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文 《党史博览》2013,(3):30-31,40
叶剑英的讲话转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胡绳前辈在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所作文章《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中这样写道: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几个月,社会上传出了他的一段谈话。这时,"文化大革命"似乎已经临近尾声,但谁也不知道局势将如何发展。据说那年6月13日毛主席讲的这段话,说的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后  相似文献   

2.
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之风,从新中国成立前后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温,主要原因是毛泽东本人提出不再提毛泽东思想.据胡乔木回忆,1949年1月,毛泽东在修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时指出:将草案中的"毛泽东思想"一律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将"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改为"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在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强调不要把他与马恩列斯并列,说如果并列起来一提,就似乎我们自己有了一套,而请马恩列斯来做陪客,这样不好,我们请他们是做先生的,我们做学生. 1954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起草了一个《关于毛泽东思想应如何解释的通知》.《通知》说:"党章已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它的内容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同一的."《通知》特别说明,"毛泽东同志曾指示今后不要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重大误解.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对此,他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便是其中之一。大量的调查研究,成为毛泽东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源泉。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讲堂录》中写下这样一段话:"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1917年暑期,他邀同学萧子升游历了长沙、宁乡、益阳、沅江、安乡5县农村,广泛接触社会生活。1918年夏,他又同蔡和森到益阳、沅江、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出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说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  相似文献   

5.
正青年毛泽东十分尊重和关心女性,他曾引导和帮助5位女性走上革命道路,鼓励她们解放自己,争取革命胜利。这5位女性中有的是他的亲属、亲戚,也有的是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和苦难的童养媳。毛家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烈士毛泽建是毛泽东的堂妹,因为家里很穷,毛家又没有女儿,9岁那年便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她的乳名叫菊妹子,"毛泽建"这名字是毛泽东给她起的。毛泽东的父母相继去世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酷爱读书,并且用心用脑去真读、真学、真思考,"攻书到底"。对经典的和重要的书,毛泽东反复读。对马列著作,他总是常读常新。在延安,他对曾志说到自己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  相似文献   

7.
走近毛泽东     
正一代伟人毛泽东已经离开他所热爱的中国人民有43年之久了,"说不尽的周恩来,研究不完的毛泽东。"我们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的历史已经为毛泽东留下了一个任何人也无法去取代的位置。毛泽东不但是中国人民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今天我们又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去走近毛泽东和感悟毛泽东,即毛泽东他自己是怎样去谈论和评价自己的?他是怎样在不同的地点、环境与公开场合里去谈论和评价自己的经历、性格、思想、工作方法及理想和志愿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与国际友人谈他“对已经发表过的东西”的满意度时说:“《实践论》算是比较满意的,《矛盾论》就并不很满意。”主要矛盾理论是《矛盾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作为我们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论,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做了杰出的理论奠基,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手迹》已扩大到12卷。这个新本子纠正了一些旧版的错误,例如《七律·长征》的一件手迹上,此前版本大都删掉了落款上"为孩子书"4个字,这次恢复了,传达了毛泽东特别亲情的一面。毛泽东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他老人家自己也很珍重,至少有4份手迹。他写的第一份是给周恩来的。此前发表的手迹都是题款在前,即先写"毛泽东书赠恩来同志"等等。但真是这样吗?因  相似文献   

10.
王蒙 《党史文汇》2017,(12):29-32
正毛泽东爱读书,读了很多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读了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还是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感。一个忙于各种事务的党的最高领导人,读书多到如此地步,没有想到。《精讲》附录列出毛泽东一生阅读和推荐阅读的31个书目,就占用了94页篇幅(而这当然不是他一生阅读的全部),琳琅满目、浩瀚汪洋,令人愕然肃然。再看看毛泽东早年所发出的"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奇男子"的心愿,他是说到做到了。毛泽东是  相似文献   

11.
这次看36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朱毛"二字是全剧的一个高频词。毛泽东先上井冈山,接着朱德带着毛泽东派人送去的《三国演义》下册,也抵达井冈山,来了个"二册"合一,"朱毛"会师。剧中,通过朱德、毛泽东和陈毅等人之口,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朱毛不  相似文献   

