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情     
用“情有独钟”、乐在其“钟”的谐音来形容农工党员王安坚先生对收藏事业的钟情,一点也不过分。这位被钱君淘先生称为“钟表王”的收藏家,其藏品和人品都在收藏界留下了口碑。他用几十年的时间换来了钟表艺术的荟萃一堂和对钟表工艺的研究成果。30多年来,王安坚先生...  相似文献   

2.
一位年逾古稀、满头白发的老人,不愿在香港颐养天年,却三天两头在香港与福建漳州两地之间奔忙。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香港漳州同乡总会常务会董事、香港环球天然有机肥(漳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生先生,一个平平实实的中国人。让中国产品成为外国人面前的“洋货”王金生先生祖籍南靖县,1925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他五岁回中国,一年后,父亲便与世长辞。由于家里穷,所以他念过小学,便停学在家。几十年来,他靠勤奋自学,一步一步地走上成材的道路。他当过小学教师和校长,还当过卫生院见习生、钟表修理匠。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钟…  相似文献   

3.
在批评教育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原则,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限效应原则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就准备捐款,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未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在我们的平时教育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后觉得意犹未尽又重复批评,使学生极为不耐烦。其实第一次批评时,学…  相似文献   

4.
撞钟     
撞钟小芮长期以来,人们鄙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认为这是混天思想。如今我觉得当和尚撞钟,这是他的岗位职责。每天真要能恪尽职守将钟撞响,应该说这是个好和尚。怕就怕当“和尚”不想撞钟或不撞钟。更有甚者认为每天上一上岗就不错了,让我“撞钟”还得另外再加钱。当...  相似文献   

5.
今年 58岁的樊立生,一生坎坷。 年轻时,学了一身修表手艺的他却因留有“资本主义尾巴”,受管制长达 10余年; 80年代,刚被“平反”得以重见天日的他就拿家中的全部资产作抵押,投资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私立技校; 90年代,已腰缠万贯的他又把自己辛苦一生赚得的 500多万元,连同多年来收藏的价值 2000多万元的钟表全部拿出来,建造了一座占地 20亩的钟表博物馆;如今,博物馆建成了,而他除了这个博物馆,却已是一无所有,其中包括亲情。 修表匠长了个“资本主义小尾巴” 樊立生,焦作人,出身贫寒,少年时缺吃少穿。为了学个手艺,将来…  相似文献   

6.
2002年11月1日下午我接到农工党上海市委驻会副主委朱冰玲来电,全国人大常委、我们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近日在上海调研,他想参观我父亲生前创建的家庭钟表博物馆———王安坚钟表博物馆。放下电话我直往家里赶,就是想在领导来之前把家中打扫整理一下,把馆中的各式古董钟表全部重新上弦开启,迎接我党中央领导的光临。匆匆吃了晚饭,我便提前到楼下大门口等候,约19:50分领导坐的小车到了,这时我母亲也在六楼的楼梯口等候李副主席的来访。李副主席一跨进“王安坚钟表博物馆”,首先看见的是墙上挂着周谷城的题词“钟表…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20日,河南省西峡县个体户许龙华怎么也没想到帮友“揽储”赔了储户1.3万元不说,如今又缠上官司,被法院判决再赔偿储户7000元损失。好心帮朋友“揽储”埋祸根故事还得从10年前说起。1992年初,家住县城工贸区、时年30岁的许龙华筹借一笔款,在工贸区自家的楼房内成立了豆制品加工部,生意十分火爆。这年秋天,一天晚上9点多钟,忙碌了一天的许龙华和妻子蒋婉平刚刚打烊,准备休息,就传来一阵敲门声。疲惫不堪的他不想下楼,就不耐烦地大声说:“谁呀?”“我是阿宝呀。龙华快开门,我有事找你。”许龙…  相似文献   

8.
沉睡的青春     
台湾文艺片《沉睡的青春》描述了一位久困于“老徐钟表行”的女孩徐青青(郭碧婷饰),在母亲出走、父亲酗酒消沉之后,只好由她接手钟表修理的工作、肩负起延续这家老字号的责任。似乎,她就要永远地随着一屋子流逝的滴答钟表声,慢慢隐没于消沉的黑暗之中。  相似文献   

9.
诸晖 《今日上海》2011,(2):46-47
早在1884年,上海的钟表收藏家王安坚就在自己的住家创办了“王家钟表博物馆”。此后,一个家庭收藏馆的群体在上海逐渐涌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以“陈宝财蝴蝶”、“陈宝定算具”、“赵金志钥匙”、“蓝翔筷箸”、“卫治安奇石”最具代表性;1997年~1998年,上海家庭收藏馆的发展一度达到高潮,最多时数量达到了200家。  相似文献   

10.
在见梁伟浩先生之前,最先触动我好奇神经的,是他父亲给儿子起了个好名字,这也许是梁伟浩今天之所以成气候的“原动力”。在中国方块文字中,“伟”和“浩”均含“大”之意,以“伟浩”为名,“大”、“大”相连,其意无穷。当我同1米80身高的他第一次握手时,我几乎脱口而出:“人如其名”——“伟”岸现于身,“浩”气藏于胸。对于眼前这位汉子将17年前的一家小型钟表作坊变成今日蔚为壮观的“得利”钟表王国,而后又将自己的公司在伦敦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的奇迹,我并未感到太大的惊奇。让我感兴趣的是:作为企业家,他是成功者;而…  相似文献   

