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创建活动中,湄潭县茶海生态园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湄潭茶海生态园,是一个以核桃坝村为中心的,具有黔北风情和茶园风光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享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是湄潭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示范点。这里  相似文献   

2.
凤冈茶韵     
正走进锌硒茶乡凤冈,天蓝地绿、树木苍翠,清风袭来、茶香扑鼻,让人轻松惬意、心旷神怡。茶海之心景区位于贵州省凤冈县永安镇,面积69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景区森林覆盖率85%以上。东有龙井,西有凤冈。近年来,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凤冈逐渐走上一条"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新路。茶海之心旅游线路被评为中国最佳茶旅线路,九堡十三湾和仙人岭被评为中国30座最美茶园。  相似文献   

3.
正湄潭县以发展茶产业为载体,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挖掘茶文化内涵,走出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座座绿色茶山茶园、一户户幽静农家小院,处处青绿葱茏,展现出和谐宜人新景。在湄潭,这样的景色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4.
湄潭县坚守“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理念,坚定茶产业“6456”(60万亩生态茶园、4万吨茶叶产量、50亿元茶业综合收入、亩均收入6000元以上)发展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茶旅一体”五大工程,交出高分值茶产业转型升级“湄潭答卷”。  相似文献   

5.
<正>国庆中秋来临之际,遵义市湄潭县的茶农们为了给外地游客创造"惊喜",特地在成片的茶园里挂满了彩伞。茶海绿波荡漾,空中彩伞飘飘,别有一番情趣。据悉,湄潭县茶园面积目前已超过50万亩,经过多年经营,茶园已变成景区,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节假日最为热闹。  相似文献   

6.
正清明刚过,贵州各地茶园迎来了采茶和旅游的高峰期。在黔南州独山县影山镇茶天堂茶园,碧绿的茶山间,茶农们正忙着采茶;慕名而来的游客,时而拍照留影、时而体验采茶、时而细细品茗……茶农采摘忙,游客欢乐多。类似于影山镇茶天堂茶园,"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正在贵州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7.
正阳春三月,春意盎然。今年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的"春意"来得比往年更早更新。去年12月31日,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顺利获得了国家AAA级景区的殊荣。从默默无名到国家AAA景区,荣誉的背后是景区从设施到内涵再到服务的飞跃之路,更是近年来名山区委、区政府实施茶旅融合发展,推动以牛碾坪旅游业提档升级,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项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因地制宜建茶园为公园近年来,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严格按照"国家AAA级旅游  相似文献   

8.
<正>黔西县通过茶产业强力带动旅游业发展,以著名的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为宣传点,按照"品水西古茶、看杜鹃花开"的思路,做好"以茶促旅、以茶兴旅"茶旅发展大文章。近年来,黔西县加大茶产业发展,紧紧跟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由种茶大省逐步向制茶大省转变的三年提升计划,进一步改造现有茶园,打造高品质、高产量的优质茶产品,办好诚信企业,弘扬茶文化。利用境内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通过茶产业强力带动旅游业发  相似文献   

9.
正云山茶海,满目风光,令人心旷神怡。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凤冈依靠"茶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双丰收。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客来一杯茶,是遵义市凤冈县的传统。在永安镇田坝社区,家家户户都种茶,说起茶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我们种的是有机茶!"在凤冈县多个乡镇的茶园里,茶企和农户都信心满满言道。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不加强茶园的标准化管理,不按规定施肥,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茶产业将毁之一旦。""凡是发现茶农乱施农药和化肥的,加工厂有权拒绝收购茶青,并报有关部门严格查处……"这是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道出的共同心声,也是凤冈县标准化管理茶园提升茶叶品质采取的"5+1"新举措。同时,凤冈县以茶园、茶旅线路评选为契机,不断推动茶园+旅游新模式,助推茶旅一体化发展。确保茶叶质量安全近年来,凤冈县狠抓茶叶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湄潭县大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打造致富茶产业,依托生态旅游求突破,构建以茶旅一体、休闲养生、最美乡村、诗画江南为主线的全景域旅游格局。"10年前,我们村环境乱,垃圾乱堆,处理时乱烧;水电路差,门前土路,晴天走路吃灰,雨天走路裹泥,非常不舒服。"走进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村民霍仁国改造后的新家,感受到他们一家人打心眼里的高兴:"现在村里房子变靓了,道路硬化了,周边环境美化了,产业也落地生根了。"  相似文献   

