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知识群体,她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将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从社会性别角度关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分析性别角色社会化和社会文化、生活背景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并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龚晓珺 《学理论》2012,(12):18-20
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理论视角,从公民社会的培育和高校政治学教学改革的正相关性出发,探讨高校政治学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公民社会培育的现实契合,基于民主、平等参与、自由讨论等公民社会理念基础上的教学改革,及育人目标——公共精神和公共理性的高扬等,意在表达一种颇具现实关怀的教学和政治之间的合法性互动关系,以及体现在教学中的民主政治旨趣。  相似文献   

3.
婚恋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在当前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背景下,农村年轻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生活的态度也产生了一些积极进步的变化,对婚姻期望值较高,但农村落后的性别文化和经济困难的现实使她们的婚恋观充满了矛盾。她们困守家庭,很难充分发挥个人力量,造成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浪费,更不利于培育积极健康的乡风民俗等。面对农村妇女婚恋观的理想与现实碰撞产生的问题,文章从顶层设计、文化培育、教育奠基、产业强骨、联网互助、法规护航等方面提出了缩小差距、提高女性地位、激发女性建设力量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往往被物化、被表现为男性视觉欲望的客体、被表现为私人领域主角,或者被定为弱者等等,这些女性形象是社会刻板印象的反映,也折射出业界和受众社会性别意识的普遍缺失。探讨这种现象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策,有助于树立平等的性别意识,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有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5.
尚金萍 《学理论》2010,(15):73-75
造成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就业、参政等方面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削弱了女性追求其人生价值的合法途径的取得,增强了社会能量的紧张程度,加之制度规范的缺陷不能有效化解这种紧张,致使女性犯罪增多。减少女性犯罪需要减少性别不平等现象,改革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制度。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女性的自强?女性的自强就是女性追求自我的超越,征服自我,而后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并谋求社会对女性的肯定和尊重的行为。一句话,女性的自强,就是女性能撑起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曾经有人说过,“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英国漫画家苏菲.克里特在他的漫画中表达,“女人在性别上属于柔弱的一群,让她们呆在家里是天经地义的事。男人的性别是属于外出狩猎的谋生者”,不无讽刺的揭示了男女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世俗观念。追古溯源,女性的“柔弱”是历史塑造的。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历史初期,男女的地位是平…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3,(6):20-24
性别政治正义要求女性在政治权力分配中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机会,意在构建制度公正和社会正义。通过考察中国女性参政的实践发展阶段,可以探寻通往"性别政治正义"的女性参政的阶梯发展道路。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安排下,女性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这种形式上的两性平等只能作为第一阶梯的低层次诉求目标,随着政治民主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女性参政必然要从政策导向走向制度规范,这也正是中国目前所处的第二阶梯,而女性参政最终目标是在尊重男女差异和自由选择的前提下,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建立性别政治正义的价值体系,这也是女性参政发展的第三阶梯。只有将外在保障和女性主体内在参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结合,才能真正推进女性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8.
女性制度主义作为女性主义政治学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相互融合的产物,在跻身新制度主义前沿领域的同时,还为制度分析增添了性别维度。发端于女性主义第二波浪潮与社会性别理论的女性制度主义研究动向,在新制度主义异军突起的理论背景和性别平等举措全面开展的现实背景下确立为重要的分析途径,日益得到众多具有制度分析取向的女性主义学者的积极推动,并在多领域与多学科的交织脉络中不断发展演进。女性制度主义将浸染社会性别特征的政治制度作为研究起点,致力于协调现实政治生活的结构性要素与能动性要素,通过阐释性别体制、制度变迁以及制度性抵制的复杂关系,对性别化的权力体系及其动力机制予以深入探讨。基于女性制度主义所涉及的学术身份认同、学理资源汲取、学派交流融汇、学科议题嬗变,可以对该分析途径的贡献、不足以及前景进行系统审视。  相似文献   

9.
