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奋斗》2016,(3)
正《韩非子.喻老》中记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故事内容是讲名医扁鹊发现蔡桓公有病,接连拜见蔡桓公,发现病情不断恶化,并再三劝其医治,都遭到傲慢拒绝。蔡桓公因此病入膏肓。后来,桓公感到浑身疼痛,便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跑到国外去了,桓公不治身亡。这则故事通过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教训,告诉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更要接受批评改正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善用“望诊”断病。一次,扁鹊大胆向蔡桓公进言:“你生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医治,病情将会加重!”  相似文献   

3.
正反"四风"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对凸显出的作风问题,要对症下药,治已病。但更值得重视的是要"治未病",防范于未然。一、"治未病"要树立忧患意识名医扁鹊三次见蔡桓公分别指出蔡桓公病在皮肤、再到肌肉、进而到了肠胃,蔡桓公听不进扁鹊多次"不治将恐深"的劝告,一口咬定"寡人无疾",结果病情由"腠理"之疾而至一命呜呼。蔡桓公因没有对"小疾"引起重视,没有"治未病"的忧患意识,结果病入膏肓,  相似文献   

4.
吴作明 《新长征》2014,(7):64-64
想必大家都知道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这一典故教育人们,得病了就要认识到疾病的存在,趁小病治疗以免发展成不治之症,既不能自欺欺人,更不能讳疾忌医。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得了病就要把准脉、积极治,及时医治是除病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知何故,近几年常使人想起一个寓言故事,引起对蔡桓公生命悲剧的思考…… 《扁鹊见蔡桓公》虽然不长,但作者描绘了蔡桓公麻木愚蠢、刚愎自用、骄傲无知、讳疾忌医的内心世界,为他的生命悲剧调出了清晰的底色。 蔡桓公生命悲剧的产生缘于他的讳疾忌医,他的讳疾忌医又实在是缘于他的骄傲无知。他贵为一国之君,自以为了不起,坐在高高的宝座之上,俯视一切,听不进别人说  相似文献   

6.
正《扁鹊见蔡桓公》中,蔡桓公有病而不自知,结果从"疾在腠理""病在肌肤",一直到"病在肠胃""病在骨髓",终不可治。讳疾忌医,必然病入膏肓。这里面"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道理,可谓振聋发聩。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松原市委原书记)蓝军小病不治,从开始的不讲规矩,发展到后来的"随波逐流",从逐渐地沉沦其中,到最后的执迷不悟。这四次"病变",让他破纪破法,断送一生功业,埋葬一家幸福。  相似文献   

7.
大医喻政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2):46-46
扁鹊是战国时的名医.遍游名地,临床各科无所不精。史料记载,他是中医脉学的倡导人。一次,他来到秦国,此时秦武王面上生一肉瘤,很是痛苦,听说扁鹊到了秦国,急忙唤人去请。扁鹊见武王后说:“大王的肉瘤应及时割除,如果不割除必将危及性命。”秦武王点头称是,连忙说:“敝国有名医数人,均不如先生医术,先生之论实在高明,请先生择日医治。”  相似文献   

8.
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其结果是蔡桓公讳疾忌医,从"疾在腠理""疾在肌肤",变成"疾在肠胃""疾在骨髓",终不可治。作者在文中感叹,"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从组织部门管理监督干部的角度来讲,在警示教育、积极预防之外,我们抓的就是最前沿的"腠理之疾",通过严早、严小,防微杜渐,干部出现"小"问题就立即提醒,触犯"轻"纪律就及时处理,是能够避免干部重蹈  相似文献   

9.
齐桓公现象     
《党课》2013,(23):122-123
齐桓公在治国上依靠管仲,率先成就霸业,这是他尊贤的一面。而他的另一面却为鲜为人知,那就是他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抬轿提鞋的小人。第一个小人名叫竖貂,此人原是桓公的“幸童”,就是“男宠”。第二位叫易牙,桓公一次戏言,不知人肉何味。次日,易牙就杀了自己三岁的儿子,亲手蒸给桓公吃。第三位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齐伐卫时,卫国派作人质的。  相似文献   

10.
《鹖冠子》中讲了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是治病于未发,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是治病于初起,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这个“良医治未病”的故事,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同样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11.
父亲是位红军。儿时起,他就经常给我们讲长征故事,每次都会说到一位“蔡局长”,以至于后来一提起“长征”,我就会联想到“蔡局长”。  相似文献   