12.
<正>湄潭将调整优化对茶叶企业的奖补政策,把扶持重心转移到专属化基地建设、有机茶园认证、涉茶科研与应用、生态茶庄建设等方面,在新的起点上精准发力。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2013年,湄潭县提出实施茶产业"6456"大战略,打造"两地三区十强县"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全县茶园总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达4万吨、年综合收益达50亿元、亩均  相似文献   

13.
<正>七月的都匀,茶枝绿意盎然。在都匀市摆忙乡千亩茶场,翠绿的茶园随着山势连绵起伏,修茸一新的特色民居鲜亮惹眼,茶农在茶树间来回穿梭忙碌。人、茶、民居三者合一,呈现出一幅物茂民丰、优美和谐的画卷。近年来,都匀市依托毛尖茶这张名片,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走出一条以龙头企业带动、茶品质为优势、茶文化为主题、茶园风光为特色的"茶旅一体化"发展之路,实现茶产业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正"早就听说湄潭的生态好,空气清新,趁着周末,带着家人,来湄潭享受几天慢生活。"来自贵阳的何先生一家在湄潭度过了一个充满茶香的周末。徜徉茶园间,亲手采摘茶叶;在茶艺师的指导下,学习茶艺茶道;在独具特色的黔北民居乡村旅店吃以茶为主料做的茶菜。一家四口,两天的吃喝玩乐,都围绕茶这个主题,花费不到千元,却给全家带来了美好体验。"和一些大景区相比,这里没有人山人海的拥堵,在茶园漫步,聆听虫鸣鸟叫,与自然是如此的亲近,让灵魂  相似文献   

15.
<正>湄潭县积极探索创新乡村规划编制管理,按照“一图一表一说明”推进村庄规划,即一个村寨一张村庄建设规划图、一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表、一份建设要点说明书。提起湄潭县,多数人的初识是从一盏茶开始。近年来,从经营农业到建设城市,湄潭以生态之美演绎发展之变,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建设,公共服务持续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24):56-56
正6月7日,贵州智慧黔茶联盟成立暨文化产业基金助推联盟发展启动大会在湄潭县召开,80家贵州茶企结为黔茶联盟引领"黔茶出山"。为进一步深化行业整合,推动战略互助和联盟自律,按照"集聚资源、集群加工、集中精制、集约经营、集团发展"的战略规划,抱团打造智慧黔茶联盟,6月7日,贵州智慧黔茶联盟成立暨文化产业基金助推联盟发展启动大会在湄潭县召开,80家  相似文献   

17.
正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让贵州农村发展有了"智慧芯"。贵州正以大数据助力结构调整、"黔货出山",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喝了这么多年的茶,用这么高科技的手段去茶园里面参观还是第一次。"5月7日,在遵义市湄潭县2018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现场,重庆茶叶爱好者李庆通过手机体验了一把湄潭沁园春  相似文献   

18.
<正>湄潭县以建设成为"绿色高效园区、生态文明茶城、美丽乡村典范、休闲养生胜地"为目标,走出一条农业县的改革发展、科学发展之路。素有"云贵小江南"、"中国茶城"美誉的湄潭县,立足县情,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坚持生态为先,特色为要,城乡统筹,以建设成为"绿色高效园区、生态文明茶城、美丽乡村典范、休闲养生胜地"为目标,走  相似文献   

19.
黄晓青  杨涛  张丽  陈慧 《当代贵州》2023,(19):50-51
<正>眼下,贵州各地的茶园绿意盎然,一垄垄茶树吐露新芽。跟随镜头走进茶园,一起寻找山间美景。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的“茶海之心”茶园,满目青翠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茶农与游客身背茶篓,采摘新茶,脸上写满收获的喜悦;湄潭县核桃坝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茶园,青山与茶园相拥,犹如一幅山水田园画。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茶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正"这片茶园还有一年就能见大成效了,到时候又能帮助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这得益于县里鼓励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近日,湄潭县高台镇党委书记王文进指着高台村600多亩的茶叶基地,笑容满面地说道。高台村位于全省100个省级一类贫困乡镇之一的高台镇,全村900户农户中有贫困户62户,是一个"八山一水—分田"的典型山区库区贫困村。"尽快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让农户早日脱贫。"2013年,湄潭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进驻高台村后,引进湄潭琦福苑茶业公司发展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