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增强热爱自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培养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应让学生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在"我爱我家"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本课主要围绕“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阐述了公民依法享有的婚姻自由权利、结婚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及应该履行的法定手续;在家庭成员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具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尽管还不会马上面临婚姻问题,但及早懂得法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而且,他们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父母的婚姻状况对他们有着直接的影响。与婚姻问题密切相关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方面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了解自己在家庭关系中的…  相似文献   

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摇篮。父母应该成为青少年创造的源泉,应竭尽全力,创造一切机会,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相似文献   

5.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9,22(6):72-77
中西方家庭都强调亲子之爱,父母爱子女,子女也爱父母。由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中西子女之爱有差异,这表现为中西养老方式不同,中国强调孝,西方强调友爱。现代社会中西方家庭在养老方面面临不同的问题,需要双方相互学习和借鉴,以建立养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6.
<正>现阶段我国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可以说已是日新月异,而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更是教育界多年来一直提倡的口号和无数中国父母对孩子寄托的美好希望。然而在性教育方面,却似乎始终有一个雷区——含蓄而保守的民风总会让万千中国家庭“谈性色变”。即使身处开放的年代,也即使现代的年轻父母不再  相似文献   

7.
1郾 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 你父母过生日时 你是怎样做的?, 2郾 你知道每年哪天为母亲节? 你为母亲做 些什么? 3郾 你在家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吗? 4郾 父母经常过问你的学习吗? 你怎样对待 父母的唠叨? 5郾 父母生病了你怎么办? 6郾 你父母是怎样赡养他们的父母的? 7郾 正在读中学的你怎样为父母尽义务? 8郾 你打算将来怎样赡养自己的父母? 上课伊始 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 ,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 一课 在阅读思考 …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研究初中生学业倦怠倾向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吴艳等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兰州市某中学的300名初中生进行施测,对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业倦怠的各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文章认为,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业倦怠关系密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女性当自强     
王莲的故事让人感喟不已。少女时代就爱着刘浩的王莲,在与其共同生活的二十年婚姻中,养儿育女、含辛茹苦,把一个女人所有的爱和青春都奉献给了家庭。却由于第三者的插足,王莲遭到家庭的遗弃,受尽磨难与羞辱。在身患癌症的时候,丈夫不给一分钱医药费;在最需要亲人关怀的时候,女儿不仅不认她,反而对她百般刁难,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丈夫的背叛、女儿的反目、病榻上的无助、家庭生活中的冷漠,让这个可怜的女人肝肠寸断,终日以泪洗面。但让我们设想一下,在最初的伤害袭来时,王莲既已认清丈夫的嘴脸,就应该抽刀断水,义无反顾地提出离婚。如果当…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部关于母爱、残疾儿童、家庭矛盾的电影。《亲爱的弗兰基》的编导将最能触动人们真情的人性中最本能的爱充分挖掘了出来。影片打动观众心灵的剧情、演员敏感动情的表演让无数观众感动流泪。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推荐给所有的父母们,无论残疾儿童的父母、单亲家庭的父母,还是常态家庭的父母,都会从中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感动和反省。影片的结局并没有给出一个答案,但人生也许常常就没有答案的。并不悲伤,却充满着希望。没人能预知未来,人生正因未知而精彩。(唐汉)  相似文献   

11.
常态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导致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从而使中国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隔代直系家庭现象越来越普遍。研究表明,家庭结构会对亲子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疏离或亲近的程度可能不一样。本研究借助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考察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影响,从青少年与父母的亲近程度、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青少年与父母交往的频率三个维度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亲子关系的差异,检验家庭结构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并作出解释。研究发现,目前,14岁左右的青少年家庭大多数亲子沟通较为缺乏,但亲子关系总体较为亲近,且“和妈妈的关系”明显好于“和爸爸的关系”。在经济条件好父母职业地位较高的家庭中,青少年和父母亲子关系疏离较轻,亲子关系较为亲近,呈现出良性发展的特点;亲子关系疏离现象比较频发在夫妻分居、夫妻冲突激化和单亲家庭中。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家庭结构会影响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结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消减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12.
尊敬父母     
对学生进行爱父母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连他自己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这话很有道理。现在初一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十二、三岁。我们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要求他们在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孩了。父母养育了他们,疼爱他们,是他  相似文献   

