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创新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独特性产生出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达到主体目的的具有新价值、新效用的思想与方法的活动。具有新颖性、效用性、继承性、时代性等特点。创新与创造及发展,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内涵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人之为人的人类劳动,是使人的精神价值、道德价值得以实现的创造活动。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内涵是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客体能满足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主体特定需要的关系,这种特定关系是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具有效用性、过程性、实践性、有限性、层次性等特有属性。  相似文献   

3.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无论是商品的价值还是使用价值都与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一致的,都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知识价值论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它包括人类在认识和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工艺、技巧,其主体和核心是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科学、技术知识。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属性,知识价值则是指知识客观上具有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属性,对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种价值是知识的社会价值,是知识价值的“外逻辑”。知识价值的另一种含义只适用于“知识与智慧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价值通过知识来创造,是知识价值的“内逻辑”。一、从劳动价值到知识价值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根本上…  相似文献   

5.
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追求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性,对于我们自觉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尤其是对于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探索真理,实现价值,不断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求得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基本内容。探索真理,实现价值的活动,实质上是认识与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们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践上又是统一的过程,价值是目的,真理是手段,二者难以分开。 首先,就人们行为的性质来说,探索真理的活动,是主体通过实践认识、把握客观世界的过程,它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实现主体向客  相似文献   

6.
价值本质和特征是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价值理论的基础,而价值导向是价值论中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价值本质是主客体的效用关系,是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形成、存在的,具有客体为主体"所用"、"相一致"、"相符合"和"相接近"的规定性。研究价值特征主要是研究主体特征,即,因主体的不同、主客体关系的变化和主体变化而表现出价值的不同特点,这些特征呈现出价值主客体效用关系中客体相对稳定与主体相对活跃的动态性规律。在社会价值体系中,价值导向总是处于支配地位,个人的价值取向在总体上一定趋于社会的价值导向,有时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规范性法律文件清理是由特定主体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它具有主体特定性、对象特定性、原因多样性、结果有效性和程序严格性等法律特征。我国进行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是为了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而由于传统立法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因而我们要根据WTO的透明度原则和法治建设的需要,革新立法观念与体制,保持立法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与WTO通行规则相接轨。  相似文献   

8.
白长华 《学理论》2010,(29):93-94
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自我价值是个人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人的社会价值是人能够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而产生的价值。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即满足个人需要、集体需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而产生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主次之别,实现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实现自我价值是第二位的。二者又互为条件。满足社会需要有助于满足自身需要,满足自身需要同样有助于满足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般而言,所谓学术,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及其知识体系。而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问题。"学术的价值何在?"也就是学术的意义何在?学术能满足人的什么需要?学术的价值是多层  相似文献   

10.
论价值认识     
价值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重要问题,从主体——客体分化起,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便开始了实践认识活动.认识,一是认识客体,二是认识主体自身.就其性质区分,认识客体属于“科学认识”的范畴,认识主体自身的利益关系属于“价值认识”的范畴.本文拟以主体——客体关系结构为轴心,揭示价值认识的含义及其与科学认识的内在统一,以期阐明将价值理论研究纳入认识论研究的意义.一、价值认识的含义及其特征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处于同其它事物的联系和关系中,事物的本质呈现于关系中,关系就是本质.以实践关系为主要中介活动的主体——客体结构呈现出的复杂关系,揭示了事物的多方面本质,诸如实践的本质,认识的本质,真理的本质,价值的本质,人与自然矛盾的本质等.它们既有互相区别的属性,又具有在实践基础上内在统一的属性,因此在主体——客体复杂关系结构中,抽取出任何一种关系,必然要涉及到其它关系,但毕竟每一种关系又都拥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价值关系或日价值的本质既然蕴含于主体——客体关系结构中,就理当由此结构加以界定.经典作家正是从这方面来阐释价值本质的.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  相似文献   

11.
林骏 《学理论》2012,(27):91-92
闽南人在台湾被称为“本省人”,他们是台湾社会的主体.对台传播中,只有把对“本省人”的传播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传播目的、体现传播效用.面对特定族群需要特定方式方法.文章通过分析台湾“闽南人”族群的主要特征,发现两岸闽南人差异与共同点,从而为新时期对台传播找寻切入口.  相似文献   

12.
社会化大生产、现代产权制度、智能信息技术与专业化分工是当今时代知识的资源、资本、商品和产业等形态存在的前提条件。各具特性的知识形态的产生与形成是知识活动过程的结果。知识活动是知识的生产,知识生产过程实质上是消除知识的不确定性及降低知识复杂性的过程。知识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知识的价值效用反映着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3.
窦玉前  郭丹 《学理论》2011,(2):311-312,328
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在运作过程中会形成多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并不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还包括教师的自我需要与满足,所以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尊重。多元评价主体的确定并不必然带来评价结果的可靠,各个评价主体只有肩负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对教学评价的社会价值给予充分的关注,评价的可靠性才有保证。此时,评价的反思功能才会给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提供客观的依据。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社会诉求的最终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要素: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方式的主动性、评价标准的科学性、评价周期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14.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哲学教研室唐渊:从哲学角度上讲,创新的实质,是创新主体在创新观念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以及由此调动的外部事物的运动,引起有关事物要素的重构,使之产生某种有价值的新质的事物。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除了上述共性特征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本质内涵,它既包括理论创新,又包括实践创新,需要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基础上,扬弃原有的内容、方式,进行创造性、突破性的思维活动,推出新思想、新  相似文献   

15.
"知识导向型"权力道德教育范式主要体现为通过对权力主体道德知识的灌输,培育其权力道德意识、以期能够自觉践行权力道德价值的活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这种"知识导向型"权力道德教育范式已不能适应现时代权力道德教育的需要。必须转换教育范式,从"知识导向型"转向"生活导向型",让权力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使各级权力主体在生活中体味权力道德的真谛、自主体认,形成自主道德选择,培育权力道德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以创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的主体变革;坚持自然史与人类实践史相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中国式现代化以生产方式正义作为内在价值根据,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全面生产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要等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17.
政治价值研究论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价值问题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政治价值的基本含义,认为政治价值是反映政治主客体关系的概念,它通过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认同或排拒、支持或反对、构建或废除的政治实践活动体现出来。政治价值具有效用性、多维性、客观性、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征。文章最后分析了政治价值研究的理论与现实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客体在主客体关系中对主体发生效用的属性,价值原则及其方法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使客体满足主体利益和需要过程中遵循的指导思想及其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即尽快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我们已经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研究邓小平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运用的价值原则及其方法,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自觉贯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考核体系创新是对公务员考核过程中不同要素和资源重新整合以满足特定管理需求的活动。文章梳理了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三个阶段的特征,并根据对网络上公布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文本的分析,从考核的内容与标准、程序、结果和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创新的特点。研究发现,公务员考核是渐进式的创新,反映出国家公共管理理念的变化;公务员考核体系的空间演化是典型的制度创新扩散过程,尽管现阶段的扩散已基本结束,但仍旧存在重新启动的可能;综合来看,公务员考核体系创新形成了情境依赖的演进模式,深受科层体制的影响,同时具有地域差别和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的行政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务员制度创新,简言之,就是指公务员制度创新主体在特定行政生态下进行的公务员制度创新活动,是特定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务员制度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换言之,行政生态环境对公务员制度创新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选择行政生态学作为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研究的方法论工具是极具解释力的。本文从行政生态环境的性质、现状与发展方向三个面向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