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代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首先必须切实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感情和根本态度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创新之举和真诚之心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代表。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代表,体现着党员干部的立场、情感和态度。各级干部是不是真心实意、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做事情,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代表,就一定要深情地关心和维护群众的利益。随着我…  相似文献   

2.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本质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重要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核心就是要努力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蒋碧芳 《新东方》2006,(12):4-7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执政为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执政为民观念科学地回答了领导干部为谁掌权执政这一根本问题,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的从政观念,其核心在权力观,基础在群众观,关键在利益观,根本在廉政观。领导干部要坚持执政为民,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和廉政观。一、坚持执政为民,必须牢固树立权为民用的权力观江泽民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管理工作件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做好城管工作实质上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如何在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城市管理中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点连片”板块式推进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在机关事务工作中 ,必须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 ,为党政机关的高效有序运转提供有力保障。第一 ,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必须坚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  相似文献   

7.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涵是什么?应该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文就此作一点初步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管理工作件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做好城管工作实质上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城市管理工作牵动着丰富而敏感的社会神经,关连着处境和心态各异的人民群众及其家庭,如何贯彻落实立党为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在近期开展的主题教育中,“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五个具体目标之一。这些都充分说明,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强调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此 ,不能只停留在对其重要性、必要性、伟大意义等浅层面的宣传上 ,而应该从现实针对性上作深入的理解和研究。现实中人民群众从内心真正担忧的、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是 ,有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不遵循“三个代表”的思想 ,背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产生差距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 ,进行有针对性地剖析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不能把握好这一要求,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目前,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扎根到思想上,切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3.
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让人民高兴、让党放心”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一,解难事、做好事,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是个老问题,又是个新问题、大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个老问题。说它老,是因为我们党自建党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始终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途径。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把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恪守的政治立场。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稳;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能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就会动摇立党之本,削弱执政之基,阻塞力量之源。能不能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  相似文献   

17.
杜玉林 《前进》2003,(10):6-9
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政法机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围绕公正执法这个主题,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严治警、执法为民,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一、坚持从严治警、执法为民,必须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坚持从严治警、执法为民,既要端正执法思想,又要提高业务素质。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难以更好地为人民谋…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和组织干部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四句话要求,阐述了组织干部坚持公道正派的深刻内涵,对于做好组织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不仅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到我们公安机关,就是要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公安,公安,公则安 只要实现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就会安宁。所以,立警必须为公,公安机关必须为公,必须追求和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公安机关立警为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