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阔别月球50年后,2022年9月3日,美国重返月球的努力再一次止步于倒计时3小时。按照计划,当天美国东部时间14时17分,“太空发射系统”火箭首飞,将搭载“猎户座”飞船执行无人绕月任务,并在随后第二次飞行中载人绕月,第三次飞行载人登月。但这枚研制了11年的火箭,再次因为故障未能起飞。  相似文献   

2.
读家     
《新民周刊》2022,(8):32-33
热点A中国一箭22星创纪录2022年2月27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遥二”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22颗卫星分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3.
热点     
《新民周刊》2023,(20):30-31
<正>A中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23年5月29日11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正式亮相: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6月5日,上午10时44分,中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准时起飞,将3位航天员送往空间站。这是长二F第14次发射,也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起飞,中国空间站由此进入在轨建造阶段,并在年内通过连续6次发射完成建造任务。1992-2022,中国载人航天迎来三十而立之年。  相似文献   

5.
问天几何     
经过13小时的太空飞行和状态设置,2022年7月25日凌晨3时13分,长征五号B发射的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在近地轨道成功对接,中国两个超过20吨的轨道舱段首次太空“握手”,神舟十四号三位航天员进入问天实验舱。中国人的太空家园空间就此增加了一倍,接近100立方米。这是中国推力最强火箭与世界最大单体载人航天器组合的首次太空之旅,既是中国航天工程能力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中国探索太空之路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热点     
《新民周刊》2022,(45):32-33
摘要:A中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11月29日晚,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组成,费俊龙担任指令长。此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按计划,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  相似文献   

7.
热点     
《新民周刊》2023,(16):26-27
<正>A中国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考台试车圆满成功4月24日,“中国宇航新动力铜川试验中心”所属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考台试车圆满成功,可正式投入工程应用。航天液体动力学术技术带头人、六院科技委主任谭永华表示,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顺利建成,并圆满完成考台试车,标志着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试验能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12,(43):72-73
除了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以外,我国还掌握一种抱爪式交会对接技术。10月23日在上海钱学森图书馆开幕的"圆梦九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壮丽航程"专题展览上,9次神舟系列飞船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被一一呈现。就在同一日,俄罗斯联盟TMA-06M号飞船搭载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3名宇航员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前往...  相似文献   

9.
冯志刚 《新民周刊》2012,(24):60-63
最近的中国值得关注的不止是上天的"神九",还有下海的"蛟龙"。从3000米到5000米,再到7000米的海底深处,是一个怎样波澜壮阔、新颖无比的海底世界。据6月19日消息,8点40分左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经坐底,下潜深度6908米,3名潜航员将在海底进行取样工作,这将是世界上首次载人潜水器在这么深的海底采集样品。  相似文献   

10.
韩国航空中心建设基地的确定,标志着韩国将进入全面自主地开发宇宙航空业的时代。自1992年以来,韩国共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1号韩国之星、科学实验卫星2号韩国之星、科学实验卫星3号韩国之星、通信卫星无穷花1号、通信卫星无穷花2号、通信卫星无穷花3号和观测卫星阿里郎1号等7枚人造卫星。但是,这些卫星都是借助于美国、印度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火箭发射的。韩国航空宇宙研究所曾分别在1993年成功地发射了单节式试验火箭,在1998年成功地发射了双节式试验火箭。但由于没有用于和平目的的火箭发射基地,只好利用70年代…  相似文献   

11.
游本凤 《新民周刊》2012,(23):58-60
你知道中国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发动机推进剂加注是依靠自行车打气筒加压进行的,而发射时控制时间的机构是利用市场上买来的小闹钟改装的,火箭的点火装置是用手电筒灯泡内的钨丝裹上硝化棉制成的,发射控制室则设在泥土堆成的地堡内,指挥员依靠手势和喊声来指挥火箭的发射。  相似文献   

12.
阿晖 《新民周刊》2022,(34):54-57
美国人准备再度登月。8月2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树立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的巨型火箭,准备执行这个宏大计划的首次发射——“阿尔忒弥斯1”任务之时,距离1972年人类最后一次登月已过去了50年。  相似文献   

13.
《消息报》1990年9月6日刊载苏军力和能源等的一些统计数字,现选译如下: 苏联武装力量情况(1990.1.1.) 总人数399万3000人州际弹道火箭1398枚潜艇弹道火箭940枚重型轰炸机162架各军种战斗机8207架坦克63900辆步兵和装甲运输战车76520辆齐射火力火箭系统、炮和迫击炮66880门潜艇113艘大型舰船(包括航空母舰)113艘部队和武器部署在所有共和国的领土上。核武器只部署在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的领土上。战略用途火箭部队项目部署在除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的所有共和国里。  相似文献   

14.
《新民周刊》2012,(23):54-54
"天宫"终于住人了。当这一个初夏,"神九"与"天宫"由人手动交会对接成功,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走得相当成功。回顾起步阶段的筚路蓝缕,航天人从皖南广德的大山里走出来,当我们的航天员,他们和她们,在近地轨道日复一日完成各项工作之时,历史也将铭记深山铸"箭"的前辈航天人,比如钱学森,比如王希季,还有许许多多未被记住的姓名。...  相似文献   

15.
石渝 《新民周刊》2012,(37):48-49
"百年星舰"不只是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其突破性的技术与革新,将使星舰不同凡响。390年前,一伙清教徒朝圣者开着"五月花"轮船,乘风破浪,闯入"新大陆",开启了美洲殖民史。390年后的现在,有一伙地球人,准备驾驶太空"五月花"浪迹星际,移民星球,冲出太阳系,遥遥百年历程,一去不复返。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9日报道,美国航...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苏联 SV—135战斗机击落南朝鲜客机事件后,苏联防空部队情况受到国际上广泛重视。现根据最新资料作如下介绍。苏联防空部队(PVO)(前身是苏国土防空军),由国防部领导,同陆军、空军、海军、战略火箭部队并列,是苏联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7.
仰望星空的时候,很多人大概都会想:宇宙的尽头是什么?也许在不太长的时间之后,你有可能会知道是什么。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5日晚上8点15分,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基地,阿丽亚娜五号运载火箭带着韦伯太空望远镜成功升空。这架迄今最先进的望远镜,将在一个月内到达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L2点,再经过6个月的调整,它将有可能看到135亿光年外的影像,接近宇宙的起源。  相似文献   

18.
一首颂扬法国小说的壮丽诗篇──评《法国小说论》方仁杰人们在习惯把奥地利比作音乐的故乡的同时,也乐于将法兰西称为文学的故乡,这尤其是因为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多若繁星,19世纪和20世纪更有一大群文学巨匠的名字被载人世界文学的史册。江伙生、肖厚德两位教授的专...  相似文献   

19.
王煜 《新民周刊》2022,(46):42-45
月球只是深空探测的第一站。火星、小行星、木星系、太阳……中国人的航天探索,正一步步扎实前行。2022临近年末,中国航天迎来关键节点:神舟十五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中国航天员实现轮换,这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进入正式运营阶段。中国航天的下一个激动人心的最近目标,就是载人登月,这已经计划在2030年左右完成,也就是只有不到十年时间。这样的速度,完全与国际领先水平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20.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22,(12):40-40
壹上海适当放宽了免租范围,覆盖到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市国资委总经济师陈东近日表示,近期国家出台了服务业领域纾困扶持政策,提出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部分2022年租金。贰SpaceX猎鹰火箭团队正取得良好进展——今年的目标是发射60次!近日,马斯克重定今年发射目标,预计18个月内将有超过4200颗星链卫星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