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敏  卢松岩 《理论导刊》2023,(7):124-128
进入后亚文化时代,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青年亚文化理论范式逐渐丧失解释力。立足中国本土实践可以发现,当下中国“粉丝”身上表现出典型的伦理特性,即融合与离散的主体性伦理、陌生与亲密的亲缘性伦理以及游走于“丧”与“燃”两种情感之间的国族性伦理,但也存在着主体性、文化性以及交往上的伦理困境。对此,可借鉴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濡化”概念,从父辈与子辈的代际濡化、主文化与亚文化的文化濡化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价值濡化出发,引导中国青年亚文化群体走向正轨。  相似文献   

2.
李小丹 《学理论》2014,(5):12-1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进行到今天仍步履维艰,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其中政治文化动力不足是关键原因之一。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探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动力不足的原因。传统文化中呈现出的权大于法、情大于法、依附大于自主、重家族轻社会、重情感轻理性等特征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主要的文化障碍,危害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祁程  郑忆石 《理论导刊》2012,(4):57-60,87
百年演进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诸多相似相通的因素,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和思想资源.在哲学思维方式方面,传统辩证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多层次的相通,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哲学范式;在社会思想的文化价值心理方面,“大同”理想作为世俗的社会理想,经几千年历史阐释流转积淀为中华民族一种恒久的文化价值心理,与“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相通性;在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取向方面,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交互,体现了民生“共同体”的社会价值结构模式;在社会践行的贯彻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国哲学的“知行观”相得益彰;在哲学思想与方法方面,中国传统哲学的“实学”思潮,形成一种重“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躬行践履的思想和学术价值取向.这些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找了生长的土壤和空间.  相似文献   

4.
当前,党风建设是我国政治生活领域的一件大事。但是受到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各地各部门的党风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效果、重机构设置轻职能发挥、重政治教育轻法规约束、重一时“轰轰烈烈”轻长期“看得见摸得着”等现象。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具体地说就是: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变重视形式卜的热闹新鲜为重视效果上的可考察、可保持,变层层事事设立专门机构为注重发挥现有组织职能,变注重活动推动为注重政策引导,变单纯政治思想教育为寓教于法律政策教育和文化道德规范。这些转变不仅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经济伦理素质欠缺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经济伦理素质欠缺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官本位”的影响 ,重政轻商。二是受到企业家职能不清、产生制度不规范和社会诚信制度不健全因素的影响。三是企业家缺乏创新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黄美妹 《学理论》2009,(5):85-86
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劣性进行了理性分析,表现在重视义务轻权利;“官本位”传统以及由此衍生的腐败之风;“人治”作风浓重,使“法治”举步维艰。为适应现代社会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的路径选择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姜尔林 《行政论坛》2012,19(3):41-44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发展主义对公共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代,发展主义将经济增长视为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不但将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还过分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以市场化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公共政策重经济价值、轻伦理价值,重经济发展、轻收入分配,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和谐,重物的价值、轻人的价值,这导致公共政策整体功能的偏差与弱化,也使公共政策陷入了价值困境。在价值自觉的基础上,公共政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和谐,以实现公共政策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8.
1 .2 1世纪中国哲学的时空参照系是现代化的中国 ,它首先要确认的仍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理性文化传统 ,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理性文明的自觉批判与超越 ,同时亦惟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能以一种积极的建设和批判相结合的态度而与现代化发展实践保持广泛的开放、灵活适应的关系。据此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应该是 :第一 ,自觉保持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间距与张力 ,从现代化的普遍主义和人文主义立场重新评估传统文化的理性内涵和人文精神 ,扬弃其语言方式、文化心理和价值境界中的“圣学”、“王学”和神学的…  相似文献   

9.
楚庄 《民主》2006,(8):40-4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世代传承的积极的进步的成份,是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并和时代精神结合发扬光大的思想。“和”、“和为贵”、“和而不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经过几千年的世代传承和发展,“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和社会理想,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气度的重要标志。“和而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仅深刻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方式。最早在八卦、五行思想基础上提出“和”是春秋的史伯(周太史)。他把多种…  相似文献   