12.
贪官见扁鹊     
秋名医扁鹊因发明“望色、听声、写(观)形”,开创中医号脉诊病之先河而千古留名。韩非子在《扁鹊见齐桓公》一文中用如椽大笔盛赞了他,扁鹊的名气因此更大了。  相似文献   

13.
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刊登了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这张报纸在苏北引起了一个读者的注意,最终把参与暗杀李、闻先生的一个重要凶手送上刑场。 这个读者是一名商贩,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做买卖时看到《大公报》的。当他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多先生时,心中产生了疑问:这个蔡文其会不会就是家乡的蔡云祈? 他的怀疑并非毫无缘由。这个蔡云祈解放前曾任国民党第十六绥靖区司令部中校参谋,蔡的妹夫就是商贩的族侄。1946年,他到上海做生意时,在其族侄处见到过蔡,当时蔡云祈吹嘘说什么“昆明地方出了乱子,宪兵无法镇压,请我到场,三言两语就解决了”。1950年春,他在家乡又遇到蔡云祈时,蔡反复叮嘱他:“过去的事,请不要说了!”他想,李、闻惨案发生时,蔡云祈就在昆明,如果象蔡自己说的,那他很可能就参与了对李、闻的暗杀。而报上所说的  相似文献   

14.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而管仲之贤亦为世所称道。管仲之能相齐,一要归功于鲍叔牙的推荐;二要归功于齐桓公的用贤。鲍叔牙也是齐国的贤士,且是跟随桓公多年的旧臣。管仲本是公子纠的辅佐,在公子纠与桓公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用箭射中桓公的衣服带钩。当桓公继位以后,本是要任鲍叔牙而杀管仲的。鲍叔牙却对桓公作了郑重的推荐:“君将治齐,则高傒(原齐国正卿)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皆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 “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很好奇,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  相似文献   

16.
正据历史记载,名医扁鹊有两个哥哥,大哥医术最高,能在人生病之前看出前兆,并及时预防;二哥其次,能在病症迹象出现后及时治疗;而在人病入膏肓时发现并医治的扁鹊,反而是医术最差的。大邑县纪委副书记郑志林觉得,谈话的作用就像是大哥一样,找到违纪的前兆。  相似文献   

17.
“昭德塞违”一词出于《左传》中《臧哀伯谏纳部鼎、一文,文章说来国将取之于部国的大鼎送给鲁国,为的是讨好鲁国。鲁国的国君桓公又将受贿之物——大鼎公开展放在泰庙中。臧良伯认为,桓公是“君人者”,本应“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反倒“灭德立违,而宣其路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意思是说为君者带头收受贿赂,等于公开树立起了违犯纪律的榜样,如果官员们都学着也去公开行贿受贿,到那时该如何处置他们呢?为此,臧哀伯在他的谏文中大声疾呼:“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昭德塞违”,提倡用高尚的品质昭示…  相似文献   

18.
鲁公畅言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10):47-47
一天梁惠王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正在酒兴酣畅的时候.梁惠王请鲁共公讲话助兴,于是鲁共公起身讲道:“从前夏王禹让仪狄酿酒.仪狄酿的酒味道极为甜美,禹喝后却疏远了仪狄.从此再也不尝一口美酒了。他说:‘酒固然甘美.但后代的君主一定会因嗜酒而断送他的国家的。’齐桓公在一天夜里突感饥饿.厨师易牙便精心烹调美味献与桓公.桓公因吃得很饱.到天明仍高眠未醒。桓公醒后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19.
47年前的一天,一场大风过后,杨恩德的右腿突然失去了知觉,经医检系小儿麻痹症。这一年他才两周岁。从此,杨恩德便开始了与苦难的较量。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杨恩德一路艰难地走过来了,品学兼优的他被保送到阜阳市卫校。毕业时,杨恩德拒绝了留在城里端“铁饭碗”的善意挽留,执意回到了贫穷落后的故乡——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出身于中医世家的杨恩德在小镇上开办了一家名为“华佗”的诊所,他要用一双妙手为乡亲们解除病痛,他要让更多的人远离不幸。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佐证。在杨恩德耕耘杏林的13年间,人称“神医”的杨恩德医治了无数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全国劳动模范──“蔡背篼”肖登国在巴中市的城乡,提起原任巴中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中共巴中县委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蔡大发,许多人马上会想起他有一个风趣的外号──“蔡背篼”。“蔡背篼”的来历蔡大发出生于1927年巴中县下八庙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