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经历最丰富 朱德诞生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灾难日重的年代,从小就听到“国家要亡了,快救国家呀”的呼唤。为救国,他23岁时投笔从戎,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开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朱德是攻打总督衙门的前驱队长。接着,他作为滇军重要将领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从德国、苏联留学回来后,朱德参加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领导南昌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时,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已近63岁,已是花甲老人了.此前的几十年里,他基本上是在战争烽火中度过的.从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名副其实的戎马倥偬、席不暇暖,休假疗养的事,想都不曾想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他才第一次休了疗养假. 原来,1951年春节前后,朱德患了比较严重的肺炎,经治疗痊愈后,身体仍较虚弱.据此,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中央保健组的建议作出决定:朱老总脱离工作,到外地疗养3个月.就这样,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一再建议、催促下,朱德于1951年8月初抵达青岛,在这里度过了他平生第一个"疗养假".  相似文献   

3.
庹平 《党的文献》2003,(3):7-11
朱德写于 1 90 6年至 1 92 6年的诗词 ,是研究朱德早期思想历程的珍贵文献。这些诗词 ,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他在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前就忧国忧民 ,并立下投笔从戎以求拯救国家的宏伟志愿 ;表明他作为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 ,在取得护国战争胜利后 ,一度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和敢于砥柱中流 ;凸现他在卷入军阀混战后的一个时期 ,既认为自己是“为了革命在打仗” ,又厌恶战争和同情人民的矛盾与痛苦的心理 ;反映他从苏联回国以中共党员身份参加北伐战争后 ,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充满必胜信心 ,并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要以“回天之力”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4.
余洋 《党史文汇》2022,(3):43-45
<正>徐向前元帅在《民族的骄傲人民的光荣》一文中,称赞朱德“为革命战争而生,是擘画军事、驾驭战争的伟大能手”。的确如此,朱德在战局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出奇制胜、以弱克强的卓越指挥才能早在护国运动中的纳溪棉花坡战役就得到了充分展现。北上护国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然而不足百天,胜利果实便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他对外卖国、对内独裁,甚至宣布复辟帝制,改称“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他的倒行逆施行为遭到国人唾弃。  相似文献   

5.
鞍山钢铁公司是我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第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朱德十分关心鞍钢的建设与发展.他每次到辽宁视察工作,都要到鞍钢看一看.1952年9月中旬,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朱德同志来到鞍钢参观视察.在鞍山市委书记韩天石、鞍钢公司副总经理华明等陪同下,他首先视察了刚刚修复生产的轧钢厂、机修厂、运输厂、动力厂,接着,又来到立山薄板厂,与工人们亲切交谈.朱德指着原料板坯关切地问:“这就是生产军锹的原料吗?” 工人们回答说:“是.” 朱德高兴地对  相似文献   

6.
孟红 《党史纵览》2005,(5):45-48
朱德是我军赫赫有名、战绩辉煌的总司令.他统领千军万马身经百战的精彩故事,数不胜数.同时,朱德也是一位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人,譬如,他喜欢下棋、养兰花,也喜欢钓鱼……还有一项,那就是爱打篮球.特别是战争年代,朱德经常夜以继日全神贯注地伏案工作,电报、文件、报纸、地图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即使这样,他也会忙中偷闲,得空就与战士们在篮球场上拼杀一番.  相似文献   

7.
朱德委员长是中华人民共和闰的开国元勋,是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他的一生是戎马生涯的一生,也是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一生.在战争年代,朱德带领部队转战于深山老林中时都不忘采集兰花,并把它们种在各种简易的便于携带的盆具中;在和平年代,在繁忙的上作之余,与他相伴的也是兰花.兰花是国香,朱德是兰化迷,对兰花可谓一往情深,因此朱德还被他身边的许多同志称为"香帅".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2,(3):34-35
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曲折经历,是中共党史上为人熟知的事件。1922年,曾参加过护国、护法战争,当时已是掣l军名将的朱德拒绝了川东大军阀扬森高官厚禄的“邀请”,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6月,朱德到了上海,见到了当时党的负责人陈独秀,  相似文献   

9.
正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远大志向,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09年,朱德离开家乡远赴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前,又立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言。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成为滇军名将。  相似文献   

