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苏联一直致力于对1936年《蒙特勒公约》规定的海峡体制做出修改。1939年苏联与土耳其缔结盟约的谈判和之后苏联与英德两国的秘密谈判中,海峡问题都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二战末期苏联利用自己新的地位寻求对海峡体制做出"根本性改变",招致英美的坚决抵制,导致了1946年土耳其危机。苏联在海峡问题上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外交,其中的成败得失对中国维护海疆安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章波 《西亚非洲》2000,(6):31-35
二战结束后,苏联的威胁、美国的拉拢和对援助的需求使土耳其向美国接近。在对抗苏联这一共同目标下,土耳其和美国最终在1952年结成战略同盟关系。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土美关系中的矛盾日益显现,1975~1978年美国对土耳其实行武器禁运是两国关系的最低点。解除武器禁运后,土美关系趋于缓和,但土耳其更加注意维护本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决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相似文献   

3.
时间匆匆,苏联剧变已有10年。这些年来,国内外从事苏联问题研究的学者,对20世纪历史上这一最重大事件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人们苦思冥想,辛勤探索,想要悟出个究竟。特别是从1996年我国领导人一再提出要研究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之后,学者们在拓宽研究视角的同时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探索苏联剧变的主导因素问题上。我早在1989年8月,当波兰等六个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后就提出,这些国家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就是说,斯大林模式弊病太多,历次改革又遭失败,从而到后来,这种体制走入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后来,我一直从体制这个角度研究苏联剧变原因。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土耳其倒向西方加入北约,作为北约东南侧翼安全屏障,为西欧的安全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01963年土耳其与欧共体签署联系国协议,规定土耳其将最终成为欧共体的成员国。西方通过北约和欧共体两个组织,不仅在经济、政治、身份认同上,而且在安全上把土耳其锚定在西方阵营中。随后,土耳其加入欧安会/欧安组织。冷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欧洲的唯一军事组织西欧联盟的联系国,  相似文献   

5.
丁工 《亚非纵横》2014,(3):16-27
尽管土欧关系随着近期高官政要的频繁互访而再度转暖,土耳其举步维艰的入盟之路似乎有望迈出新的一步,但从长远来看,土耳其入盟的政策取向出现波动,此轮入盟谈判的前景依旧不容乐观,很有可能再度陷入谈判-停顿-再谈判-又停顿的周期性循环。随着土欧实力对比的消长起落,土耳其国民的集体心态变迁和国家利益的研判认知,将对土耳其制定加入欧盟的战略谋划和策略选择产生根本性和方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遏制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苏联自1933年起便通过“东方公约”、莫斯科谈判试图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但未获成功。此后,为避免提前卷入战争,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又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二战期间,苏联通过与英美结盟,保障了自身战后在波兰、德国和远东的利益。苏联的外交政策目标明确,在二战的动乱年代,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7.
俄日和平条约谈判和北方领土争端是二战后苏联时期遗留的历史问题。苏联解体后,俄日两国试图通过谈判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签署和平条约,为俄日关系的全面发展扫除障碍。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法律和政治原因,俄日双方在北方领土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俄罗斯曾提出在1956年《苏日联合宣言》基础上,以妥协方式彻底解决北方领土问题,日本则坚持全部归还北方四岛的立场。由于俄日立场的截然对立,使俄日在签署和平条约和解决北方领土问题上深深地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8.
试论冷战后土耳其的欧盟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大部分领土在亚洲境内。但由于历史特别是其国家利益取向等原因,它一直把自己看成欧洲国家。冷战结束后,加入欧盟是土耳其国家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首要目标。 2004年10月6日,欧盟委员会建议欧盟开始与土耳其展开有关土耳其加入欧盟事宜的谈判,这是土耳其寻求加入欧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虽然双方  相似文献   

9.
魏敏 《西亚非洲》2012,(3):141-152
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土耳其已经成为新兴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在土耳其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土耳其的旅游产业在创汇增收、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不仅支撑并拉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发展,也为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做出了独特贡献。目前,土耳其旅游业正处于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其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土耳其的国家治理在埃尔多安时期显示出鲜明特点,如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社会繁荣,借力于宗教获取选民支持,置军队于文官政府的控制之下,通过欧盟践行自身的政治议程和寻求合法性,推行“零问题”睦邻外交等.2011年中东剧变以来,土耳其的政治治理进一步暴露出脆弱性,折射了中东内生问题、土耳其自身结构性问题及对局势的误判.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军事政变后,埃尔多安政府在内政方面进行大清理、对外交做出大调整,将国家发展带入拐点,增加了其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1939年初德国灭亡捷克和波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局势急剧紧张。虽然苏联仍然坚持集体安全路线,但它的安全观同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不再是缔结一般意义的互助条约,而是要取得对周边邻国的控制权,以确保本国的安全。英法尽管希望与苏联合作,但它们的目的在于维持中东欧的现状,因此无意将东欧的利益交给苏联。由于苏联与英法各自的安全观大相径庭,谈判最终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表了入盟谈判的年度评估报告,对欧盟与土耳其和6个巴尔干国家的谈判进程进行了阶段性评估,并在附件中提出了欧盟未来扩大的新战略。新战略称,欧盟今后的扩大进程会更趋谨慎、缓慢,接纳新成员将视自身的“融合能力”而定,即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候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土耳其的欧洲化进程面临严重障碍。由于对入盟谈判框架的失望、关于欧盟强烈反对土耳其入盟的认知以及对欧盟双重标准的不满,土耳其的疑欧主义在大众和政党中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对欧盟普遍的不信任。这导致了两个重要的政策结果:第一,由于土耳其国内关于加入欧盟的政治共识破裂,导致政坛动荡,改革阻力加大;第二,土耳其改变以往对欧一边倒政策,寻求拓展新的外交空间,逐渐与西方偏移。当前土欧关系的核心任务之一在于重建信任。  相似文献   

