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日本现行少年法以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基本理念,对罪错少年采取保护处分为主,刑罚为辅的处遇原则。2000年和2005年少年法的修订有严罚的趋势,扩大和加重了对部分犯罪少年的刑事处分。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少年法的保护主义理念和基本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司法机关依然非常谨慎地对少年适用刑罚。  相似文献   

2.
少年警务制度是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犯罪预防和违法犯罪处置正式机制的第一个环节,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意义重大。目前,少年警务在运行过程中仍面临着专门机构缺失、警务理念滞后等问题,阻碍了少年警务由局部实践探索向整体制度构建的转型。随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公安机关应当顺应少年司法改革的趋势,从推动专门立法、建设专门队伍、完善犯罪预防职能、落实罪错少年处遇分级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的少年警务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确立了罪错少年分级干预的基本框架,因此有必要对分级干预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制度体系建构做一整体性思考。本文首先从分级干预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总体格局的历史形成这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要对罪错少年进行分级干预;其次,对罪错少年分级干预的原则、根据、措施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再次,从法律制度和相关机制的完善视角对分级干预制度体系化建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年司法政策之完善应遵循独立化的发展路径,并运用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化路径是展开政策科学方法的基本前提,而政策科学的科学化方法则是对少年司法政策独立发展的回应。少年司法政策的完善应是以少年司法独立化定位为基础,并围绕着少年司法政策的制定、执行及评估等过程的科学化来展开。  相似文献   

5.
清末变法之前,我国古代少年司法与少年刑事政策表现出既有与现代少年司法相左之处,亦有可供后世借鉴的成功典范。古代少年司法与少年刑事政策呈现出以下特征,即未成年人保护以“少者怀之”和“慈幼”为取向,未成年人与父母关系处分以“长幼有序”为基础以及少年刑事政策以“准五服以制罪”、“亲亲得相首匿”与刑事责任减轻为依托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少年刑事调解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独立于成年人的刑事调解,是意大利少年司法的分流措施之一。在国际范围内,意大利少年刑事调解制度得到普遍认可。本文系统介绍了意大利这一制度的原则理念、发展历史、相关法律和调解实践,在深入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少年刑事调解发展的借鉴,认为应该扩大我国的少年刑事调解在司法程序中的适用阶段,由少年司法社工担任专业调解员,并建立少年刑事调解立法。  相似文献   

7.
违宪之争在美国少年法院产生之前即已存在,在违宪状态下少年法院发展了六七十年,然后一场"宪法性教化"的洗礼使它开始最大限度地尊重正当法律程序,如今已融入新的少年司法体系,但该体系从总体上说仍在尽量规避正当法律程序.美国少年法院的发展变革主要是因为罪错少年这种特殊的处理对象:弹性是少年司法程序的必然要求,也是代价所在,需要一个复杂而可逆的、严厉程度不同的"处遇"措施体系予以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联合国其他关于少年司法的有关文件中,针对少年犯罪的司法程序有着许多方面的具体规定。以此视野关照中国的少年司法实践, 我国在少年法庭,少年犯的羁押、量型、非刑罚措施,以及少年犯案底和改造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参照国刑事司法准则,完善我国少年司法程序,以更有效地预防少年犯罪,更地地改造失足少年,是我国批准和实施公约以健全法治所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恢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处理活动的司法模式,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模式在犯罪的惩罚方式、审判程序、正义的实现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恢复性司法理念注重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对犯罪人、被害人及社区的利益进行全面关注,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并体现了司法文明及用刑宽缓的趋势。在司法实践中对少年司法较为适用。由于恢复性司法是一个引进的司法模式,在我国这样一个报应性司法历史深厚的国家,其实施必然面临一系列矛盾与冲突,有必要探讨平衡点,以丰富我国少年司法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少年司法配套工作体系由少年司法理念和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原则、组织机构以及工作机制等子系统构成。目前,以政法各部门协同合作为核心内容的我国少年司法配套工作体系制度亟待完善。制度化的完善是建立少年司法配套工作体系的客观需要;跨部门合作是少年司法配套工作的核心使命;解决障碍性因素是实现少年司法配套工作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少年司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涉及少年司法的各个方面,包括少年司法的理论基础、程序规则、实体规则、立法建议等。尽管2014年少年司法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2.
少年司法的分立从刑事古典学派、实证学派的思想中汲取理论准备,同时,关爱和回归的内在价值显现出少年司法独特的理论基石。基于立法推动和现实的障碍,目前的少年司法系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唯有分立的少年司法存在,基于此的独特理念、程序和非刑罚措施等诸多方面能够满足扶助非行少年重返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家责任的缺失,限制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宏观规划、整体布局与协同进步,以致法律体系不完善、地域差别较大、部门协作壁垒等问题一直存在。国家责任更具“宣誓”意义和政策指引价值,其与政府责任、司法机关责任存在主体不同、责任内容不同、责任实现方式不同等区别。从国家责任角度出发,应加速制定“儿童福利法”,完善儿童福利制度,理顺刑事诉讼法内部规则,细化收容教养制度,协调刑法、刑事诉讼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少年司法所需经费可实行国家财政统一拨付,国家应统筹发展少年司法模式,并大力发展中西部少年司法社工组织及少年司法社工;明确司法机关、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分配,强化家庭、学校作用的发挥,积极推动公安、司法机关、政府部门与少年司法社工组织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燕萍同志在基层审判工作中秉承的为民司法、能动司法与和谐司法理念是"陈燕萍工作法"的思想精髓。新时期少年司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少年司法的价值诉求与"陈燕萍工作法"思想精髓的衔接性,立足为民司法的核心价值观,充分运用司法智慧,坚持能动司法、和谐司法,才能真正实现少年审判"儿童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国家亲权理论"奠定了少年司法之民事属性的理论基础,少年法院的设置则进一步夯实了少年司法这一属性的司法组织与制度基石。同时,美国少年司法民事属性的内涵是随着国内司法现状而与时俱进的,它的发展历程也是曲折前进的。分析美国少年司法的民事属性,可以给我国少年司法改革带来诸多启示,如实现由惩罚型刑事理念到福利型刑事理念的转变,强调国家在少年司法保护中承担充分责任,尽量减少适用惩罚性制裁等。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少年司法制度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少年司法的正确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出既符合少年司法科学意义、又尊重中国现实的完善的少年司法制度。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应当在“保护少年”的理念指导下,制定一部独立的《少年法》,对少年犯罪、少年不良行为作出实体认定和司法程序适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改革目前面临着诸多选择,人们的认知和态度对于少年司法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公众和法官两组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将他们对少年司法改革的认知态度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我国的少年司法改革会有较好地推动。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有条件消灭制度是我国少年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司法体制下出现了从无到有的试点改革。目前,随着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出台,我国立法的摩擦正在消除,契合国际少年司法的发展趋势。通过上海地区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抽样研究和各地实践改革的成果对比,论证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启动、审查、考察、回转、制度衔接等优化模式的探索,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有条件消灭的规范程序。  相似文献   

19.
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对于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内容的探讨还不多.尤其是在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含义的界定上。人们往往根据自身对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的不同理解来探讨其内容,导致关于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很不统一的局面。根据联合国少年刑事司法准则以及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已经确立了四大基本原则:“双保护”原则;预防为主、减少司法干预原则;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共同参与、综合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未成年人实施的恶性事件频现网络,引发社会广泛担忧,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兴起热议,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建设成为热点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将罪错行为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三级,但因缺乏个体行为考量,划分标准和配套措施等方面无法满足实践需求。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宜将罪错行为划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触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等四级,相应地建立层次分明、定位清晰并衔接紧密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