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县龙会乡张家山村是个穷山村,可村里有一位很受人尊敬的老汉--李洪才.他虽年近花甲,身子骨却很硬朗.李老汉祖祖辈辈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在山村倍受敬佩是因为他在庄稼地里有本事.他虽有一身种田的"绝活",但在这个偏僻、落后的山村,他的家里也比其他农户强不了多少.去年,李老汉"让位"了,补位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小儿子李春富.  相似文献   

2.
认错     
认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即使心中已了然自己的错处,但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仍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我很钦佩敢于坦诚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即便是一个孩子,我也会为他的勇气所感动,并对他的勇敢生出深深的敬意。 在小事情上,人们都很宽容。在公共场所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碰了别人的肩,说一声“对不起”是常事。说时大家都很自然,犹如说“您好”、“嗨!”“吃了  相似文献   

3.
被书击倒,很甜蜜也很充实。一生中这样的感觉屈指可数,这次读王重旭的《读书献疑》,又一次体验了被书击倒的感觉。10年前,作者在报纸上开了一个“侃大山集”的专栏,谈人生的各种问题,他本想自己开个路,别人跟上来,他就罢手。路是开了,别人却没跟上来,读者又每期如饥似渴地等着看,他只好硬着头皮写下去。许多人在这个专栏的文章发表时就定期剪报。后来,他把专栏  相似文献   

4.
无情与有情     
有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被某金融单位招聘,他当然很高兴。在这样的单位工作,面子、待遇,都比较理想。而且,金融事业正在发展中,至少在可见的将来不至于有倒闭的危险。 在试用期间,他渐渐感到事情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单位里有学同、有学历的人很多,显不出自己来。学历不如自己的人,经验也比自己多。有些事,别人说了,自己也不大明白,又不好意思放下架子向别人请教。开会,自己按书本知识发表的意见,似乎也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分配给他的工作,又是很琐碎的事务,打一个文件,制一张表之类,使他感到实在是大材小用。他因此并不用心去做,有时不免有错,有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06,(10):1-1
有这样一个同志,他身处公务员岗位,工作也勉强过得去,但喜欢吃拿卡要,属于老百姓戏称的“工资基本不用、烟酒基本靠送”的那类“公仆”,群众意见很大。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中,他给别人提意见、找问题很积极,面对别人给他指出的问题,甚至是服务对象有真凭实据反映的问题,却不认账,或者认账不认错,理由一大堆,“领导叫我这么干的”,“别人都在那么干”,“现在社会风气就这样”,等等。  相似文献   

6.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7.
某某在一个单位工作数年后,担任了一个部门的领导。开始他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这几年的努力和业绩获得了上级的认可。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感到了一种失落。以前每当他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之后,总有一种成就感;而现在,别人不再根据他的工作来评估他了,而是根据  相似文献   

8.
宋志坚 《唯实》2013,(4):95-95
一 有一个叫“知道分子”的称谓开始时髦,连不少著名的文化人也跟着这样说。例如,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日前做客央视《小崔说事》时就说,“现在有的知识分子是‘知道分子”’,因为“别人和他说的事,他全知道。但他缺的是见识”。  相似文献   

9.
“我从不拿别人的东西,也不允许政府的人拿别人的东西” 卢卡申科作为前苏联解体后新蚀立的白俄罗斯国家首任民选总统,在东欧和中亚国家领导人中,他素有反腐败反贪污著名“旗手”的美名,声望显赫,很受国民的拥戴。  相似文献   

10.
今年34岁的张小华是宣汉县东乡镇城南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和妻子王清英靠勤劳的双手在别人看不起眼的种植和养殖业上辛勤耕耘,开辟了致富路,也带领同村乡亲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1.
骑“大灰狼”的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数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去看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夫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位朋友敲门,许久未开。这位朋友正在纳闷,门开了。原来他们夫妻正爬在地上做“大灰狼”,让儿子骑呢! 这对夫妇后来曾经辗转调动过几次工作,孩子也先后在不同的学校就学。但是,在哪一所学校都处不好。老师和同学都难以忍受他那种惟我独尊、盛气凌人的架势,也不可能接受他的指挥。孩子到处碰壁,也很苦恼,觉得别人都对他不好。 最后,听说这孩子终于得了精神病。  相似文献   

12.
1.真诚地关心别人。2.微笑。3.当一名倾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4.谈别人感兴趣的事情。5.诚心诚意地使别人感到他的重要。6.真诚地表示满意并慷慨地给予赞赏。7.了解他人的观点,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同时,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8.  相似文献   

13.
那个时候不知怎么了,都想着要把天下让给别人,而别人还不大乐意。不像后来人,别说让了,都是使尽各种办法占有天下、许由就惟恐这项大任落在自己头上,许由的智慧还是能够担此大任的,但许由不愿意跟人打打斗斗的,许由喜欢自己一个人清净。他心里透亮得很,所以尧一说禅位给他他跑得比谁都快,以至于在途中借住时还被人偷了一顶很不错的皮帽。许由如此更像一介农夫了,皮帽和天下都是身外的,惟有自由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阿迪 《党课》2006,(3):32-33
诸葛亮这个人,一生好炫耀自己,啥事儿都得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他安排别人投降可以,别人主动投降不行。魏延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初他救了黄忠,反了长沙,降了关羽,谁看谁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儿。可诸葛亮的想法却很“另类”,他非说魏延的脑后长有反骨,日后非反不可。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领导者,他们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实质上是想从别人的评价中听到对自己的赞扬恭维之词。如果有人对他歌功颂德、阿谀奉承,他表面上可能假意谦逊几句,不过打心底里却是高兴的,并且以各种方式给予鼓励;反之,如果有人对他的毛病提出规劝,或者对他的观点说几句不同看法,他很快就会把你顶回去;如果对他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他马上就会火冒三丈、暴跳如雷,甚至还会给你点颜色看看。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领导者,往往是经不住考验的,很容易在各种腐蚀中垮下去。这里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哲理:一个高明的政治…  相似文献   

16.
给世界一个精彩,是他的愿望. 在别人看来,他已经够精彩的了.三年前,36岁的他就已经是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医大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国家临床(心血管)新药实验中心副主任了.  相似文献   

17.
适逢“三讲”教育进入自我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所谓批评与自我批评,实际上就是在“思己过”、“论他非”.不过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在给自己去污擦垢的同时还要给别人抹抹身子,弄得不好得罪人不说,还会丢掉乌纱.因而一些人往往采用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即对自己避重就轻,对别人轻描淡写,但求无惊无险,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中所谓“收入的外部效应”,就是指一个人对收入的满足感并不仅仅取决于收入,同时也取决于他的相对收入,即他与其他人收入的相对水平。大多数人具有对比性的偏好函数,别人的收入与他的幸福感“负相关”,别人的收入相对于他自己的收入越多,他就越不幸福,越感到痛苦和  相似文献   

19.
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文化自信"非常重要、十分迫切,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关注。但是这件事也不必成天挂在嘴上讲,否则会造成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恰恰不足的印象。文化自信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状态。一个人,当他对别人的关注、评价、态度等等并不在乎的时候,当他对别人的言行举止宽容厚待、听之任之的时候,当他不认为应该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的时候,他无疑就是一个有自  相似文献   

20.
真实地活着     
人得学会真实地活着,不要总掂起脚去够你够不着的东西,那样自然会感觉痛苦和伤悲。就好像一个孩子总看到别人手上的东西很有意思,殊不知,别的孩子也正被你手上的东西吸引着。其实,很多美好的东西就在你的身边,只是你漠视或者勿略了他的存在。一个人,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的原因并不在于没人给予,而是自身对幸福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