12.
最近,福建省邵武市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工作的机关退休干部,将他收藏的六卷套册的《毛泽东选集》展示了出来。该套《毛泽东选集》发行于1947年10月,由"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编辑,"晋察冀边区出版社"出版,"边区中央书局"印刷发行,每册定价12000元(当年边区发行的货币值),仅发行1200套。据史料记载,该套《毛泽东选集》发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将进入推翻国民党蒋介石反动统治的解放战争前夕。  相似文献   

13.
正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现实需要。"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他还深刻指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全党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要求调查研究时"‘身入’更要‘心至’"。领导干部要更好履行职责、开展工作,不仅要做调查研究,而且要善于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做正确的调查研究,首先要端正态度,  相似文献   

14.
霞飞 《党史博采》2004,(12):4-10
从1975 年9 月到1976 年9 月,是毛泽东在世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毛泽东的心情是复杂的。在这一年里,他做出的重要决定虽然有失误,但他做出的一些带有关键性的决策仍然证明了他的英明。他晚年的一些行为,仍然证明他与人民心连心。1975 年9 月,毛泽东自己决定评《水浒》收场,他仍然支持邓小平整顿1975 年7 月下旬,毛泽东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后,看东西很困难,便由中央办公厅找来北京大学教师芦荻帮助他读古典文学书籍。8 月14 日,毛泽东在读古典小说《水浒》时,谈了一些对这部小说的看法。第二天,芦荻把毛泽东的谈话整理成一份谈话记录。因为毛…  相似文献   

15.
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人民日报》在第1版发表了毛泽东的《诗词三首》.《贺新郎·别友》便是其中之一,并附有作者手迹,但没有词牌、题目和题写时间,似乎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毛泽东的离别感怀之作.1941年,曾当过毛泽东塾师的堂兄毛宇居主持编纂《韶山毛氏四修族谱》,他在"毛泽东"条目中写了"闳中...  相似文献   

16.
正陈独秀、王明、博古等,在中共早期领导层中都是以理论出名的。反观毛泽东,一直在国内搞革命,而且长期从事实际工作,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专心去学习理论,所以早先几乎没有人认为他是理论权威。当时扣在他头上的帽子名称就是"狭隘经验论"和"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但毛泽东确实在山沟沟里探索出不  相似文献   

17.
史海一粟     
正毛泽东善于运用数字思维毛泽东曾回忆:"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他要我学珠算。"在这段经历的影响下,毛泽东非常善于运用"数字思维"指导实践。比如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长冈乡调查》等调查报告,数据之准确,展现的会计功力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张元济不让儿子进自己的企业1932年,出版家张元济的独子张树  相似文献   

18.
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潮》1993,(9)
本期发稿之际,我们高兴地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一篇谈话记录《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和汪东兴同志的文章《毛主席关怀身边工作人员的成长》。1960年,毛泽东在他67岁生日这一天,邀请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便餐。席间,他引经据典,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这样一个道理。他要求身边的同志从高从严要求自己,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的讲话亲切诚恳,富有哲理,感人至深。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汪东兴同志将这篇珍藏多年的谈话公之于众,并有感而发,同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两篇文章对当前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很有现实意义。为及时把它奉献给读者,限于篇幅,原定刊发的《关于毛泽东“非权力影响”的思考》一文未能安排,请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毛泽东1942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著名演讲中有过这样一段精彩论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一直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而学以致用更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信手拈来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正《论语》第六章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冉耕得了重病,孔子前去看望,冉耕却没有开门,而是隔着窗户与孔子交谈。冉耕为什么没让自己的老师进屋呢?南宋大儒朱熹在给《论语》做的注中道明了原因。原来,冉耕长了癞疮,因此他主动把自己隔离在屋内,以防传染给别人。孔子隔着窗户探望冉耕,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对传染病进行"隔离"的较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