10.
中西传统伦理文化的不同特点其思想根源在于人性善恶论的不同倾向。人性善与人性恶分别是中西人性论的主流思想,由此导致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重伦理教化、内在修养、重私德和追求圣人之德与西方传统伦理文化重制度建设、外在约束、重公德和要求常人之德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政治伦理是现代公民社会"政治文明"的内核和灵魂所在。立足文化"公共性"这一新的学理视角,当代中国新"政治伦理"文化信念之理据的价值辨思、规范化意义上的当代中国的政治伦理研究,以及基于合法化和正当性本身的未来中国社会的合理的政治伦理信念之表达,需要同时做出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坚持以美好生活承诺为终极伦理信念,以"政治正义性"为核心伦理价值预设,以民主政治下的公共"治理"为工具性/功能性伦理目标,以权利、平等、自由、参与、宽容等为实践性伦理运行原则,致力于与现实具有高度契合性的理论模型的设计与实践;二是着眼于健全的公民性政治人格、优良政治的德性素养的养成。具体路径有两条:一是对一种建立在公共伦理基础上的优良制度理性的慎思明辩与实践求证;二是"社会道义"的理性熔铸——公正之为目标的社会政治生活的责任担当;三是立足中国伦理文化语境,搭建国家与社会之间对话、合作及其良性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古代哲人的思维模式,近来已有多人对其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伦理型”、“实用理性”、“宗教与哲学的混合”、“求统一的思维方式”、“朴素辩证法”等等说法。这些观点都从一定的角度指出了中国古代哲人的思维特点,然而,中国古代哲人的思维模式到底是什么样子却很少有人问津。本文试以《老子》、《周易》为  相似文献   

13.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儒学既重人文,又尊理性,是倡行人文理性的政治哲学。儒学的这种品格是其思想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已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而今,正确看待这一传统,发掘、借鉴儒学独特而有价值的文化内涵、道德伦理,有助于造就推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德治为本”的社会,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光辉的行政伦理思想和丰富的行政伦理实践,其作为一种道德资源在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中仍有其重要的价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传统的行政伦理思想不能满足现代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的要求,需要对之进行现代的诠释和整合,促进其现代转化,方能成为现代公共行政的基石。具体来说应该从伦理精神、伦理生活和伦理制度等三个层面来探讨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各条战线都在改革的今天,党校的政治经济学教学要不要改革?应该怎么改?下面,谈点个人的意见,一、学科的现状长期以来,党校的政治经济学教学存在“六重六轻”的现象,即:重资本主义部分,轻社会主义现实经济问题;重价值判断和政治结论,轻经济运动一般规律和经济对策;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轻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借鉴;重系统性、完整性,轻现实性、针对性;重抽象论证、演绎推理和定性分析,轻具体叙述、归纳和定量分析;重既有的知识灌输,轻新学科的开拓和能力的培养。应该承认,这种“传统”的教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问题在于:实践在发展,历史条件在变  相似文献   

17.
曾宇航 《学理论》2010,(22):55-56
"实用理性"这一概念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解读中所提出来的。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实用理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实用理性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对实用理性精神进行评价、通过实用理性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等进行解读、实用理性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如文艺、改革等方面,以及对实用理性和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哲学进行对比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梁琳 《学理论》2009,(11):27-28
“儒、道、佛”三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其他方面发展都起着深刻的影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儒、道、佛”三家关于生命伦理的思想各自都具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价值。开展深入研究三家生命伦理的思想,思辨地对待中国传统的生死观,吸取精华,弃其糟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才能指引我们选择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流量文化具有内容生产的图像叙事、关系构建的趣缘连接以及景观呈现的情感转向等特征。随着流量文化的兴起,青年群体面临着认知、关系以及行动三个层面的主体性偏失,表现为以流量围观为特征的浅表化参与、以“圈地自萌”为特点的部落化交往和以快适伦理为主导的情感式消费。重建青年的主体性,应从培养复杂性思维、培育公共精神、增强反思意识三个方面着力,促进青年群体的深度认知、公共交往与合理行动。  相似文献   

20.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运用专业伦理的研究方法试图把公共政策领域的伦理价值研究置于一个理性的命题。但是,“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更深刻地是以私有制为核心的整个西方文明发展面临的难题。尽管如此,罗尔斯将伦理价值引入公共政策论域具有不可估量的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