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烟 《现代领导》2001,(2):37-37
半个多世纪以前.美国《生活》杂志曾推出一本题为“战胜日本日”的专辑,其中一幅取材于8月14日纽约时报广场人民欢庆胜利的情景的照片:画面中一个高大的黑发水兵正搂着一名白衣护士的腰热吻,这张被冠以“世纪之吻”的照片.使摄影师艾森斯达一举成名,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引为世界新闻摄影的杰作可是有谁想到,这张“看上去很美”.又十分有政治意义的照片却是一件“膺品”,  相似文献   

2.
栗史 《政协天地》2009,(8):47-48
40多年来,我拍了许多照片,有新闻照、风景照、纪念照……大多数照片都镶在一本一本精美的相集里。唯有一张既没有底片,也没有相片的“照片”,却深深地刻在我脑中。不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我闭起眼睛,就能清清楚楚地看见这张“照片”。要问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那得从1964年讲犯.  相似文献   

3.
《干部人事月报》2009,(23):76-76
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做了一些关于水结晶的科学实验,并把现场用显微镜拍摄的些照片收录到《水知道答案》一书中,该书出版后震惊了全世界,迅即被译威16种语言畅销全球。这类实验大意是:在水的旁边放一张写上字词的纸条,或张照片,或对着水说好听或者刺耳的语言,放上段音乐,心里产生些念头……水结晶就呈现出相应的结构,从而证明了水“能听”、“能看”。例如,将写有“爱,感谢”的纸贴在水瓶壁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述评唐美玲、尉建文 ∥ 青年研究. 2002,(7)提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在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等主要研究刊物上的有关“青少年与媒体”的文章的分析,考察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的状况,并且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研究张积家、陈俊 ∥ 应用心理学. 2002,(2)提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成功恐惧有四种,分别与人际、家庭、学业和事业有关。成功恐惧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恐惧负相关显著,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成功…  相似文献   

5.
车振宁 《人民公安》2007,(21):10-10
一张野生华南虎照片,一种对野生华南虎的期待,主流媒体的跟进报道以及纠缠不清的照片真伪纷争,这些都让周正龙这个原本名不见经转的陕南农民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1997年,27岁的天津青年张某通过表哥认识了美籍华人陈先生,当时陈任美华中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陈给他看了自己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合影的照片。张顿时眼前一亮,他借机向陈借用“意向书”和合影照片,得到陈的同意。张首先仿制了一份真假难辨的“意向书”。然后,他拿着那张“陈与克林顿”的合影照片到天津市一家大型商场的电脑绘图专柜制作了另一张“合影照片”,只不过站在总统旁边的陈先生换成了张本人。 一切办妥之后,张通过杨的父亲认识了天津一汽贸经销有限公司的杨,杨看了张的“意向书”和照片后,立刻相信了他,—人达成共…  相似文献   

7.
《公民导刊》2008,(3):44-45
案情简介 2008年1月27日。有网民在某网站“香港讨论区”的成人贴图区,上传了一张疑似陈冠希及钟欣桐(阿娇)的艳照。当晚,有人在“香港讨论区”上,以英文留言称曾看过该张艳照,并表示是陈冠希修理手提电脑令照片外泄。28日下午,网上流传第二张疑似陈冠希与另一个绯闻女友陈文媛的艳照。29日下午,自称“EdisonChen”的网民发布与第一张艳照相连的四幅连环照。与此同时,有网友宣称这些照片是出自一短片,并准备上传该短片。  相似文献   

8.
《上海支部生活》2007,(1):50-50
据《环球时报》报道,日本内阁府2006年12月9日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显示,认为日中关系“良好”或“基本良好”的比率达21.7%;对中国有亲近感的占34.3%,较前上升1.9%。日本媒体在其报道中纷纷惊叹这是“时隔4年日本国民对华好感首次出现上升势头”。《日本时报》10日的报道直接将这个结果与首相安倍联系起来,称“民众对中国的情感有了一些好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首相安倍10月的北京之行”。两国专家认为,这无疑是两国关系向“良好”转化的“信号”。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如何报道艾滋病?大众对艾 滋病会作何种反应?媒体扮演了关 键角色。如果媒体本身对此认识不 够,渲染过多的恐惧情绪,传达给 读者的就是更多的恐惧。因此,客 观、科学、全面的报道,对于促进 公众的认知极为重要。” 美国 赛星浩  相似文献   

