特的视野,凭借自身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致力于英汉儒经这一并不为世人关注的工作,向西方输出中国文化,为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作出了贡献。但辜鸿铭的文化保守主义有明显的偏颇之处,他对文明的理解以及中西文化的评价也存在偏狭,这是评价辜鸿铭文化观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坚持历史主叉的分析方法,以中国文化发展的复杂过程为背景,着力从"民族性与开放性"、"中华文化传统"、"传承与创新"."认知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和谐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推动作用.关于"民族性与开放性",文章以抗战期间形成的"文化统一战线"为主要背景,着力说明抗战文化对五四文化的反思与发展,论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性.关于中华文化传统,文章将"和"与"中"视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认知取向,同时论述了庄子"以耳而合欢,以调海内"的思想,并且使之与中国近代调和思想相联接,厘清中国"和谐文化"的发展脉络.关于"传承与创新",文章从中国近代思维切八,强调要正确理解新旧关系与新旧调和.关于"础n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章认为要紧紧围绕着和谐、包容,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化的角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9.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