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包惠僧参加一大的身份考证——兼谈包惠僧的资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成为党史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代表,"一大"代表数是12人;另一观点认为他是"一大"正式代表,因而"一大"代表数是13人,该观点又有三种看法:代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陈独秀.本文通过考证广东共产主义小组的选派过程认为:由于陈独秀等对"一大"不重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只派陈公博一人作为代表出席"一大",陈独秀托其捎去致大会的信;在通知陈公博后的较长时间广东发生一些变化,陈独秀又临时指派包惠僧前往上海解释说明,包惠僧的这种特殊身份使其不是代表而得以进入会场参加大会,与会者对其资格有不同的理解,才有"正式代表说"和"非正式代表说".决定其资格问题的关键是身份.包惠僧只是陈独秀派往上海向临时中央汇报情况的使者而非"一大"代表,包惠僧不具备"一大"代表资格.  相似文献   

2.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是党史界争论的焦点,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的正式代表,而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的代表人数应为十二人。但本人认为包惠僧应该是作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一大"的正式代表,而不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代表人数应该是十三人。  相似文献   

3.
刘婕 《党史博采》2007,(11):24-25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是党史界争论的焦点,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的正式代表,而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的代表人数应为十二人.但本人认为包惠僧应该是作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一大"的正式代表,而不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代表人数应该是十三人.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包惠僧的名字是很具特色的,一看到就会让人联想起出家的僧人.其实,他的原名并不叫包惠僧,据<包氏宗谱>载,他原名德芬,号梅生.据说他刚与董必武认识不久,董必武在写给他的信中把"梅生"写成了"惠僧",后来他就将错就错,把名字真的改成了"惠僧".包惠僧本来是共产党武汉支部的成员,1921年1月到上海准备赴莫斯科学习,但没有去成,,就留在上海,5月,他赴广州向陈独秀汇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包惠僧身份特殊:他是唯一一个由陈独秀个人指定的代表,而非由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产生的。包惠僧何以得到陈独秀如此器重和信任?探索两人的人际交往和思想联系,很有意思。他们从素昧平生到一见如故的师生;从彼此之间无话不谈的同志和战友,到大革命失败后都离开了党的事业而走上了不同道路的朋友。正是由于两人  相似文献   

6.
一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原名包道亨,又名包晦生、包一德、包一宇,1894年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后在两所小学当过近一年的教师。后来,他又当过《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公论日报》、《中西日报》的外勤记者,为了生计,曾到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四处活动。  相似文献   

7.
同刘仁静一样,另一位"一大"代表包惠僧也是中途脱党后又迷途知返.不过,包惠僧与刘仁静不同的是,刘仁静的"一大"代表资格清楚,而对包惠僧的"一大"代表资格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
出席“一大”的代表共有13人,其中北京代表是张国焘和刘仁静,上海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长沙代表是毛泽东和何叔衡,武汉代表是董必武和陈潭秋,济南代表是王尽美和邓恩铭;广州代表是陈公博,东京代表是周佛海,而包惠僧是陈独秀指派的代表。 代表的产生是和各地的建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20年5月至8月,陈独秀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首先在上海积极开展建党活动。他们以新青年社为中心,经常组织座谈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改造等问题。后来张东荪、戴季陶等人相继退出,余下的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筹备成立共产党,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相似文献   

9.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全国有七个地区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一共十五人。在此次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在中共“一大”会上,包惠僧和毛泽东地位相同,表现各异。27岁的包惠僧发言活跃,28岁的毛泽东沉默寡言。“一大”一结束,包回到武汉,担任湖北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回到长沙主持湖南共产党的工…  相似文献   

10.
1921年4月,第三国际派代表马林(荷兰人)来中国,6月初到上海,与他同来的还有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俄国人)。他们和上海党的发起组取得联系,建议早日召开全国党代表会。由上海发起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一大。 7月下旬到上海参加大会的13名代表有:湖南,毛泽东、何叔衡;湖北,董必武、陈潭秋;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刘仁静、张国焘;山东,王尽美、邓恩铭;广东,陈公博、包惠僧;东京,周佛海。 包惠僧出席会议,是陈独秀派他参加的。李大钊正在忙于其他工作,陈独秀在广东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均未参加。到会代表除原住上海的人外,多数住在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女校。  相似文献   

11.
《北京支部生活》2007,(7):14-14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12名代表及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代表全国5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2.
凡了解中共党史的人都十分清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人,其中国内同志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及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一大”代表的归宿中共"一大"代表由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出,共有12人,另一名为陈独秀派出的代表包惠僧。在党的"一大"'以后,他们在激烈的革命浪潮中,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归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7人。毛泽东1976年9月9日病逝于北京。董必武19...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早期党员包惠僧曾于1922年6月至1923年9、10月间,在北京地区从事过一年多的革命工作。时间虽然短暂,却对北京地区革命运动尤其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包惠僧与北京地区党的活动包惠僧于1922年夏来到北京。他的到来并不是进京"高升",而是被迫的人事调动。包惠僧与当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张国焘素有不和。早在"一大"会议期间,张国焘主理党的财务,负责经费及其  相似文献   

15.
在党史上,包惠僧常常成为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因为他的一大代表资格颇受争议,而其后的经历也令人嗟叹。但在新闻出版界,他却至今都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包惠僧曾经是一名记者,也因为工作的需要当过编辑,办过刊物。  相似文献   

16.
陶范 《党史文苑》2007,(10):28-29
在党史上,包惠僧常常成为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因为他的一大代表资格颇受争议,而其后的经历也令人嗟叹。但在新闻出版界,他却至今都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包惠僧曾经是一名记者,也因为工作的需要当过编辑,办过刊物。  相似文献   

17.
寻找中共一大“第十五人”照片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凡了解中共党史的人都十分清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人,其中国内同志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及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相似文献   

18.
苗体君 《党史博采》2011,(10):55-60
1979年7月2日早晨,85岁高龄的包惠僧起床后多有不适,晚上10点40分,包惠僧突然猝死在家中的床上,医生诊断是“腹主动脉瘤”破裂,大量失血而死。由于包惠僧身份特殊,他追悼会的悼词很难拟定,在他去世20天后,即1979年9月22日下午4时,包惠僧所在的工作单位国务院参事室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包惠僧举行追悼会。  相似文献   

19.
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开幕,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齐集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个令人关注的事实是,"一大"13名代表中,竟然有5人为湖北籍,他们是: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他们在时代洪流中涌现,后来却经历了各自迥异的人生历程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党章的诞生     
《实践》2016,(6)
正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来自7个省市的13名代表,齐聚李汉俊之兄、社会名流李书诚家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名代表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山东的邓恩铭、王尽美;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广东的陈公博;日本的周佛海;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会场陈设简朴,但气氛庄重。会议进行到30日晚上,代表们正在开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