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中国主导筹建的亚投行已经升级为当前全球金融治理领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亚投行热折射出的主要问题是经济问题政治化、区域问题全球化、多边问题双边化以及技术问题复杂化;其深层的内在逻辑是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不合理性,以及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各国推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强烈愿望与改革事实上的不可得性之间的尖锐矛盾,而并非所谓的中国影响力在亚洲乃至全球的扩张。亚投行对于全球金融治理的冲击更多地是观念层面上而非实际意义上的冲击,其全球金融治理意义则是增量上的改革以及对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贡献和改变。目前,中国应坚持从细处着手、务实稳健的亚投行战略,利益交换、互惠共赢、由东至西、以海带陆、舍短求长、后发制人应当成为这一战略的核心原则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全球金融业遭重创,贸易大幅萎缩,资本流动不确定性增大,全球经济格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虽然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发达国家总体复苏步伐缓慢,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良好,全球经济增长趋缓,金融体系结构可能存在新的风险,政府财政政策抉择艰难,全球流动性可能萌发新的资产泡沫,货币体系调整存在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反弹迅速,但也面临资产泡沫、产能过剩、金融风险等一系列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两股重要的力量,正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发生一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意义最为深远的变革。未来10–15年,全球金融体系将出现如下变化: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实现从八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的彻底转变,而二十国集团的根本缺陷将意味着一个制度更加虚弱的金融治理时代的来临;主权财富基金和信用评级公司将成为全球金融体系新的重要行为体,进而加剧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权力冲突;国际社会将加强对资本跨国流动的监管,新凯恩斯主义将取代“华盛顿共识”,成为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国际货币体系将出现从“美元独霸”向“一超多强”的转变,新兴国家将加快推动其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国际货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个转变过程将充满各种新旧力量的争夺和竞争,从而导致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和不安。与此同时,中国逐渐进入从贸易崛起到金融崛起的新阶段,并开始深度介入国际金融关系,因此积极维护自身日益扩大的国际金融利益和国际金融安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此,中国应该借助当下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的各种有利时机,采取积极的金融外交手段来提升自身的国际金融地位,夯实自身的金融安全保障,以实现大国金融崛起的宏伟图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Fintech)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并深刻改造了金融业的原有业态,对国际金融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新金融是金融业的未来,为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措施,以壮大本国金融产业,在国际金融竞争中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国际上围绕新金融的竞争不断加剧.本文首先对新金融的概念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概述当前全球新金融发展现状,展望新金融的发展趋势,并就世界各国的发展政策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需要开展基于中国视角的全球治理研究,尤其是要制定中国的全球治理战略.该战略应在理论上阐述中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世界观,在实践上提出中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方案,并应具有综合性、着眼于长远、现实可行且能够为其他国际行为体所接受和分享.中国的全球治理理论、中国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国与现存国际制度改革、中国与地区问题治理、中国的国际领导等议题应是中国的全球治理战略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拉美金融逐步与全球金融一体化黄红珠80年代中期以前,拉美国家对金融部门普遍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在大多数拉美国家中,资金的移动受到严格控制。比如,最高利率由政府规定,但由于通货膨胀不断攀升,实际利率经常是负的;外资进入金融体系(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实际上...  相似文献   

8.
全球资源争夺,特别是石油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极力控制世界石油的开采权和定价权,并维护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我国的资源供求矛盾也日益突出。为应对资源短缺问题,我国不仅应采取有效应急措施,更应制订中长期资源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还应广泛深入地开展节约活动。  相似文献   

