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布什政府对朝政策有其产生的根源和国内外的制约因素,形成了"单边"到"多边"的对朝政策转变过程并表现出特有的规律。对此认真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布什政府的"单边"到"多边"的对朝政策进行整体和宏观把握,厘清布什政府对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印尼对于在印尼海域非法捕鱼的外国渔船实施"沉船"政策已有多年,近年来被炸沉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印尼"沉船"政策涉及渔业、渔民、渔业执法、非法捕鱼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印尼的"沉船"政策是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政策。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渔业是印尼的立国之本,但是,印尼的渔业发展水平并不高,渔民是最贫穷的群体之一。由于国内资金短缺,渔业管理与执法能力不足,非法和没有受到管制的捕捞活动普遍存在,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下,印尼政府通过高调实施"沉船"政策来显示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决心。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沉船"政策遭到外界的众多批评,并且对佐科政府建设"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可以预见,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佐科在总统的第二任期内,仍将继续实施"沉船"政策。  相似文献   

3.
“发展-安全关联”:中美欧对非政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9.11"事件后,发展与安全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深化,发展政策的安全化与安全政策的发展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西方学者就此提出了"发展-安全关联"概念,并逐渐普及。出于对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复杂反应,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利用"发展-安全关联"政策对中国施压,要求与中国就非洲问题展开合作。与此同时,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从"发展-安全关联"视角思考中美欧对非政策的潜在冲突和协作空间成为必要。中国更强调发展与安全并行的对非政策;而欧盟的对非政策正处于从发展政策为主导向安全政策为主导的过渡时期;美国则强化了其以安全政策为主导的对非政策。不同的政策方法可能导致中美欧未来在非洲政策上更多的冲突,但同时也提示了更大的协作空间,继而为中非关系和中美欧关系提供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1988年至今,印度对缅甸外交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从"孤立"军政府到1993年的"建设性接触"政策,再到2012年印度总理访问缅甸期间确定的"互联互通"外交战略。本文在纵向梳理印缅外交关系变化历程的基础上,重点探析印度对缅甸外交政策演变的动因和特征。尽管"互联互通"外交有助于印度实现多重战略目标,但由于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政策的实施前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纷争不断的南海主权争端,美国多年来形成了对主权争议不选边站队、反对妨碍航行自由、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三不"政策。但是近年来,随着菲律宾和越南等国不断在南海寻衅滋事,南海紧张局势持续升温。出于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美国开始积极地介入和干预南海事务,在旧有的"三不"政策基础上,对其南海政策做出两项直接针对中国的调整,即反对以历史依据提出主权声索和反对以双边谈判的形式协商解决南海争端,从而形成了美国针对南海的"五不"政策框架。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美国日益偏离其对南海主权争议的"中立"立场,在偏袒菲律宾和越南等国挑衅行为的同时,公然挑战中国多年来坚持的南海政策立场,导致南海主权争端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协》2020,(1):18-21
一场高质量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如同一场"好戏",既要有内容深刻的"剧本",又要有能充分展现的"舞台",还要有功底深厚的"主角"。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目标,是通过组织委员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交流,既能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助力党和政府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7.
金玲 《欧洲研究》2012,(5):17-28,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推动并放大了德国在欧盟的地位和作用。欧盟成员国出于不同的政策理念和利益诉求,对德国在危机中的表现持不同期待和评价,反映出巨大的认知差距。其中,"专制领导"、"犹豫领导"以及"法德主导"是三种典型认知。上述多重认知是欧盟制度缺陷、法德行为方式以及成员国利益分歧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欧盟建设当前处于关键节点,德国如何应对上述认知,进行政策选择,对于欧盟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周茂荣  杨继梅 《欧洲研究》2012,(3):17-27,159
"欧洲学期"机制是欧盟为应对和克服主权债务危机而推出的一项深化和扩大政策协调、完善其经济治理的重大改革举措。本文通过对"欧洲学期"机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与创新、其初期效果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的分析,认为该机制虽然在政策有效性和合法性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在制度设计上具有明显的创新和突破,标志着欧盟财政协调制度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9.
冷雪梅 《美国研究》2012,(2):97-113,5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及美苏实力对比的消长,美国对海湾地区外交政策的战略考量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研究和梳理美国新解密的国家安全档案,这一时期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得到展现:虽然对伊拉克的"偏向"政策在这一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相互矛盾的政策却迭次而出,甚至并行推进。尽管对伊政策不断调整的过程体现了美国的海湾战略由意识形态主导向经济和政治利益主导的转移,但政策的乱象最终却是以美国与伊拉克在海湾战场上的兵戎相见而终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美国政策失误酿出的苦果。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朝鲜实施"极限施压":一方面,动员国际社会对朝鲜进行全方位制裁,以此给朝鲜制造经济困难,并通过部分石油禁运阻碍其国家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通过军事威慑对朝鲜施加安全压力。美国的政策目标是通过和平方式令朝鲜弃核以最终保护自身和盟国的安全。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政策主要建立在对美国自身实力、国际格局和朝鲜现实的认知基础上。然而,施压只会加剧朝鲜的不安全感令其更加倚重核武器;而"美国优先"的对外战略不断冲蚀着美国主导的国际对朝反核扩散统一战线,这就是"极限施压"政策的困境。这意味着该政策难以实现其预期目标。为了解决朝核问题,朝鲜本身的调适、美国对朝政策的调适,以及国际社会的协调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特朗普政府的北极政策秉承"美国优先"的执政理念,将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行动视为对美国的"挑战",否认气候变化是导致北极问题的主要因素。基于此种认知,特朗普政府的北极政策特别注重美国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的维护,对北极事务进行"安全化",注重加强美国在北极地区的能力建设,但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方面则明显滞后。特朗普政府的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北极事务的国际合作,为北极治理增添了地缘政治竞争的色彩,不利于北极事务的善治。  相似文献   

