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开放型经济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开放型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尽管创造出了一个日趋开放的世界 ,促进了全球生产社会化不断向新的高度发展 ,但却存在着两大缺陷———全球的两极分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经历了三次变革,随着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的形式也在相应变化,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资本主义形式。为了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相应有过三次较大的调整,即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的转化,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调整表现出在其自身范围内有过两次“部分质变”的情形。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两次“部分质变”,使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日益强化上层建筑,特别是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调整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奇 《理论探索》2004,1(5):40-41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当代资本主义对其生产关系进行了调节。这种自我调节主要表现在 :所有制关系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的特点 ,分配关系出现了收入分配社会化、公平化的特点 ,阶级关系呈现出阶级结构复杂化、管理民主化的特点 ,经济运行出现了可调控性、有序化的特点。这种调节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还有较强的生命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发现的客观历史趋势.这种趋势概括地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性质的不相容性,必然导致经济危机;面对猛烈增长的生产力对它的资本属性的反抗,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营管理必然采取日益社会化的形式,这种变化标志着由社会占有一切生产力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准备阶段,也就是说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更趋成熟.另一方面是:由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得出的结论.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的生产力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创造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这种私人占有的性质与社会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生产存在着矛盾.社会化生产的性质要求由社会占有、支配生产资料,对社会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并由社会的全体成员来享有社会化劳动的成果.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社会生产成果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这种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猛烈增长的生产力与它的资  相似文献   

6.
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在自己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生成了种种的社会化的形式,出现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种种表现。那么,它的性质如何又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怎样呢?资本主义在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中是否在社会内部产生了社会主义因素呢?这是需要我们在这里进一步研究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探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题目,必须着力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我认为,初级阶段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关键就在于这一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矛盾方面.对生产关系理论的再评价什么是生产关系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从生产总过程角度,把生产关系看作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关系,认为"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扩大要求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受到阻碍、生产社会化不能进展也要求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落后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图式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以比战前更快的速度发展,也使社会生活条件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在生产力方面,出现了所谓“四高”:劳动者的教育程度高;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在生产关系方面,有了某些新的调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国家干预经济,工人参加管理,社会福利设施的发展。据此,西方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学者”们跟着资产阶级学者叫嚷:资本主义已经是“公有经济”、“公私溶合经济”;资本主义社会是“平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消除了。例如,赫伯特·马库塞说:  相似文献   

10.
生产关系范畴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关系的理论为指导,必须把货币和资本不是看作物而是看作一定的生产关系,把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看作是生产关系一系列变化的过程。为了说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需要揭示资本流通过程和简单商品流通过程的区别,说明资本流通过程的矛盾及其解决。在此基础上,说明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是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和产物,是许多经济变革的总结,要以之前的各种生产形态的灭亡和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提。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榨取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的三个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政策的指导下,社会各阶层总体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这是让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和贫富分化的问题,并为人们所关注。就目前的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构成的影响来说,要引起重视的主要是以下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的党群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党群关系是党的十六大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它对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群关系的必要性 ,然后从分析影响党群关系的因素入手 ,系统阐述了建立互动合作型党群关系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信念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脱离经济基础、脱离价值和利益等因素,去单纯地谈论信念问题的倾向。从根本上说,这种脱离经济基础来谈论上层建筑,脱离社会存在来谈论社会意识形态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但是,批驳这种错误倾向,从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信念观,则要求我们必须对信念、价值和利益的关系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可以用贫富差距扩大这一概念来概括,而不宜用别的概念,无论是从基尼系数还是从五等份法来看,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现象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既有属于历史的原因,也有属于非正常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宜一概而论。缓解中国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的对策在于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建立起合理而有效的税收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困难重重,问题多多.必须从加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完善监督体系,拓宽监督渠道,强化对"一把手"权力授权过程、权力运行过程、权力运行结果的监督制约,确保"一把手"掌权以人民的意志为本源,以人民的利益为归宿.  相似文献   

18.
应该说,法官与法律的关系是以司法为视角进行法学研究时所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已有相关理论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两个基本结论:其一,理想的法官与法律的关系应当是:法官乃法律的有限诠释者;其二,为了更好地保证法官与法律之间的这种理性互动关系,应当创制原则性法律。  相似文献   

19.
潘承生 《学理论》2009,(17):45-47
中苏同盟的破裂,既源于中苏意识形态内在的深刻的分岐,也与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传统以及中俄两国文化差异性有莫大的关系,同时也与冷战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Margo Anderson 《Society》1988,25(3):39-47
Margo Anderson is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urban affairs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Women’s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ilwaukee. She is author of numerous articles on the history of statistics and census-taking; The United States Census and Labor Force Change;and, forthcoming from Yale University Press. The American Census: A Social His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