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灵魂,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必须遵循的方向。人无原则,即无灵魂,即无方向,也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事物。下级处理与上级的关系也是如此。上下级关系,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任何人都不能摆脱这一关系,都必须正确处理这一关系。而要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既有艺术性的要求,又有原则性的要求。其中,原则性的要求又制约、决定着艺术性的要求、起着把关、定向  相似文献   

2.
原金春 《侨园》2013,(8):21-21
<正>在韩国留学了几年,我对韩国人特别"好面子"留下了很深印象。作为整形医师,经常有朋友问我:"韩国真有那么多人想整容吗?"在我的印象里,韩国人对"面子"的要求近乎执著。在他们的国家里,有一种说法叫做"外貌至上主义"。一个人的容貌甚至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收入甚至前途。有熟悉的韩国朋友对我说,在韩国,女性尤其是年轻女孩在出门前,至少得化妆半个小时。如果不化妆就出门,会被人"另眼"相看。如果真的来不及化  相似文献   

3.
甘正气 《民主》2014,(6):58-59
<正>到底应求博还是求精,是普遍困扰爱学习的朋友的一个难题。求"博"可以让人找到兴趣点,通过博览群书,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就应求"精",在求精的过程中,会跨入"真博"的境界。求"精",意味着要精通。"通",即完全掌握、全面了解。即使我们的兴趣只是一个极小极小的"点",也可以通过求"精通",慢慢扩展知识面,达到"博"所需要的广度。举例而言,我们对一个人物,如林肯很崇敬,想多了解一下他,一个求"精"的人,会阅  相似文献   

4.
武艺 《侨园》2013,(9):26-26
<正>冷漠在英国生活了几年,与许多英国人成了朋友,我发现英国人身上有不少"非同寻常"的特点,对此,我把它们归纳如下。冷漠英国人的冷漠表现在他们感情上不外露,英国人不大同陌生人说话,也很少激动。即使很伤心的事,也不轻意表示出来。有人说英国人是从冰里刚刚出来的冷鱼,而英国人则总是自嘲地说:"啊,这是因为我们的气候关系。"一般英国人进餐馆,总要找一处远离他人的座位。其实,英国人看不起容易激动的民族,总是认为他们没有自己可靠。英国人不相信信誓旦旦的诺言,尤其不相信用华丽的语言做出的承诺和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徐立江  常美玲 《学理论》2013,(10):74-75,87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讨论了"有""无""变"。我们知道,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它们彼此之间密切相关,我们不能离开这个开端而进行其他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黑格尔"有"的特征是"始"",无"的特征是"非幻","变"的特征是"统一"。从最根本上来说,黑格尔使"有""无""变"成为了人们可以思维的东西,或者说是思维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你认识我不?"客人问。"不认识。"搓澡工说。"好,今天我就让你认识认识。"《水官马超群的水暴利》刊发后,读者和网友怀疑是个段子。但在北戴河官场商界,人们都相信是真的,因为马超群就是这样一个人。论职位和级别,马超群是个小官,个子也不高,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凭借"有后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虽然直接谈到"抓落实"的内容不多,但是,作为辩证法大师,他的很多文章和讲话中,间接地、非常深刻和精辟地都涉及到了"抓落实"的问题.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又如一个党,只顾发宣言,实行不实行是不管的.试问这种立场也是正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认识到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首要标准.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8.
某厂有几名工人因调资问题闹了起来,做思想工作的同志却置之不理。理由是,我们没权给这些人加工资,手中没“实惠”,说什么也不顶用。我以为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威言 《党政论坛》2009,(16):52-53
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个书法家。那天,我们几个人相约去参观他的工作室。啜着香茗,听着音乐,看着满眼赏心悦目的书画,我向那个书法家发问道,您练了这么多年书法,有没有写得最拿手的一个字?  相似文献   

10.
孟美婷 《学理论》2013,(20):218-219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的目的,教育目的就是存在于过程中。他的教育无目的论在字面意义上通常被人理解为教育是没有目的的。那么,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否真的是无目的的,还是他另有所指?它的合理性又在哪?他的这一理论又对我们现代的教育又有什么启示?通过对其《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阅读,可以对他的"教育无目的论"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主张人们过着"息交以绝游"生活。所谓"息交",最本质、最具体、最核心的含义就是不搞货币交换。只要不搞任何形式的货币交换,人们就可以完全闭关在蚕茧式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就可以断绝"交"换、停止交"游"了。陶渊明主张取消货币交换的原因有三:他长期在农村,习惯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害怕货币交换打破了他茧缚中的平静;他反对官吏们挥金如土的腐败生活,认为只要取消了货币,官吏们就无"金"可"挥",就"腐败"不起来了;只要没有货币交换,人们就可以通达"秋熟靡王税"的理想"神界"。陶渊明所谓理想是一种脱离现实、违反规律的幻想,今日应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跨越。本文认为,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包括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逾越,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逾越。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不仅可以对马克思卡夫丁峡谷设想有一个全新的理论认识,而且还可以对自列宁以后的国际共运史的实践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3.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经常在"人权"问题上做文章,攻击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胡说我们国家不讲"人权","不把人当人".他们振振有词,好象抓到了什么把柄似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权"?他们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有什么不同?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什么是"人权"?对"人权"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作历史的具体分析.所谓"人权",泛指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资产阶级政治家认为这种权  相似文献   

14.
女儿凯丽在美国学校的中文班上学到了"孔融让梨"这一课。这个故事我们中国人都不陌生,孔融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在一次吃梨的时候,他挑了最小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有位朋友到西藏"挂职"某县委副书记,任期三年,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挂职"成了"挂名"。挂职是干部交流、锻炼的一种形式,目的有二:一是支援边远、  相似文献   

16.
正闹革命的年代,土豪是一个贬义词,谁都怕沾上土豪味儿,被人民群众"打倒",成为被专政的对象。可是,历史走到今天,土豪一词却"翻了身",土豪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追求的对象。土豪,不再是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而是浑身闪金光的富人。土豪的奢侈,令人膛目结舌。就连"土豪我们做朋友吧",都会成为一句名言,这恐怕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17.
王惠 《求知》2013,(6):12-15
公平与正义是人民的向往,也是幸福的尺度。《论语》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句子,讲的是国家也好,小家也好,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公平正义可以说是任何一个执政者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党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7)
卢梭关于人的属性的论说,是其最具特色的理论之一。他对"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认识也是源于其对人类从"野蛮人"到"文明人"的质变过程的一整套看法和认识,他的理论基点就放在本能的"自我保存"和天赋的"自我完善"这样两个支点上,对这两点的探讨则更是触动了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深层解析。  相似文献   

19.
正营销党:人人都有一个卖面膜的朋友有网友戏谑:"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个卖面膜的‘杀熟者’。"这句玩笑话道出了朋友圈营销泛滥的实情因熟人彼此信任,东西容易卖,无数人加入了"杀熟"行列。"杀熟"的微商遇到的最大瓶颈大概是"朋友"日益提升的智商。当微商变成"危商",熟人买卖链条中的信任折损,微商就"杀熟"不成反"自杀"。微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把朋友圈变成"商业广场"的同时,却缺乏成熟的品牌、售后和维权机制,一个个暴富美梦必将随着一圈圈友谊一同破灭。  相似文献   

20.
李爽  于凌 《学理论》2011,(11):319-320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AA"式和"A-A"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动词重叠式有多种格式,格式不一样,语法意义也会有所差别;即使是同一格式,所处的语境不同,语法意义也不尽相同;在语言运用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该书中动词重叠既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短量小,也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多量、表示尝试表示委婉语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