12.
自近代至当代,无论是出于客观的现实还是主观的意想,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对中日之间出现的所谓"结盟"总是心怀忧虑与揣测,为此,采取坚决反对和瓦解的政策,对中日关系进行牵制.  相似文献   

13.
2016年9月2日,连续执政27年的乌兹别克斯坦铁腕总统卡里莫夫因病突然辞世,引发国际社会对"后卡里莫夫时代"乌国家走向及对外政策的格外关注。既要"继承"首任总统卡里莫夫的外交遗产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及执政的合法性,又要调整卡里莫夫的"自守、自主"外交,以重塑乌"开放"形象,来为国家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和出路。在"变"与"不变"的张力及挑战下,乌新政府继承了卡里莫夫外交"避免与区域外大国过分亲近及不参与政治军事联盟"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奉行积极的中亚地区政策,使乌外交呈现出从恪守原有方针转向推行积极有为的外交政策的新动向,促使了中亚国家关系"回暖"及地区一体化进程重启。这对中国在中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及上合组织深化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与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取得的丰硕的实践成果相比,对该政策机制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直到近年来才出现繁荣的迹象。本文对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理论研究中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视角——"欧洲化"和政治社会学进行评介:首先从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欧洲化"研究与一般"欧洲化"研究的区别、分析框架、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介绍"欧洲化"视角;其次从欧盟安全与防务场域及其发生学、防务超越民族国家三个方面介绍政治社会学视角;最后讨论在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不同于传统一体化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3月28日,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直备受关注的"单独两孩"政策在我省正式"落地"。"单独两孩"政策"落地"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自此,放开"单独两孩"政策尘埃落定,正式走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安倍经济学"实施五年,其经济增长效应显现,不仅实现了二战后第二个长景气,而且也帮助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公民党联合)在大选中大获全胜。然而,由于企业设备投资增长乏力且企业收益不佳、失业率下降、工资低、就业环境恶化等原因,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由此,"安倍经济学"下的经济增长被称之为没有"实感"的增长。而经济政策相互矛盾且缺乏延续性,经济政策重点偏离经济现实等,安倍政府政策的失误和错位导致了"安倍经济学"的负效应。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安倍政府必须采取激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和措施,消除巨额财政赤字,提高工资、刺激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实现有"实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0月,奥巴马因预算和债务上限危机取消其亚洲之行,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失速"的集中表现,日本等国舆论还出现奥巴马政府开始"轻视亚洲"的论调。1的确,相对其第一任期时而言,美国亚太政策在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的首个年头显露一定程度的"疲态",但奥巴马政府落实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深耕细作"不可忽视,美国针对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有反弹和反制的可能性,美国加大对亚太地区政策资源投入、重塑和巩固其对地区事务主导权的决心和韧劲不应  相似文献   

18.
王琛 《东南亚研究》2020,(1):69-88,156
战略文化对一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印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曼陀罗思想"的影响。"曼陀罗"是指一种同心圆的结构,由核心与边缘组成,其变化由核心决定,并延伸具备了一种战略文化的内涵。本文对印尼自建国至今历经的外交政策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其外交政策变化深受"曼陀罗"这一战略文化影响,在其历经的苏加诺、苏哈托、后苏哈托等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曼陀罗"结构,并且由于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核心不同,其边缘也发生了变化和延展。从战略文化视角对"曼陀罗思想"等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不仅有利于理解印尼的外交政策,而且能够为中国对印尼政策提供相关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板垣退助晚年的对韩认识和态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未能早日实现"征韩论"表示遗憾;其次是对近代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帝国主义政策进行维护和辩解;再者则是为统治朝鲜半岛积极出谋划策。他从地缘和历史的角度视朝鲜半岛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外廓,辩称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和平",绝非侵略,甚至认为日本吞并朝鲜是"出于迫不得已"。他既对日本吞并朝鲜欢欣鼓舞,也为"征韩论"未能早日实现表示遗憾。其实质,可以说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权而完全忽视他国的国权,这是其思想的最大局限和最为人批评之处。  相似文献   

20.
自美国建国之日起,美国政治家中就存在着两种不同截然不同的"土地观",即以自然权利为基础的"自由土地观"和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财政土地观"。这两种土地观既是对美国西部广袤公共土地的不同政策安排,也包含了对西部领地政治发展前景的不同设想,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国国家建构道路,是"美国梦"的两个早期版本。在建国初期,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限制和东部保守势力的权力垄断,财政土地观确立了自己的决策主导地位,成功体现在联邦政府的土地法令中。随着西部政治发展的成熟和自由土地势力的崛起,美国在19世纪上半叶逐渐完成了从"土地财政"向"自由土地"的土地观转向,最终实现了土地政策的民主化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