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杜峰  曾军 《理论前沿》2006,(10):46-47
2006年4月14~15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办了“中美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外交学院、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驻华使馆官员等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观点作如下摘要:一、中美关系现状评估与会学者认为当前的中美关系呈现出三种特征:复杂性、脆弱性、稳定性。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崔立如研究员认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两国领导人的新共识。在多次场合中,中美两国的领导人都表示出中美关系是…  相似文献   

2.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本文认为苏联因素、台湾、越南问题、国际国内局势变动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产生了程度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并且使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有起有落。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国际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最为重要的外交突破之一  相似文献   

3.
凌胜利  魏斯莹 《外交评论》2013,30(1):151-154
2012年10月27—28日,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的"未来五年的中美关系:议题与挑战"中美学者战略对话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20多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对话。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卢静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外交学院副院长朱立群教授、外交部美大司蔡伟副司长、外交学院院长助理王帆教授、美国进步研究中心梅勒妮·哈特女士先后致辞,认为就未来五年中美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10月 2 7至 2 9日 ,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的“2 0 0 1年国际重大问题研讨会”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 30多个单位的 5 0余名国际关系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就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和国际恐怖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认真的学术对话。一、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是与会会员们讨论的重点之一 ,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中美关系的定位。学者们普遍认为 ,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中之重。有学者提出 ,中美关系中定位问题是关键。改革开放前 ,中国把美国定位于“敌…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12至13日,外交学院举办了"中美国际关系比较研究:理论与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乔治敦大学和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外交学院等多所高校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近30名专家学者与会.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教授代表学院致辞.美国福特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华安德(Andrew Watson)出席会议并讲话.在两天的讨论中,两国学者就中美两国国际大战略、"9·11"后的中美关系、东亚地区秩序、国际治理以及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政策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行为和国家间关系进行解释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利益 ,但国家利益不是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 ,它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的观念的建构。冷战后中美两国在国际体系内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对应观念建构 :意识形态对手身份、霸权国与潜在挑战国身份和相互依赖的认同 ,它们在竞争着两国对自己国家利益的定义 ,从而导致中美关系冷战后时期的三次大的危机和起伏 ,但两国最终没有走向根本对抗。这三种观念建构在新世纪仍然竞争着两国国家利益的定义 ,并规定着中美关系的基本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系的好坏对中美两国和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中美关系的波折,除了一些客现因素外,美国的反华势力特别是所谓蓝队的兴风作浪起了较大作用。要推动对中美人民和世界人民都有利的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世人应该认清蓝队的面目和用心,并与之进行有策略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80年代邓小平对中美关系中两次波折的处理王保勤中美关系自两国建交以来经历了多次波折。最近,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又罩上了一层新的阴影。此时,回顾一下80年代邓小平同志对中美关系中两次波折的处理,是有益的。一、80年代初,对里根政府在台湾...  相似文献   

9.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6):F0002-F0002
江峡(1953-),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供职于华中师大历史系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于中国现代史与地方革命史的教学和研究。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亚利桑那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任国际学生学术事务专家,熟悉了解中美两国历史政治文化与高等教育。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全球教育,国际政治与中美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中美关系发展的新阶段许冬梅朱燕丽发展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之所在,对维护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意义重大。1972年中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发展历程,风波迭起,从1996年夏天以来基本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去年...  相似文献   

11.
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 70年代初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被打开后 ,为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开辟了道路 ;80年代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经贸关系得到迅速发展 ,但其间还时有起伏 ;90年代 ,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大步发展 ,已经成为支撑中美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美国是对当今国际社会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国家,中美关系的发展状况受到普遍关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1949-1969年间,中美两国处在严重的隔离和对立之中;在1969-1989年间,中美关系有所缓和,但仍处在国际社会冷战格局的笼罩之下;1989年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仍力图称霸世界,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大发展中国家,在妇女参与地方自治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有许多相似之处。过去的十多年里,两国都为此做出了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两国妇女参与地方自治的实际情况并不如预期乐观。通过对中印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的制度、政策和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对中国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是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研究项目“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迄今已有7年时间。不久前,合作双方特别是就第三阶段研究“1969-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探讨,涉及诸如:1969-1972年的中美关系;1973-1979年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中的苏联因素;海峡两岸内部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两国一方面不仅在多个领域存在利益的交汇点,而且在战略目标层面及对外政策上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寻求到对话和合作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双方在战略目标、利益趋向和政策框架上存在着本质区别,由此决定了中美关系具有和而不同、异而不和与和中有异、异而相争相互影响、各有侧重、交错推进的基本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两国在战略目标、利益趋向与政策框架的比较分析,揭示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是关系到全球和地区稳定的战略性课题。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中美两国应该充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合作模式和合作道路。这种新型合作的根本原则就是“和而不同”。中美关系发展贯彻“和而不同”原则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围绕中美关系中的一些概念,如距离、差异和分歧等,必须予以重视、理解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鹏 《外交评论》2010,27(2):1-7
中美关系经历2010年初的博弈并转圜,下一步将走向更深刻的战略竞争还是长期战略稳定?本文从国际体系变迁和世界权势转移两个视角出发,总结分析了近期中美关系变异的新特点、美国对华战略判断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势进行了探讨。与其说得出了具体结论,不如说提出了新的问题。因为中美关系的走向从来就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售台武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售台武器问题张清敏台湾问题曾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两国建交后,台湾问题仍是笼罩在中美关系上的阴影。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刊用向台湾出售武器干涉中国内政。“冷战”结束后,美国大规模扩大对台湾的军事销售,提高与台湾关系的级别,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中越两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宗旨相同,都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保障劳动关系之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两国劳动法的具体制度设置不同.使得用人单位受到的约束不同,导致两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文章就中越两国劳动法律制度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进而对我国劳动法可以借鉴越南劳动法的一些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求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中美战略关系经过30多年发展的累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现转型和超越已变得越来越迫切。但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和国际格局的快速转换使中美战略认知清晰化的难度明显增大,战略认知不确定导致战略调整难以到位,战略调整不到位直接影币两国战略良性互动和关系的稳定发展。美方作为中美关系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更加主动地采取实质性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