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作为一名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群众的感情。"自从2014年12月担任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乡蒿地村"第一书记"以来,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怀着真情与贫困群众交朋友,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困难,才能当好"第一书记",完成扶贫攻坚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去年8月底,我省下派1.5万多名"第一书记"奔赴农村脱贫一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以村为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主心骨"。今年3月,本社与各市(州)委组织部联合,在四川党建网、党建视点微信公众号启动了"身边最美‘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旨在激励他们在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中创造新业绩。为此,本刊开设专栏,同步刊登各市(州)在活动中由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票选出来的"最美‘第一书记’"。"身边最美‘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首站在巴中市举行,全市在699名"第一书记"中,以县(区)为单位选拔了15名优秀"第一书记"参与评选活动,通过本社官方微信号"党建视点"进行投票。投票从3月1日启动,到3月15日截止,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关注和积极参与。最终按票选结果产生了5名巴中市"最美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3.
<正>这期"特别策划",我们为大家全文转载了人民日报记者、新华社记者联合采写的长篇通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说的是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事。沈浩,原本是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干部,2004年2月,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村党委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4.
党建信息     
《先锋队》2013,(1):55-56
晋中市:扎实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2012年以来,晋中市把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放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总体布局中来谋划,站在加强基层组织、密切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的高度来摆布,扎实开展了"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工作。全市共选派809名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517名,一般党员干部239名,企事业单位干部53名;  相似文献   

5.
正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是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创新实践。2012年以来,山东省从省直单位连续选派三批"第一书记"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创新实践。2012年以来,山东省从省直单位连续选派三批"第一书记"到村任职。4月16日至22日,山东省直第三批"第一书记"培训班在临沂举行,共有587名"第一4名"第一书记"参加了培训,现编发部分"第一书记"的体会文章,以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展以来,铜仁市选派1541名轮战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作为一线"尖兵",帮助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协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惠民政策切实落地、群众生活富裕起来,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白干。"这是铜仁市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心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人。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展以来,铜仁市选派1541名轮战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作为"春风行动"一线"尖兵",帮助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协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吹响了决战决胜脱  相似文献   

7.
作为德州市直派驻临邑县"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书记兼孟寺镇宫家社区"第一书记",经过3个多月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对"群众路线是根本路线"有了更深体悟,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造福群众的信心和决心。说大白话走进群众心坎。"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枝排苍天",群众信任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前提。进村后,我首先把自己当群众,从  相似文献   

8.
<正>按照中央要求,全面排查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和民族地区的村,确保"第一书记"应派尽派,到人到岗,实现全覆盖。5月9日,贵州省部署安排精准选派村"第一书记",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今年,贵州在组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时,明确要求驻村工作组组长担任所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目前,已有8580名组长担任"第一书记"。建强基层组织是村"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任务。坚持把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9.
开篇的话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关键在"头羊"。当前,我省有1.5万多名"第一书记"活跃在农村扶贫一线,肩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使命与重担。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在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下,"第一书记"进村后迅速转换角色,他们以村为家,深入农村了解实情、难题,急群众之所需、想群众之所想,一方面找寻贫困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书记"既是任职村的"外来人""主政者",又是派出单位的"特派员""出使者",身份的多重性决定了工作中必须践行好"三严三实",摆得正位置、把握好分寸、履行好职责,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群众、取得实效。既要身入,也要心入。按照规定要求扎实驻村,既是对"第一书记"任职的基本要求,也是"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7年2月入区驻村以来,33名省派菏泽市定陶区第三轮第一书记围绕省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部署要求,结合帮包村工作实际,创新开展"三带三创"活动,紧紧抓住党建"牛鼻子",持续焕发能人"新活力",着力激发群众"内动力",带支部创事业、带能人创产业、带群众创家业,不断夯实帮包村和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基础。带支部创事业,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定陶区省派第一书记们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带领帮包村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5,(10)
<正>他曾是一名乡干部,从双盛美乡到石哈河乡,他把青春与热血挥洒在这片热土上。如今,60多岁的他又成为一名村官,为故乡的发展发挥着余热。他说:"我的后半辈子再次交给这片土地,值了!"他是王喜华,现任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二十四份村"第一书记"。1954年,他出生于石哈河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双盛美乡乡长、石哈河乡党委书记、旗环保局主任科员。2014年退休后,他主动回到二十四份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群众增收致富。2014年4月,王喜华以"第一书  相似文献   

13.
正德江县向"第一书记"履职能力"亮剑",创新推行专题、点题、问题"三题"述职,160名"第一书记"和880名驻村干部迎来半年"大考"。德江县创新推行专题、点题、问题"三题"述职,向"第一书记"履职能力"亮剑"。夏末秋初,该县160名"第一书记"和880名驻村干部迎来半年"大考",村级活动场所随处可见男女老少齐聚一堂,你一言、我一句,为"第一书记""出题"。  相似文献   

14.
《党员干部之友》2012,(5):14-19
全省已选派2.6万名"第一书记",帮包1.8万个村、社区等基层单位抓党建促脱贫力争三年让90%以上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不实现脱贫目标,帮包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我志愿到贫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牢记党的宗旨,继承党的传统,弘扬党的作风,坚定信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争做攻坚克难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标兵,让组织放心,让群众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要有一颗牢记使命的初心",通过学习,我深刻意识到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中苦干实干,就是我们的"初心"。以"初心"温暖民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为群众谋福祉。我们组建了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党员干部、村支"两委"中的党员及农村党员为主体的"党员脱贫攻坚先锋队",整合各部门资源投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拉近了与贫困群众的距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12,(7):14-15
从今年3月起,连续三年,山东省每年从省市县乡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包工作薄弱的村、城市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五联动破解难题、建强班子,帮助改变落后面貌,推动进转化升级。选优训强带头人选派精兵强将。坚持标准条件,选拔政治素质和政策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强,热心为基层和群众服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优先考虑后备干部。直171个单位率先垂范,选派582名"第一书记"进驻  相似文献   

17.
石芝谋 《当代贵州》2014,(26):52-52
正绥阳县委常委担任"后进村"的"第一书记",帮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活"一池春水",引发了"鲶鱼效应"。"各位父老乡亲,按照县委的部署,今年我到中塘村任‘第一书记’了,请不要把我当外人哟!"这是绥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德福,在中塘村召开群众代表会时的开场白。中塘村离县城有40多公里,交通不便,属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进村"。  相似文献   

18.
"到农村去,那里有生我养我的爹娘;到农村去,那里有育我成长的南瓜米汤;到农村去,那里是魂牵梦绕的故乡。"从今年3月起,山东省从省市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基层单位担任"第一书记",已有半年的时间。15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2.6万名"第一书记"深入1.8万个基层单位,帮包工作薄弱的村、城市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破解难题、建强班子,  相似文献   

19.
正从"葛书记"到"好书记",他用了800多个日日夜夜;从不信任到"有事就找葛书记",他用实际行动和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点赞——他就是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派驻沿河自治县团结街道复兴村的第一书记葛修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自2018年3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葛修林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作为首要责任扛在肩上。他认真落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10,(12)
<正>2009年12月2日,天长市天长街道戴坝村72名党员群众代表自发聚集在新建的村部办公楼内,摁下了72颗"红手印",恳请市委把他们的柏书记留下来……这是天长市教育局选派干部柏宝山在即将离开戴坝村"第一书记"岗位时的感人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