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孟友亮 《党史文汇》2017,(10):39-41
<正>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恢复高考已经40年了。年届八旬的我,当了一辈子中学教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恢复高考后的时光,尤为呕心沥血,负重前行。但一想到"桃李满天下"就格外欣慰,所有付出都值了。特别是回想起恢复高考初期将近10年参加省高考阅卷委员会组织的高考阅卷的特殊往事,心潮起伏,倍感荣幸。迎接恢复后的首次高考1977年10月,恢复高考的喜讯传来,大家奔走相告。高考,成为热门话题,牵动着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恢复高考招生制度40周年。也许很多人对电影《高考1977年》还记忆犹新。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至。对于即将走上考场的莘莘学子,如果说高考是煎熬、是考验,那么,曾经参加过高考的人心中留下的则是记忆和感慨。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  相似文献   

3.
龙平平  张曙 《湘潮》2014,(1):6-10
1977年冬,关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大门再次面向莘莘学子敞开。570万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赶来的考生参加了当年高考。1978年夏,参加高考的考生达N610万。恢复高考,成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是1977年7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张刘学红的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准考证,时间为1977年.这张准考证,重启了停滞11年之久的高考.当年,全国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27.3万.我国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高考恢复了!1977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报》,被人们争相传阅.这个好消息犹如春雷,让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激动不已.他们在田间、在工厂、在牧场、在矿山重拾书本,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4,(6)
<正>1977年冬,关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大门再次面向莘莘学子敞开。恢复高考,成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是1977年7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他于千头万绪中抓住恢复高考这一关键环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恢复高考的决策,是1977年8月6日邓小平在主持科学和教育工  相似文献   

6.
1960年,我读完三年级,就和弟妹随着被下放的父母到了凯里,至1977年上大学离开,我一共在凯里生活了17年。1966年,我上初三之后,就停课闹革命。1968年,我到凯里西北边白腊公社当了知青。后来在砖瓦厂、农药厂、供销社工作过,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北大,当年北大中文系在贵州的招生名额只有2个。1977年高考的时候,凯里一中过去的学生,从初一到高三,有6级学生参加高考,但好像只考取了两个,我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自1977年恢复高考,40年来1.08亿人闯过了高考的大门。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杨学为说:1966年6月,北京中学生发表了两封公开信,要求废止高考,这先于《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977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又先于拨乱反正。当时,因为11年没组织过考试,有资格参加考试的人又分散到农村去了,怎么通知他们?怎么出题?出什么水平的题?如果全国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一套考题,怎么运到各地?怎么保证同时开  相似文献   

8.
《党员干部之友》2007,(4):10-15
自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至今已经30年。 30年一个轮回,在肯定高考改变千万人命运为国家选拔有用之材的同时,人们也听到了质疑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田得林 《共产党人》2007,(18):54-55
在我幼小的时候,经常听祖父田得林、祖母韩正英说起西征红军在我家住过的一段往事,曾在我的心灵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对地方党史的学习,使我深深地懂得了那段往事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心中常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民国时期,我家是庄上的大户人  相似文献   

10.
1977年12月14日,陈少敏同志在北京逝世.21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追悼会,会议由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主持,李先念、王震等领导同志参加.当我在电视里看到这一场景时,不由地想起了60年前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也许有些城里人认为农民土气、自私、狭隘,看不起他们。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觉得农民的纯朴可爱,为了国家的发展,他们总是在默默地奉献。每当回想起我劝老马家三次拆房让地的往事,都让我对农民深怀敬意!1979年,我在大队当民兵营长,  相似文献   

12.
<正>求学时代1960年8月,吴志强出生于上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志强正好赶上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同济大学,攻读城市规划专业。1985年到1988年,吴志强在同  相似文献   

13.
周贤奇 《党史纵横》2009,(12):39-40,56
杨秀峰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公众传颂的共产党员的楷模。在杨老晚年,有幸在他身边工作,耳濡目染,对他崇高的思想和情操有更直接的感知,使我终生难忘。每当回忆起那一件件难以忘却的往事,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振奋的情景,就仿佛杨老仍然活在我们中间。时间流逝,往事悠悠!  相似文献   

14.
岁月的流逝,不时冲刷着我对往事的记忆。廖海涛烈士光辉的形象和崇高的品德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不可磨灭。廖海涛,是上杭早期的党的领导人之一,在闽西  相似文献   

15.
二战期间隐蔽战线上的地下情报工作者深人敌人内部,出生人死,用生命和鲜血获取敌人秘密军事情报鲜为人知的往事,不但没有由于时间的流逝而湮没,反而随着大量秘密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革命生涯中,许多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忘了,但高台大血战却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每年一月份,往事便涌上心头,让我怀念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首长和战友们。  相似文献   

17.
高台大血战     
在我的革命生涯中,许多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忘了,但高台大血战却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每年一月份,往事便涌上心头,让我怀念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首长和战友们.  相似文献   

18.
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一群特殊的高校学生,他们的名字叫工农兵学员。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持续7年的工农兵学员招生成为历史。而1976年的那一届,也就成为了最后的工农兵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张涛 《党建文汇》2007,(5):43-43
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当年第一次高校招生座谈会举行,讨论参加高考的学生资格。  相似文献   

20.
正禹门正启,期待鱼跃。走过了多少个奋斗的春夏秋冬,终于走进这个芳菲如雨的七月。这是一场特殊的高考。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年的高考推迟了一个月,戴口罩、测体温、设立隔离考场,自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以来这是第一次。与其说今年的高考是对莘莘学子的特殊考验,不如说是高考前他们就已经在作答第一道试题:只有经受得住风雨的洗礼,才能抵达光明的彼岸。7月7日,全省35万余名考生,亲身体验了这个特殊的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