10.
《人民公安》2012,(6):7-7
一张独坐小区门口弹古筝的照片.让四川省成都市某小区保安员陈红走红网络。他被网友冠以“文艺保安哥”的头衔,一时间围观者甚众。  相似文献   

11.
一张女子抱住摩托车的图片,似乎瞬间击中了媒体对国人道德的预期,立即被贴上“大妈讹老外”的标签,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随着真相浮出水面,以讹传讹、煽风点火的信息传播者和众媒体,被重重掴上一记耳光。  相似文献   

12.
《乡音》2016,(1):6-6
读者朋友,在您前进的脚步中,一定会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珍贵照片。这一帧帧照片,镌刻下您工作或生活中的铿锵足迹,记录下一段铭心的往事。本刊2016年的征文活动,便以“我有一张政协照片”为题,请您谈谈珍存的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它拍摄于何时,在做什么……读者将聆听您的讲述,与您共同走进昨日的时光。热忱欢迎我省各级政协工作者和...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12,(4):60-60
近日,一张南京城管的照片在网上走红:城管队员在整治一处占道鱼摊时,采用围观的方式执法,使摊贩感到不好意思,最终主动收摊。这种执法方式被网友称为“眼神执法”。  相似文献   

14.
一位朋友问我:日本有没有像“3·15”这样的日子?我自认到日本的时间较长,比较了解日本,便根据自己的记忆回答说:“没有!”结果我错了,一查资料,像中国“3·15”这样的日子,日本是确定在5月30日的。这一天,被称为“消费者之日”。但我要说,日本每年的这一天并没有像中国的“3·15”那样搞得声势浩大,没有各种媒体的集中曝光,也没有那种企业面临此日时的危机感,而是平稳和谐,与往日依然。从这种静谧之中,可以感受日本消费者已经不必为权益去大声疾呼了。  相似文献   

15.
梦生 《今日广西》2007,(14):53-55
2003年冬,上海一家大医院收到了一位叫刘宝敬的人写来的求助信,他自称是山东省苍山县一家工厂的工人,因家庭负担过重,决定将自己的一只肾、一只眼球和骨髓“卖掉”,信中还附了一张照片。医院立刻回信说明:根据我国法律,人体器官不允许买卖。这件事到这儿似乎就结束了,但在不久后.医院负责人无意中看到山东一个频道里报道照片上的全国劳模正是那个要“卖器官”的刘宝敬!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媒体对日本地震集体呈现“报道疲劳”后,灾后的日本逐渐淡出国际新闻的一线。然而,这个国度看似渐趋平静,实则仍风波不断、暗流涌动。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障世界》2006,(10):54-56
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一张领袖照片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他随身珍藏此照片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几十年来,他时刻牢记领袖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世界冠军”,而把那段辉煌历史尘封在自己的记忆中.从未显山露水,直至近日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10,(3):114-115
据新华社报道,3月17日,有媒体以“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为题,报道山西有近百名儿童不明原因致死致残,反映他们发病与接种存贮过程中“高温暴露”的疫苗有关。报道发出当天,即被新浪、腾讯、凤凰等网站在显著位置采用,并迅速成为舆论热点。  相似文献   

19.
高王凌 《同舟共进》2011,(12):53-54
一时沸沸扬扬的“毛罗对话”——1957年7月,罗稷南在上海询问毛泽东:“要是鲁迅今天还活着,他会怎么样?”毛答:“鲁迅么,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有了黄宗英的“亲聆”之后(《炎黄春秋》2002年第12期,可贵的是还配有一张现场照片),从一个史家的角度看,已经可以“定案”了。但若从史学的角度看,则还有些话可说。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某幼儿园给园内每个孩子制作“儿童艺术挂历”,其中一页画面居然是幼童身穿日本和服、手拔“日本军刀”的照片,背景还配有“太阳”燃烧、散发光芒的图案,然后以每本58元价格卖给家长。一名5岁男孩问妈妈,“我拍了穿和服的照片,会不会变成日本鬼子?”(见2005年11月26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