漫长的上古时代是人类初步认识自我的童年时期,人类早期建构的性别文化是单向女性的,这种单向的性别文化造就了女性的女神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儒学为理论基石的、构筑精致的、典型东方父权制中的性别关系和性别结构伴随着女性地位的历史演变而建构起来。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文化,就像一副沉重的枷锁,桎梏着中国女性的发展。而且随着这种文化的发达和完善,对女性的压迫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她们不断被封建性别文化异化,以致失去尊严、失去独立人格,甚至变成了男性权利的客体(物)。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1)
近几年,女性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国内对于女性地位的研究,已经由以前的争取男女平等发展到关注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研究回族知识女性的成长经历,体现她们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角色的定位。回族知识女性要想全面发展,需要她们自身继续加强主体意识、自觉意识、发展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生存发展问题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已纳入国际人类发展的量化体系。本文将从性别角度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探讨,并对目前我国公共政策中存在的性别平等缺失问题进行分析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改变高等教育中隐形性别不平等现象的需要,是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性别意识可以通过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校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中、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自身性别意识的养成、高校建设重视性别因素的学校文化的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莫海燕 《学理论》2014,(7):99-100
构建先进文化有利于妇女自身的解放,促进人类社会协调发展,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从两性关系的不平等、不和谐的现象谈起,首先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其次表现为政治生活中的性别不平等,第三表现为生育中的性别歧视,第四为传统观念的束缚;再对构建男女平等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性别文化上提出了五个举措,一是转变腐朽的传统思想,二是宣传有利于男女平等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三是加快发展培育女性"四有""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的现代教育,四是建立健全有利于女性发展进步的制度文化,五是营造有利于实现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解放了女性,也丰富了女性,但妇女仍然是社会的弱者,很多生存与发展难题仍然桎梏着她们。女性面临参与机会事实上的不平等、角色的冲突、严重的失业、职场性骚扰等诸多困扰。其破解之道,一方面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实现男女从理论到实践的平等,让女性真正自立、自强,更有尊严;另一方面需要女性自身主动参与,积极修炼,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郭砾 《学理论》2009,(21):104-107
男女两性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财产权利,但事实上女性的财产权利却是离婚过程中的一个脆弱环节,究竟哪些与社会性别有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了女性的财产权利?本文从法律视角和社会性别视角对《婚姻法》修正案实施后离婚单亲女性财产分割和经济资源受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试图挖掘司法实践中妨碍女性取得公正判决结果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6.
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浪潮的社会性别意识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不仅封中国的女性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我国现行公共政策的崭新视角。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政策中性别平等的现状和挑战,试图为转型期的中国,找到理解、宣传和推动“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解决方案。由于公共政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平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和平是人类最基本也最根本的诉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和平"内涵的理解已从狭义的反对战争扩展到广义的消除各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诺贝尔和平奖作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和平奖项,是国际社会认识"和平"理念的一个风向标。在诺贝尔和平奖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上,总共已产生16位女性获奖者,这些女性获奖者在分布地域和身份背景上都在不断拓展,她们是女性影响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缩影,对于重新审视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内涵、重新定位女性在世界和平中的贡献、推动国际和平运动的进行、促进女性和平研究的发展以及彰显国际社会基本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社会,女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特殊的女性群体,作为高学历的优秀知识女性,她们的婚恋心理引起了学界的较多关注,从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心理特点着手,分析了其婚恋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定位不明确、婚姻市场规律的影响、社会性别角色定位这三大原因,最后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如何促进未婚女研究生正常的婚恋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平等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在促进男女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方面卓有成效.但不容讳言,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政府、社会和妇女自身三个层面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相互协调,有效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0.
性别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性的和谐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两性间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的事实以及两性的不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的阻滞因素。本文主张以两性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女性解放应该秉承多元主义,从女性个体的不同角度出发满足不同需要,达到女性真正的解放和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