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有一个产生时间上的先后差别。要揭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过程,应当注意到,在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之前,唯物史观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科学的假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经历了一个“科学假说”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既没有赖以立论的严格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没有精确科学研究指明的现实物质基础,最多只是有合理成分的幻想。科学社会主义则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欧文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借鉴了十八世纪法国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其理论和实践都以性格形成学说为逻辑起点。无论从思想来源还是从逻辑起点来看,他的思想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空想性质,但他关于未来和谐、理性社会的实践对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展望未来社会的时候,已经涉及到了人的发展问题,主要涉及人的发展的内涵、资本主义制度阻碍人的发展、未来社会如何保障促进人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同样,任何一种学说(思想)的创立标志也都有其内在规定性。空想社会主义是指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幻想,它的诞生有其内在规定性。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作出界定并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作品与《乌托邦》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我们认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是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问世。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究竟是科学还是空想这一由来已久的争辩,从三个层面上展开论析,旨在说明科学理论要求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它。首先,马克思从宏观上解决了近代人类历史大趋势中一系列根本性的理论问题,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其次,把自己的理论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是马克思学说的绝对要求,他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他对社会未来发展问题的态度,从来是十分谨慎、严肃的。再次,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探索具有预测性、典型性、抽象性的特征,它既不是虚幻的空想,也不是现成的教条  相似文献   

6.
《党校科研信息》1990年第30期发表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经历一个‘科学假说’阶段》一文,认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经历了唯物史观的形成、《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这样三个阶段”,“在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之前,唯物史观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科学的假说”。据此,作者认为马克思在19世纪60年代创立剩  相似文献   

7.
市场社会主义是国外一个多世纪以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理论成果,是由经济体制或模式逐步转向政治思潮与制度的社会主义改革。其理论渊源是自由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辩论,伴随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再到实践的发展进程,市场社会主义经历了理论萌芽、理论分野、理论成熟、理论重构,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8.
西欧工业化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系统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他们从批判剥削制度入手,设计了人类应该实现的和谐社会形态,提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在今天,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和谐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初理论形式 ,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贡献。但从总体上看 ,它是非科学的社会主义 ,这突出表现在其浪漫主义特征上。它以唯心主义人性论为哲学基础 ,以人文主义的价值批判为惟一方法。非革命性和非人民性成为其社会历史观的本质 ,在道德的层面而非科学的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浪漫而抽象地构思未来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是对其的科学超越。现实中有些社会主义学者企图重新拾起被马克思主义克服了的浪漫主义因素来解释社会主义 ,这在理论上当然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空想社会主义民主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民主问题上提出了许多观点,有一些对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拟对空想社会主义民主观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论由空想发展成科学;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前提条件、政治保障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一、传统的社会主义认识论 传统的社会主义认识论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做过这样的论述“无产阶级将取得社会权力”“生产资料变为公有财产”“按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3.
强调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坚持实践高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者从事共产主义事业一贯坚持的思想基本准则,正是由于坚持这一准则,社会主义才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变为现实,从生存危机走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进入20世纪以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了三次探索。由于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崭新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理论、经验、模式可资利用和借鉴,从5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三次大的挫折。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拓者,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强调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坚持实践高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者从事共产主义事业一贯坚持的思想基本准则,正是由于坚持这一准则,社会主义才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变为现实,从生存危机走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超越,通过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搞清两者之间的界限,辩证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深入的理解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基本特点的看法,反映着他们批判旧世界时所发现的新世界的一个大致轮廓,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预测,构成了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看法和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哥达纲领批判》这三本书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将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出现不同的历史阶段。他们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首先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然后才能进入未来社会。他们把未来社会称为共…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主义是以空想的形态出现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就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种转变是依靠两大发现完成的:一是历史唯物论,二是剩余价值学说。建立在两大理论基石上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们证明了“社会主义为什么是可能和必然的”。至于由此而提出的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构想,那还仅仅是一种预测,或者说是一种“科学猜想”。这种“科学猜想”是否是可能的,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可能的,则要通过社会的未来发展才能最终加以证明。马克思之后的大多数社会主义者,未能仔细分辨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这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所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目前,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不断探索和重新认识本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客观依据,制定现阶段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我们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从理论上科学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生在现实中国场域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特性是"现实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有别于空想社会主义,并能够指导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底色。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展开,科学社会主义是兼具科学性、变革性、民族性、人民性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现实社会主义,以科学性为理论之智、以变革性为理论之魂、以民族性为理论之根、以人民性为理论之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践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