13.
试论继父母子女关系的确认张立新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提高,因生父母一方或双方再婚而形成的继父母继子女关系相应增多,有关继父母继子女之间权利义务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如何保护继父母、继子女的合法权益,调整双方关系,在稳定家庭关系、减少家庭纠纷、以及贯彻养老育...  相似文献   

14.
从比较法角度看继父母子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上升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离婚而带来的新型家庭模式--重组家庭,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个亟待法律规制的社会问题.由于重组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即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具有复杂性,如何调整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各国的立法与实践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普通法国家对重组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采宽松主义,法官和立法者通过扩大"父母"的法律概念的做法,将那些实际上起着"父母"作用的人纳入"父母"的范畴,并在他们之间创设了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而大陆法国家则采严格主义,对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并将继父母与生父母的法律地位加以区分,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仅具有有限的权利和义务.尽管如此,最大程度地保护重组家庭中儿童的权益,仍然是国际社会和各国立法的一致目标.  相似文献   

15.
父母抚养子女 ,可以说是对社会和家庭尽到了责任。同样当我们的父母年老体衰 ,失去劳动能力时 ,理应得到我们做子女的赡养扶助。如果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 ,让我们成家立业 ,生儿育女 ,而我们却狠心地把自己的父母一脚踢开 ,让他们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享受不到抚育了十几年的儿女的爱 ,我们扪心自问 :那还是人吗?良心何在呢!我就见到一户虐待老人、不尽孝道的人家。这家的老奶奶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农家老人 ,她现在的生活很是凄惨。只有一间小屋 ,屋里没有电灯 ,晚上只能用煤油灯来照明。以前这屋本是有电灯的 ,可是在她搬来…  相似文献   

16.
《时代潮》2004,(21)
成都市的李宗发律师,日前向四川省人大提交了一份《四川省父母子女家庭关系规定》,即《孝法》的立法草案建议稿。他希望四川省能为孝立法,让子女尽社会主义亲情孝敬、奉养义务,要求国家、社会继续弘扬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维护父母不受子女不敬、暴力行为的侵犯。  相似文献   

17.
论亲权     
父母子女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父母和未成年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代家庭中显得尤为重要。现行《婚姻法》在调整上述关系时未予相应重视,应在今后立法时从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方面加强亲权立法。  相似文献   

18.
一、培爱。爱的范畴很大,有爱他人、爱家庭、爱集体、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不管有多少爱,最后爱的落脚点就是爱国。因为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有你、我、他。作为教师,应该把教育的立足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上,对他们进行前途、理想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是神圣而伟大的,我们作为教师,今天为之所付出的一切汗水,学生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应以为国效力、为民献身作为基准,将国家的繁荣富强、文明昌盛与个人的努力和幸福、前途与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高中阶段更要强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要从…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爱的学校,父母应当在家庭里努力完成“三大主体角色”,用真爱去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学校与社会是家庭的延伸,学校应当强化道德教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使年轻人的人格朝健康方向发展,父母、老师和社会领袖之间的同心协力至关重要。道德领导的时代已经来临,它需要一个崭新的、以普遍性价值作为基础的人生观,以努力发展出健全的良知与真爱的能力,使人走向负责与成熟。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优良传统伦。道德价值的国家,期待她能成为21世纪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率和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作为社会关系特定形式的家庭关系 ,既包含社会存在因素 (家庭经济生活 ) ,也包含社会意识因素 (家庭成员的相应的心理伦理方面的关系 )。其中家庭伦理关系表现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味。家庭道德环境对家庭关系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关系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 ,尤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道德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婚姻道德、夫妻道德、男女、父母、子女平等关系 ,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抚养教育子女是每一个父母必须承担的法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