14.
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尚在世贸组织之外的大国。1995年俄成立常设工作组,专门与世贸有关部门和成员国进行谈判,但进展缓慢。2000年普京就任俄总统后,加大推动俄加入世贸的力度。“9·11”事件后,俄美关系和俄与西方关系大幅度改善,俄加入世贸进程出现积极迹象,但在谈判桌前,西方国家没有做出对加速谈判进程有重大意义的实质性让步。俄与世贸组织谈判分为四个基本问题,即商品市场准入,服务市场准入,农业问题,法律制度问题。对于加入世贸组织,俄国内存在很大争议,形成了速入派和缓入派两大主张。在速入派和缓入派两大利益集团的对立中,随着俄与世贸组织谈判进入了越来越困难和关键的阶段,缓入派的主张渐渐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土耳其申请入盟是最耐人寻味的特殊案例。近年来,土耳其入盟进程历经坎坷与周折,尚未完成夙愿。土耳其地缘政治优势、战略安全价值是其入盟谈判的重要筹码,美国的支持可能影响欧盟对土入盟的态度。未达"哥本哈根标准"是土入盟遭拒的"虚构的理由",伊斯兰文明属性及其与欧洲文化差异引发的"文明冲突"才是土耳其融入欧洲的真正障碍。在未来,土耳其入盟前景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不管结果如何,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28日,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阿卜杜拉.居尔(Abdullah Gull)在大国民议会举行的第三轮总统选举投票中获339票,超过半数而获胜,并在当日宣誓就职,出任土耳其共和国第11任总统。居尔为人谦和,工作严谨,在土耳其政界享有很高声望,并得到土耳其一些主要社团和工商界的广泛支持。他在就职仪式上发表讲话强调,土耳其将继续打击恐怖主义,推动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谈判过程,同时加强土耳其的政治和经济改革。阿卜杜拉.居尔,1950年10月29日生于土耳其中部的开塞利省。他在伊斯坦布尔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到伦敦继续进修经济学硕…  相似文献   

17.
郭长刚  梁莹莹 《西亚非洲》2023,(1):110-130+159-160
近年来,土耳其在购买俄罗斯“S-400”导弹系统、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围绕东地中海油气资源的开发等问题上都与北约盟友激烈对立,引发盟友对其北约身份的质疑。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再次引发了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资格的讨论。土耳其与北约之间的这些矛盾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是土耳其认为北约的“集体威慑”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保障,土耳其的国家利益与北约联盟的利益并不处在同一轨道上。冷战结束后,当年迫使土耳其加入北约的地缘政治环境正在加速变化,北约联盟新的集体威慑对象也变成了所谓“恐怖主义”。但在应对全球及地区恐怖主义威胁时,土耳其的国家安全利益与美国及北约的联盟利益形成了根本对立,土耳其成为令北约“头疼的伙伴”。究竟土耳其是否继续留在北约联盟,以及北约是否继续容纳土耳其,既要看土耳其的外交战略选择,又要看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更要依赖彼此间的分歧管控智慧。  相似文献   

18.
苏共在20世纪20年代的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这促进了苏联文化的繁荣。然而由于在斯大林时期,却逐渐形成了文化专制主义的路线、政策和体制。这一文化专制主义的路线、政策和体制统治了苏联近六十年之久,它成为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其历史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慕尼黑事件发生后,贝奈斯重新思考捷克斯洛伐克在东西方之间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充当“东西方桥梁”的思想。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和英国在缔结苏英同盟条约谈判的过程中,围绕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问题展开了争论,斯大林作出了抛开分歧,未来将以武力解决的决定。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由苏联解放的前景渐趋明朗,贝奈斯从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出发,下定决心一定要同苏联签订条约。针对英国的反对意见,斯大林建议在苏捷条约中加入今后波兰加入条约的可能性的规定。苏捷条约充分体现了大国之间协调利益而决定小国命运的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中东变局爆发以来,土耳其一度表现得风生水起。土耳其政要支持民主运动的外交姿态及其民主体制,促使该国力图扮演中东民主化变革的旗手角色。但近期以来,土耳其多次发生针对"正义与发展党"(AKP,简称"正发党")政府的结社抗议活动,以至于让世人惊觉土耳其似乎也要遭遇"阿拉伯之春"。本文从中东大变局的背景下,分析土耳其国内宗教和世俗两派势力博弈对土耳其政治局势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