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40年前,恢复高考政策让很多人改变了命运。2018年,第一批"00后"走上了高考的考场。近日,新浪教育发起题为"‘00后’的高考谁做主?"的问卷调查,其中超过半数的受访"00后"考生并不认同"高考改变命运"的说法。他们认为,高考只是一种经历。  相似文献   

2.
<正>求学时代1960年8月,吴志强出生于上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志强正好赶上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同济大学,攻读城市规划专业。1985年到1988年,吴志强在同  相似文献   

3.
高考改革与国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7年恰值恢复高考廿周年。社会各界及旅美学子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颂扬邓小平恢复高考的伟大历史功绩,畅谈恢复高考的重大历史意义。“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整整一代人得救了”;“感谢邓小平”……许多人在叙述自己当时听到恢复高考的激动心情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这些词句。与此同时,把“应试教育”归罪于高考的言论也屡见不鲜。一些人认为,以高考为代表的升学考试导致基础教育畸变为面向少数学生、重智育轻德体、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应试教育”。一些人建议缩小高校招生的考试录取比重,扩大推荐、保…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4,(6)
<正>1977年冬,关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大门再次面向莘莘学子敞开。恢复高考,成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是1977年7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他于千头万绪中抓住恢复高考这一关键环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恢复高考的决策,是1977年8月6日邓小平在主持科学和教育工  相似文献   

5.
正刚刚结束的高考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第41届考试,首批00后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一张答卷。40年风雨兼程,每年有百千万学子通过高考开启不同的人生旅程。高考,已然成为中国人才选拔的重要渠道,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实现理想、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梯。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古今中外,人才都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  相似文献   

6.
心力交瘁的六月,牵肠挂肚的六月,决定命运的六月,对于相当一部分家庭来讲,高考是一道必须面对的门坎。恢复高考,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最得人心的举措。1977年,在百废待举之际,党和国家首先把这件大事提到议事日程,并迅速作出决定。恢复高考,使中断了10年的高考得以新生。  相似文献   

7.
<正>自1977年恢复高考,40年来1.08亿人闯过了高考的大门。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杨学为说:1966年6月,北京中学生发表了两封公开信,要求废止高考,这先于《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977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又先于拨乱反正。当时,因为11年没组织过考试,有资格参加考试的人又分散到农村去了,怎么通知他们?怎么出题?出什么水平的题?如果全国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一套考题,怎么运到各地?怎么保证同时开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恢复高考招生制度40周年。也许很多人对电影《高考1977年》还记忆犹新。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至。对于即将走上考场的莘莘学子,如果说高考是煎熬、是考验,那么,曾经参加过高考的人心中留下的则是记忆和感慨。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  相似文献   

9.
1977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大门再次打开,570万名考生从山村、渔乡、牧场、工厂、矿山、营房、课堂奔向考场,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两季考生达到了1160万人。可以说,1977年是中国才子们的狂欢年。3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当年恢复高考的重大决策,这在那个年代,不光是改变了千百万中国青年的人生,也是中国对"文革"拨乱反正的一个开端,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起点。回忆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人们不仅会由衷地敬佩邓小平的魄力,同时也不会忘记倡导恢复高考的第一人,一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  相似文献   

10.
<正>铁腕推出"栾川模式"张献会于1958年7月出生在河南省汝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两年后,张献会考上了河南大学中文系。完成了4年学业后,张献会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洛阳市栾川县。  相似文献   

11.
龙平平  张曙 《湘潮》2014,(1):6-10
1977年冬,关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大门再次面向莘莘学子敞开。570万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赶来的考生参加了当年高考。1978年夏,参加高考的考生达N610万。恢复高考,成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是1977年7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12.
徐敢俐 《奋斗》2007,(12):34-35
1977年8月6日.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到第三天.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再也坐不住了.举手要求发言。他向在座的邓小平建议.应该尽快恢复高考.这一建议得到与会专家的赞同。邓小平随即拍板:“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发[1977]112号文件《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宣布当年恢复高考。恢复高考这一决策,使关闭了10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重新打开.也激活了整个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取向都为之一变.中国人才的培养也由此走上健康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刘坚强 《党史文汇》2017,(10):36-38
<正>光阴荏苒,40年弹指一挥间。随着时间流逝,许多往事早已淡出记忆,但有些往事却被流逝的岁月冲刷得更明朗、清晰。1977年的高考就是这样,让人永生难忘。记得1977年秋刚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我心中曾涌动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然而如同暗夜里划着的火柴,亮了一下便马上熄灭了。想起1966年6月18日,距离高考就差12天了,同学们一如既往早早起来跑步、晨读,做高考前的最后冲刺。可学校大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7,(7):54-55
李柯勇等在6月11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在恢复高考30年后的今天,高考改革成了争论最多的教育话题之一。焦点一:“一考定终身”。2006年6月7日下午,陕西渭南一名女生比高考规定入场时间迟到了两分钟,被挡在考场门外。女生跪地痛哭哀求却无济于事……对于无数孩子来说,高考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轨迹的走向。“一考定终身”是人们对高考最大的不满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瑞华 《党史文苑》2007,(11):49-50
“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已过去30年了,但对那个特定时代的过来人来说,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1977年的冬天,尽管“四人帮”已粉碎一年有余.但极“左”路线仍主宰着神州大地,到处都是逼人的寒气。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就像严冬里的一缕春风拂过大地,使人们,尤其是刚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全国千百万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看到了希望,同时更加体会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的深层含义。恢复高考不但给许多人带来了人生的转机。还成为中国十年浩劫之后拨乱反正,命运大转折的第一声号角。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成为中国走向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而在当时的首都北京,三个月建起36所大学分校,实现了地方教育战线上的一次胜利"突围"。30余年后  相似文献   

17.
杨振威 《奋斗》2008,(7):59-59
时隔3年,上海终于出现了一篇真正的70分高考满分作文,这篇高考作文的思想深度和朴实的文字赢得所有阅卷老师的赞赏,专家称这是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恢复高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年动乱,高考废止。青年求学无门,国家人才匮乏。邓小平复职伊始,大刀阔斧。拨乱反正,以政治家的锐、革命家的胆略,果断决策:恢复高考!一言九鼎开天地,字字千钧得民心。恢复高考,驱散了愚昧的阴,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迎来了神州的春天、新世纪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公布,不啻响起一声春雷,使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成千上万的知青们终于有了圆大学梦的机会。大家都知道恢复高考是邓小平复出后拨乱反正的一个重大举措,但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为何能如此快恢复高考制度?这其中有何内幕?查全性又是何许人?他是如何当面向邓小平谏言并深深打动邓小平的?本文作者查阅刚刚解密的部分高层领导人档案撰写此文,为你揭开个中内幕。  相似文献   

20.
我参加高考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正逐步推进,恢复高考成为当时重视教育的"拨乱反正"标志之一,城乡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尤其在我生活的山区农村,尽管实行土地包产到户责任制,可农户还未从过去长期"大集体"的贫困中解脱出来,物资依然匮乏,生活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