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  相似文献   

2.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途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战役,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06,(5):62-63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直接指挥下,在遵义地区歼灭和击溃敌人2个师又8个团。蒋介石急忙飞往重庆“督剿”。毛主席神机妙算,用兵如神,采取了大迂回的战略战术,声东击西,四渡赤水,纵横驰骋于川、滇、黔边地区,在运动中寻找有利战机,巧妙地歼灭敌人,创造了古今中外军战史上罕见的奇迹。4月下旬,红军分3路从贵州向云南昆明方向进  相似文献   

5.
王锦慧 《党建》2006,(9):35-36
赤水河是长征这条地球红飘带上的一个闪光点:1935年1月至4月,3万多红军四渡赤水,一举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用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书写了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沿着赤水河,我们追寻红军四渡赤水的壮怀激烈,品读两岸人民发扬长征精神续写的光彩神奇的新篇章。1穿行在崇山峻岭中的赤水河中游,有一座红色之城———习水县。习水是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四渡赤水其中的一、二、四渡均在习水境内。中央红军在习水回旋期间经历20余次激战,2000多红军将士牺牲在这块土地上。习水的青杠坡因长满青杠树而得名。1935年1月28日拂晓,…  相似文献   

6.
正曾经,有一支红军队伍活跃在川滇黔交界地区。他们组建于遵义会议之后,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传奇中少为人知的疑军,也是万千重围中的一支孤军。这支部队,就是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疑兵诞生,牵制敌人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组建,同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密切相关。在1935年1、2月间,蒋介石的"追剿"步  相似文献   

7.
运筹帷幄,党中央组建川南游击纵队   1935年1月上旬遵义会议后,1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进发,拟北渡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蒋介石急调数十万部队堵在川滇黔边区,令刘湘集中川军跟踪追击,阻止红军渡江.……  相似文献   

8.
徐焰  马祥林 《党建文汇》2013,(12):50-50
四渡赤水是一组环环相扣的战斗.从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南渡乌江,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的边界赤水河流域转了三个月,  相似文献   

9.
正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40-50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下,采取灵活的运动战方针,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取得了四渡赤水的辉煌战绩,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二渡赤水后,在奇袭娄山关、再夺遵  相似文献   

11.
1935年3月15日,中央红军自遵义西进,占领仁怀,由茅台三渡赤水,进入川南.蒋介石误认为红军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令周浑元纵队主力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向古蔺追击;令孙渡纵队在毕节、王家烈纵队在金沙以北截击;令川军潘文华部5个旅在叙永、古蔺防堵,一部由茅台西渡赤水河尾随;令第五十三师由石阡向遵义推进;同时严令各部构筑碉堡和封锁线,企图把中央红军聚歼于古蔺地区.正当各路敌军扑向川南、尚未形成包围之际,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红军主力迅速东进,摆脱敌人的围攻.3月20日,红一军团一个团伪装成主力,由铁厂、两河口地区大张旗鼓地向古蔺以西前进,吸引川、滇军向西.21日晚至22日,毛泽东等指挥中央红军主力以隐蔽、神速的动作,由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等地向东四渡赤水,经临江场、楠木坝、花苗田挥师南下,使敌人在北面布置的堵截防线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2.
编读交流     
我是《当代贵州》的一名忠实读者,贵刊2013年第2期刊发了《贵州:长征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一文,该文在"浴血奋战中的壮美篇章"段落中写到:"1935年2月底,与敌人在土城青杠坡激战,揭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2000多红军将士血染了这片土地。"这其中的时间点"1935年2月底",我个人认为有误,应该为1935年1月29日或1月底。敬请编辑部或省委党研室进一步核准时间点,否则会误导读者对四渡赤水几个重要时间节点的理解和把  相似文献   

13.
1935年3月底,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与围追之敌巧妙周旋,在贵州境内完成四渡赤水,准备南渡乌江。当时敌军追击紧迫,飞机轰炸猛烈。3月 29日,军委纵队渡江过程中,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二局(情报局)副局  相似文献   

14.
宋键 《红岩春秋》2022,(2):14-18
1964年,长征亲历者、开国上将萧华在创作《长征组歌》时,用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生动概括了毛泽东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时,展现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通过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和机动灵活的战术运用,中央红军一举跳出蒋介石处心积虑用近40万军队编织的包围圈,在惊涛骇浪的血火考验中,趟出了一条开创新局、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1935年1月1日猴场会议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突破乌江,向黔北重镇遵义前进。1月4日至7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攻克遵义。进入遵义后,中央红军在这里活动长达44天,足迹遍及今遵义境内160多个乡镇,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在遵义,中国共产党不仅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而且领导和帮助当地人民建立起工农武装割据的  相似文献   

16.
王亚 《党史天地》2006,(10):11-15
一1935年1月9日,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撤离遵义,北上向土城、赤水前进,准备渡过赤水河,夺取长江的渡河点,迅速渡过长江。中央红军在遵义地区休息了10天,蒋介石才调集其嫡系和川滇湘黔4省军阀部队向遵义城合围。当敌人的先头部队来到遵义,并继续向北追击  相似文献   

17.
四渡赤水,从1935年1月19日红一方面军离开遵义北上,至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止,历时3个多月,辗转5000余公里,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零10个团,俘敌36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在川、滇、黔边围歼红军的计划,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是红军赢得战略转移胜利的关键战役。这个胜利,是毛泽东正确领导的结果,而彭德怀在这个过程中既努力贯彻毛泽东和中革军委的战略部署,又从实际出发,前后8次提出军事  相似文献   

18.
罗炳辉是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长征时,他率领红九军团随红一军团之后,从侧翼掩护中共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春天,红军四渡赤水,挥师南下,抢渡乌江。中革军委指指示红九军团留在乌江北岸,迷惑、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渡江南进。 善于机动作战,素有“游击专家”之称的罗炳辉,率领部队在黔北老木孔、瓢儿井等地重创敌军,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一、特殊授命1935年3月24日,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两次攻占遵义,巧妙转战于黔北与川南期间,蒋介石亲临贵阳布置对中央红军的"追剿"。紧急军务中,蒋介石特电召远在江西德安的莫雄到贵阳面授要务。当莫雄在南昌借了张学良的私人座机飞抵贵阳后,蒋介石立即召见了莫雄。见面时没有任何客套与铺垫,蒋介石开门见山地向莫雄交待了任务,令他将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茅台酒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3万余人,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下,于土城重创川军4个团,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蒋介石急调重兵围堵。红军为争取主动,转头东进,二渡赤水,将围堵之敌甩在后面;接着,以一部分兵力将敌军引向温水方向,主力再占桐梓、娄山关、遵义城。敌军两个师急驰遵义。红军将其主力歼灭于城南忠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