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2017,(2)
正电视剧《于成龙》作为2017年的开年大剧,收视率屡创新高。该剧讲述了被清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的生平功业,再现了他胸怀社稷、心系民生、清廉淡泊的为官风范。于成龙出仕时已45岁,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横跨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地方的各级职务基本没有落下,从穷乡僻壤的广西罗城知县开始,知州、同知、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直至巡抚、总督。说到这些,清  相似文献   

2.
李闯 《群众》2020,(12):63-64
于成龙(1617—1684),山西永宁人,少时勤奋好学、博学多识,23岁考取副榜贡生,45岁时被清政府授任广西罗城知县。一位年近半百、早已错过了人生干事创业黄金期的书生,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西南边陲县城为官,仕途可谓不顺,然而于成龙却能怀揣远大理想,凭借着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先后升任合州知州、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直到最后官拜两江总督。在两江总督不到三年的任期内,留下了世人所熟知的“于青菜”之美名。  相似文献   

3.
梁章钜字宏中,号苣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徙居福州,所以自称是福州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举,嘉庆七年(1802年)成进士。曾任礼部立事,充军机章京,升用员外郎,授湖北荆州府知府。道光年间,历官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前后五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因病辞官,此后即闲居家中,专事著溢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王毅鸣 《前进》2014,(10):61-62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山西永宁州(吕梁市离石区,其出生地现划入方山县)人。他生活于明清改朝换代的战乱动荡之世,44岁出仕广西罗城,至67岁病逝于江宁(南京),在23年的宦海生涯中,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始终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为政精神,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风范,深得广大民众的爱戴和康熙帝褒赞。  相似文献   

5.
两个于成龙     
正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的一天,两江总督于成龙向皇帝提了个过分要求:推荐江宁知府的接任者。报告寄出后,于成龙既满怀期待,又感到不踏实。几天前,江宁知府陈龙岩不幸病故。两江地区辖今天的江苏、上海、安徽和江西,是帝国经济文化中心,财政收入占全国一半还多。江宁府作为两江地区政治中心,两江总督、军区司令、江宁织造、江苏按察使甚至安徽布政使,都在这里办公。加上江苏巡抚驻苏州,江宁知府的升迁机会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6.
自光绪二年(1876年),刑部侍郎袁保恒奏请“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的左宗棠再奏“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最终实现台湾建省——晚清台湾建省历程人们都非常熟悉,学界也有很好的研究。但人们并不清楚,清代前期曾有康熙六十年平台将领蓝鼎元“易台湾总兵而设提督”、雍正末年台湾知府沈起元“台湾道行巡抚职权”和乾隆二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吴金首倡台湾建省之议。  相似文献   

7.
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市离石区,其出生地来堡村现划入方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崇祯十二年(1639)举为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曾三次被举为“卓异”(清朝考核官员的制度,清廉和才能优异者)。康熙二十三年病卒于江宁(今南京市)两江总督任上。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生活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革故鼎新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其先祖于坦为明景泰甲戌科进士,弘治间官至巡抚。明后期于氏家道式微,其父于时煌以耕田为业,为人忠厚良善,“里中…  相似文献   

8.
总督与巡抚的斗争 清代地方首长,以总督、巡抚为尊(新疆、东北等地,未设行省以前,不在此例),然而,总督与巡抚相较,谁是老大呢?总督仂口兵部尚书衔)是从一品.巡抚(加兵部侍郎衔)是正二品;总督辖地有至二、三省者,巡抚则只管一省。如此,则总督似为巡抚的上官,巡抚得听从总督的号令。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总督与巡抚,特别是同驻一省的督、抚.为了谁当老大,常常打得头破血流.以致满城风雨。朝野不宁。此即清史上有名的“督抚同城之弊”。  相似文献   

9.
《中国统一战线》2011,(10):31-31
陈星聚,字耀堂,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生,道光二十九年中举,历任福建顺昌、建安、闽县、仙游、古田等地知县,后升任福建省台湾府淡水、漉港同知。光绪四年(1878年),清政府设立台北府,调陈星聚任台北知府。中法战争爆发后,他竭力筹集款项,购置弹药武器,招兵扩军,修筑工事,  相似文献   

10.
鄂尔泰一生建树颇多,政绩斐然,但以其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云贵广西总督期间(雍正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725年11月30日)至九年七月初六(1731年8月8日)的政绩最为突出。他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开辟苗疆,既扩大了清王朝...  相似文献   