11.
“万场长,我这就去跟你学养獭兔!”“万场长,我也想养獭兔。”……炎炎烈日下,人们争先恐后地围着“科技咨询台”前的一位年轻人问这问那,尽管已是午后一点多钟了,人们还是不肯离去。人群围住的年轻人叫万广辉,平舆县万方养殖总场场长。这是他在参加驻马店地委组织...  相似文献   

12.
李先生号称是上海滩上屈指可数的资深职业投资人,经营业绩无比辉煌。但老谋深算.机关算尽的他,有一天居然会阴沟里翻船,仅在短短的两分钟之内,就眼睁睁地看着990万元的“血汗钱”,在自己眼皮底下被划入他人的账户,随即被迅速提走。绝望的他在准备自杀之前,抱着一丝侥幸,拨打了报警电话……  相似文献   

13.
赞赏的力量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还不会……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能找个好工作……老 师都是为你好……”又是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教,学生A低着头,眯着眼睛,一言不发。显然 我那母亲式的智慧之词又一次在他装聋的耳朵面前失败了。  我做学生A的政治教师已半年有余。第一次政治考试他竟然得了零分,印象中的他课堂 上总是将他那肥硕的身体斜靠在椅子上,上课总是低着头,偶尔抬起头看看墙上的钟表,一 脸木然的样子。坦白地说,我不喜欢这个学生,看得出来,他也不喜欢我的政治课。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他的才能。课堂上他的笔不停地写…  相似文献   

14.
王礼 《八桂侨刊》2004,(2):52-53
黄运来先生是广东潮州普宁县人.他从有记忆起,就生活在痛苦中.因为他是“地主的狗崽子”。任何一个孩子和大人,打了他都白打,没人管;要是他打了任何一个孩子,那怕只是碰了人家一下。人家大人孩子找上门来,他的父亲都得逼他低头认错。当然还得挨一顿打。“地主崽子”还敢打人,那真是自找苦吃。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有许多从商的台湾人.他们的成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光彩。今天,我们走进这些台湾人、体味一下他们的人生。 杜旺龙:“情订奇缘” 这一天、杜旺龙特别忙.那些被化妆师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新娘在他眼前晃来晃去。记者等了一个小时才与他搭上话,他疲倦地靠在椅子上,伸出五个手指头说:“一个婚纱照要拍5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三对新人交叉着照,真有点吃不消了”已经是下午2点半钟了,杜旺龙还没有来得及吃午饭,天天如此,已经习以为常了。 六年前、30岁的杜旺龙还是台湾博爱中心的一名艺术指导教师,到北京参加与中央美术学…  相似文献   

16.
李爱国原是巴盟五原县人,1979年高中毕业后,因贫病交加,只好回乡务农。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1988年,这位不甘心寂寞,有着对钟表电器执着追求的年青人决心脱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家生活,带着梦幻般的还想,带着一颗炽热的心,进入城市,开始了家电钟表行业经营。十年来,李爱国能从只懂家电钟表知识和专修技术,而不懂管理的修理工成为一位既懂理论。又能修理。又善管理的企业经营者,从白手起家,到今日拥有百万资金,并与全国各地30多个厂家。外商建立了业务往来,拓宽了路子,商场实现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资金进入…  相似文献   

17.
角色迷失带来“常见病”第二炮兵某旅有一指导员,有着多年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任职经历。2007年10月,上级机关抽调他到一个临时单位任党支部书记,面对这项重大施工任务,这位指导员很想干出成绩,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增光添彩、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工程还没开工,来自10多个单位的官兵就“各自为战”;开工后,“各自为战”的情况更为严重。常常让他有劲无处使,不仅影响到了他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让他从一名党支部书记变成了一名带队干活的普通干部,因为“领导不力”,工程延期了15天才完工,为此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上级的批评,而且还挨了处分。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他笑笑说:“不需要那么久,三个月就可以了。”三个月后,他去移民局,果然获得批准。他的朋友知道后,十分不解:“你年龄比我大,钱没有我多,申请比我晚,凭什么比我先拿绿卡?”他微微一笑,说:“因为钱。”“你来美国带了多少钱?”“10万美元。”“可是我带了100万美元,为什么不给我批反而给你批呢?”“我的10万美元,在我到美国的三个月…  相似文献   

19.
466号的温暖     
1964年,南非的罗本岛监狱来了一名新犯人,他的代号是“第466号”。随后,他被关进4平方米的牢房,开始了地狱般的生活。此后,466号每天都要到采石场做苦工,动作稍慢就有被毒打或丧命的危险。为了改变现状,在一次放风时,466号大胆地向狱长提议:“监狱的院子里有片空地,我想开辟出来种菜,您看可以吗?”没等他说完,狱长就用鞭子封住了他的嘴。可466号没死心,一有机会就找狱长求情。终于,有一次狱长不耐烦地说:“想种就种吧,别再烦我了。”而且,还破天荒地给了他番茄的种子。此后,一到放风的时候,466号就会去照料菜园。  相似文献   

20.
成和 《现代人事》2003,(10):40-40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子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史书记载他听音乐后,如痴如迷,并把音乐作为对弟子的教育内容之一,还把“乐”与“礼”并提,强调“以乐治天下”。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还不懂得歌词意思的幼年时代,就会唱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了。他说:“我听了音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