9.
全球治理一度呈现出多边停滞、瓦解和重塑的突出特点,随着美国总统选举结束、建制派回归,多边停滞和瓦解的态势可能减弱,未来全球治理秩序将呈现出大国回归多边博弈的基本态势。美国建制派回归后,对华“规锁”将呈现升级态势;将从疫情期间主客观“脱钩”逐步过渡到选择性“脱钩”,全球价值链呈内卷化;美国欲强化同盟政治,试图按价值观划界;系统内其他国家不愿选边站,表现出“骑墙”姿态。为此,中国亟需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包容性改革、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重视经济安全并避免“脱钩悖论”、求同存异及推动功能性领域合作、注重国际国内“双层博弈”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经济出现了四大增长点:非常规能源革命方兴未艾、先进制造业强势回归、大数据应用异军突起、基础设施建设蓄势待发。这将可能引发美国经济增长提档加速、世界经济发展态势转变以及国际实力格局洗牌。对中国而言,机遇略大于挑战,应研究和借鉴美国创造新增长点的经验教训,设计和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点,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以页岩革命推动能源产能和安全建设,培育和塑造中美务实合作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企业应对:内外兼修化解风险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走的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在金融危机袭来,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形势下,企业面临的海外市场环境无疑更加严峻,那么,"走出去"的企业应该如何积极面对,化解风险呢?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处在发酵过程中,世界经济虽然已经开始缓慢复苏,但还缺少能够带动经济强劲增长的亮点。并且,一些比较大的发达经济实体像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许多金融问题还处在逐渐解决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基于经济实力成长和国际需求向区域乃至全球提供具有中国元素与范式特征的金融公共产品,既是中国与相关经济伙伴谋求共赢的一种制度安排,亦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展现相应国际责任感的重要平台。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既要着力提升全球性公共产品的设计与供给能力,更要在强化现有机制化平台的基础上,有序扩大人民币的国际行为空间,以摆脱美元的战略锁定。中国亟需打造以凝聚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战略新兴产业体系,以人民币为核心交易货币之一的全球贸易体系,结合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力提升的综合性国家竞争体系,构筑贸易与金融新边疆,锻造中国金融资本力。  相似文献   

14.
With political consensus on carbon neutrality, competition for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has focused more on establishing climate-related regulations and green standards and the dominance of green industrial chains in th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de, etc. China should participate in and proactively lead the formulation of green rules and collaborate with all parties to promote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相似文献   

15.
熊岚 《现代国际关系》2023,(7):104-123+145-146
在东盟和中日韩的共同努力下,东亚金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受到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美国滥用金融制裁等因素影响,东亚金融合作呈现出积极适应外部变化的新趋势,特别是“10+3”成员国开始推动本地货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东亚金融合作新动向主要受到国际货币体系变动和地缘政治博弈两方面的影响,东亚国家在外汇储备库、地区债券资本市场和本地货币上的合作,意在持续降低自身和地区的脆弱性,并非主要是内生驱动的金融一体化努力。鉴于现有制度安排为美国与东亚国家之间、中国和日本之间以及东盟与中日之间三组关系相互作用下的平衡选择,为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中国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深化东亚金融合作、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地区金融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同时积极谋划亚洲货币基金方案,为解决地区金融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作为联通欧亚大陆的重要国家,乌克兰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在该倡议框架下与中国进行基础设施、投资、贸易和人文领域的全面合作。但就地缘政治环境而言,乌克兰在短时间内很难摆脱俄罗斯的压力,顿巴斯冲突和族群矛盾使得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困难重重。因此,尽管中乌合作拥有较好的历史基础,但面临的诸多挑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东欧地区的安全困境、合作规模及方向、乌克兰的政治状况、弱+弱合作模式的瓶颈等,均对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构成负面影响,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是未来推进双方合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矿业投资发展迅速。鉴于市场竞争程度、开发成本及自身实力等原因,许多中国企业选择了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本文对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开发矿产资源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勒比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却是全球面临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威胁最大的地区之一。气候变化不仅阻碍了该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威胁到这些国家及其人民的生存。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加勒比国家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一是为了寻求国际支持,推动进程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二是为了提高地区气候治理能力。加勒比国家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主要策略包括积极参加国际气候谈判,最大限度地争取话语权和主动权;以及积极争取国际援助进行地区气候治理。加勒比地区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关于气候问题的主张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提高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并提升了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应加强与加勒比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通过巩固双方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合作、增强在地区气候治理方面的合作和实施综合立体的合作模式等路径维护双方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权益,并促进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对华对冲政策进入了相互依存加制度约束的新阶段,出现了新特点。中国的某些邻国也配合美国政策,增加了其对华平衡政策中的对冲性因素。中国外交应认识新现象,提高制度建设能力,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治理正面临新旧动能转换以及规则竞争加剧等复杂而严峻的局面,需要凝聚新共识并激发新的合作动力。以G20杭州峰会为标志,中国已经确立了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的新方向,正强化内外统筹、机制建设和智力支撑。未来中国要进一步结合自身发展转型的优先领域和节奏步骤,以G20和地区机制建设同步推进为抓手,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包容、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