11.
杨志文 《前进》2016,(1):59-61
正栗毓美(1778—1840),字含辉,号箕山,又号朴园。山西大同浑源人。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粮盐道、开归陈许兵备道、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护理河南巡抚,道光十五年(1835)任河东河道总督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道光二十年(1840)二月病故于治河工地。因治理黄河有功、办事实心,道光帝赐谥"恭勤"。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其撰写了墓志铭。《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把家风列入党员领  相似文献   

12.
何述强 《当代广西》2009,(13):54-55
清代两江总督于成龙被康熙皇帝誉为“廉吏第一”,他的初仕之地是广西罗城(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库全书》收有他的《于清端政书》,开篇第一卷就是《罗城书》。  相似文献   

13.
“高行清粹”是康熙皇帝为廉官于成龙所题祭词,时至今日已338年,如今读来仍让人思今惜古,感慨万千。于成龙45岁任广西罗城县令。县衙茅屋三间,垒泥台办公。他为官清廉,颇有政声,先后由县令,直隶巡抚最终官至两江总督。但他每每上任途中都一路自带盘缠,租驴车一辆,沿途自找客栈从不惊扰当地州府县衙,他自知权大必肥位有“油”,便约  相似文献   

14.
杨志文 《前进》2015,(1):51-52
<正>担当,古今之意相通。清代山西大同浑源籍能臣廉吏栗毓美所坚守的担当之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今天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栗毓美(1778—1840),字含辉,号箕山,又号朴园。嘉庆七年(1802)朝考二等第二名,以知县用分发河南,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粮盐道、开归陈许兵备道、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护理河南巡抚、河东河道总督。他为官38年,不仅是一名廉吏,更是一名能  相似文献   

15.
何峰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20(1):F0003-F0003
湖北近代水警的前身是1853年由曾国藩创办的湘军水师,1868年改称长江水师。1902年张之洞创办武昌警察总局时,设立的水局是湖北近代真正意义上水警之始。1909年,张之洞从汉、岳两标水师营各调舢板船十余只,每船配以三生七快炮,常川派驻武汉岳洲两处,专意训练炮学教育,讲求战术。此为水师将士集合教练学习新智之始,也是湖北近代水警的前身水师教育之始。1910年,武昌府知府、湖北高等巡警学堂提调陈树屏借清廷“立宪”之机,再次提出筹办湖北水面警察局。总督瑞澄以驻鄂水师的巡防营与水警性质类似为由,拟将驻防湖北的长江水师共八处…  相似文献   

16.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  相似文献   

17.
吴保初上疏     
范泓 《同舟共进》2011,(1):29-29
吴保初(字彦复)是"清末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位即湖北巡抚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之子陈立三、福建巡抚之子丁惠康。这些人之被称为"公子",以高阳的说法,"今有达官之子,或则胸怀大志,卓尔不群;或则真慕风雅,诗文有声,与酒食征逐的纨袴,大异其趣,自然就成了出类拔萃的佳公子……"吴保初之父吴长庆为清末广东水师提督。  相似文献   

18.
学会放弃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了《一代廉吏于成龙》,感触很深,一方面,为他的清正廉明所震憾,在那样一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腐败成风的大染缸里,他出污泥而不染,一身正气,一生清贫,敢于大刀阔斧地向贪官开刀,确实难能可贵。另一方面,又为他遇到的好运叫绝。他在短短的二十四年仕途生涯中,由一个普通知县升任两江总督,可以说,春风得意,扶摇直上,最后,还获得了“天下第一廉吏”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公之德兮,水盈豫州之泽兮.公之神兮,呵护豫州之民兮.公乎其来兮,天上狂澜须回兮.公平其去兮,盖莫不如泣而慕兮."这是当年老百姓在栗大王庙祭祀栗毓美所唱迎神送神曲中的唱词,表达了对栗毓美深深的怀念之情. 栗毓美(1778-1840),字含辉,号箕山,又号朴园.山西大同浑源人.在河南、湖北等地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粮盐道、开归陈许兵备道、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护理巡抚、河东河道总督.因他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不畏权势、体察民情和治理黄河有功,道光帝赐谥"恭勤".  相似文献   

20.
蒋元枢(1739年-1781年),字仲升,别号香岩,常熟港口镇(今属张家港市)人,清乾隆年间台湾知府,为加强清廷对台湾的统治、巩固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元枢祖父蒋廷锡是清雍正年间文华殿大学士,《明史》总裁,著名花鸟画家。父亲蒋溥是清乾隆年间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世称父子宰相。元枢幼承家学,操行严谨,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中举,历任福建惠安、仙游、崇安、建阳、晋江等地知县,后升任同知(即知府副职),驻防厦门。厦门为澎、台咽喉,元枢悉心筹划,严加管理往来船舶,屡举便民便商之政,深受福建总督赏识。乾隆四十年(1775年)晋升台湾知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