10.
朱德与董必武 那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就连朱德这样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人民老英雄也不能幸免于难。但人民不会忘记朱德,党和军队不会忘记朱德。每逢外出活动,比如参观,比如开会,掌声总是向着朱德拍响,群众和同志们都尊他走在最前。 这时,朱德忽然移动着手杖后退了。他站住脚,一手拄杖,一手去拉董必武,请董必武走前边。 董必武也朝后退,用双手“送”朱德在前走。 这样无声地谦让一下,董老终于先开口了。  相似文献   

11.
孙明沁 《党的建设》2007,(12):40-41
早在战争年代,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以"兄弟"相称。在一次庆功会上,战士们等待坐官轿、骑大马的朱德到来,谁知他却步行来到会场,自我介绍:"兄弟便是朱德。"此事在  相似文献   

12.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朱德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张廷益1936年11月,朱德率领红军总部胜利抵达陕北,受到党中央和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对朱德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充分肯定了朱德为维护...  相似文献   

13.
朱德一生对兰花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对兰花的钟爱始终如一。兰花不仅给朱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使人们看到了他充满生活情趣、感情细腻的一面。早年在云南从军之时,朱德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在行军作战之余,他常四处采集兰花,移植起来欣赏,由此积累了一些关于兰花品种及栽培方面的知识。1922年秋,朱德远涉重洋赴欧洲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即使在此期间,朱德仍念念不忘兰花。当他在德国与周恩来第一次见面时就谈到了兰花。由于  相似文献   

14.
程世刚 《党史博采》2006,(12):39-41
人各有名,名字不仅仅是标识一个人的“符号”,有些人的姓名也寓含着他(她)的抱负和志向,在新中国1955年授衔产生的十位元帅中,除聂荣臻外都有着非凡的改名经历。一、朱德:红色的品德朱德,1886年12月1日(农历十一月六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琳琅西麓李家湾一个佃农家庭。在他戎马生涯的一生中,曾用过好几个别名。朱德诞生时,母亲为图个好抚养,像他前面两个哥哥“阿牛”、“阿马”一样给他取乳名叫“狗儿”。偶尔,朱家也按川北习俗,分别称呼兄弟三人为“牛娃子”“、马娃子”和“狗娃子”。到了4岁,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  相似文献   

15.
付瑶 《党史纵横》2011,(8):31+36-31,36
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从人民军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政治战争"的概念。他强调必须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把抗日战争打成一场政治战争。为此,无论在抗战前线还是敌后根据地,朱德都坚决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军民团结;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最伟大的民族领袖之一” “中国红军之父” “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 …… 他就是朱德。一个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用他们的理想、智慧和意志影响了20世纪20年代之后,占人类五分之一苍生命运的传奇人物。   1886年的一个冬日,朱德在四川省仪陇县的佃农家里出世。1911年夏天,朱德以出色的成绩从云南讲武堂毕业,被分到新派人物蔡锷的手下以见习生的资格当副目(副班长),不久便赶上了推翻帝制的昆明重九起义。蔡锷在军中启用大批新人,朱德就是其中一个。 在起义的号令中,他被指定接替所在连连长的职务。他带着部队立了…  相似文献   

17.
1933年2月中旬至3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亲自指挥下,经黄陂、草台冈两役,歼敌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其中包括陈诚起家的最精锐主力第十一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周恩来、朱德等运用和发展了以往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并从实际出发,适时定下在运动战中歼灭敌军的决心,变红军处于受敌夹击的不利态势为主动。 周恩来于1月27日至3月16日间,连续8次给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发出电报。从这些电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周恩来的运动战思想。它完全符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实际,充分表现了一  相似文献   

18.
朱德终其一生都在践行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建设年代,朱德的穿着都十分简朴,衣服上经常打满补丁.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视察,他的饮食都非常简单.在自己节俭的同时,朱德还教育子女从点滴做起,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在朱德看来:奢侈浪费的风气不是小问题,只追求个人享受,不愿意艰苦奋斗, “这是一种最危险的现象”;而“勤劳和节俭,是建成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19.
李新市 《党史纵览》2011,(11):34-37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朱德.早年曾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他在滇军中历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在斗争中.朱德结识了晚清反对封建专制的先驱者之一蔡锷.与蔡锷的相识.使朱德的才能得到提高、人生道路走得更加稳健.  相似文献   

20.
享受祖孙乐的“福人” 1951年朱德做了爷爷,第二年又做了外公。 朱德在老一辈领导人中,年龄居长,是最早享受祖孙乐的“福人”之一。然而,这个欢乐的代价却是他和亲生儿女饱经长期离别之苦换来的。解放后,一双儿女从遥远的地方回到他的身边,全家才得以团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